当前位置: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左宗棠《家书》 的核心内容及价值意蕴探析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左宗棠作为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其家风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分析左宗棠家风思想的核心内容,发现其在修身、求学、齐家、报国等方面均有具体指导,对当下培育时代新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左宗棠;家风;家庭教育;中华传统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作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阵地,关乎青年的成长成才,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思想作为一种更加持久、更为深沉的精神力量,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隐性渗透的作用,回答的是“什么是好的家庭”“怎样建设好的家庭”等基本问题,对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完成具有推动作用。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时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力量,结合如今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涌现着众多优秀的家风思想。左宗棠作为晚清时期“中兴名臣”之一,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企业,收复新疆,在抗击外敌侵略、保护国家领土完整方面有重大贡献。左宗棠十分重视对子孙的教育,身体力行,至老不衰,即使身处在外南征北战,也经常借助家书对子孙寄以殷切嘱托与谆谆教诲,这在他留下的一百多封家书里有深刻体现。在左宗棠诞辰21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交汇之际,深入研究左宗棠家风思想对于当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家风思想的重要地位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

家风思想源远流长,自古代以来就有重视家训家风的传统。家训是中国古代先哲在品德、为学、治家等方面训诫子孙后辈的家庭教育记录,具体形式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以文字形式所作的记录,以及以口耳相传等方式流传下的家规、家诫等。在中华文化史上,有关家训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公的《诫伯禽书》。在此家训中,周公告诫其子,有德行的人应以恭敬的态度与人相处,以节俭的方式生活,身处高位要心怀敬畏,博闻强识但不能骄傲自满。“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周公对伯禽修身做人、处世从政的教诲于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开创了中国古代家训先河,是中国第一部成文的家训。司马谈在遗训《命子迁》中嘱咐儿子司马迁继承自己未竟的大业,继承其事业继续撰写史书。司马迁遵循父亲的命训,著中国历史上第一步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赞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在《诫子书》对其子诸葛瞻的告诫与期许,成为后世修身养性的典范。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名的《颜氏家训》是由颜之推结合人生经历、思想哲学,以儒家思想为基本遵循教育其子孙如何治学处世的重要。

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有关家风文化的优秀作品浩如烟海,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都十分重视对子孙后代品性、素质、气节等方面的教育。在这些广为流传的家训家书中,蕴涵着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中华传统美德。家训家风作为中国古代以来父母教育子女的主要方式,在对其后代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家风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等形式反映着祖辈对后代成长成才的期望,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

2.新时代建设优良家庭家教家风的智慧结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立场上,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强调要重视和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发挥家风思想在加强思想道德

建设、建设文明家庭、锤炼深厚的家国情怀等方面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由中宣部、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家风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发挥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关键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左宗棠家风思想的核心内容

提起左宗棠,“收复新疆”“洋务运动”或许是他最鲜明的标签。除了是一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外,他还是一代思想大家。在他留下的一百多封家书里,没有一味的政治说教,皆是具体的方法指导,饱含着对家族后辈的良苦用心。

(一)修身:志存高远,勤俭节约

左宗棠在家书中对其子孝威、孝宽品行修养作出了诸多教诲,包括立志读书、崇俭广惠、反躬自省等,对其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读书作人应先立志

“志当存高远”。在写给长子孝威的家书里,左宗棠对其作出“读书作人,先要立志”的准则要求,并发出九问:“想古来豪杰是我者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才那一件可以比他?想父母送我读书、延师训课是何志愿?是何意思?我那一件可以对父母?看同时一辈人,父母常背后夸赞者是何好样?斥詈者是何坏样?好样要学,坏样断不可学……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少小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左宗棠不是单纯给子女立下远大的目标,而是通过九个问题循序渐进地启迪子女为何立志、如何立志,通过自身与以往圣贤的对比,自省改之。“志患不立,尤患不坚。”他进一步提出,立志贵在坚持不懈,若能够真正下定决心志向,保持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

在给长子孝威的家书里,他多次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大一岁须立一岁志气,长一岁学问,勿贻我忧。”时常督促孝威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为家中后辈做好榜样。“尔年已十六,须知立志作好人。‘读书在穷理,作事须有恒。’两语可时时记之勿忘。尔能立志作好人,弟辈自当效法,我可免一番挂念矣。”“尔等读书作人,能立志向上,思乃父之苦,日慎一日,不至于流于不肖,则我无复牵挂矣。”可见在左宗棠的教育理念中,立志与做学问联系十分紧密,立志是读书的前提条件,为持之以恒做学问提供不竭动力,随着年纪的增长,志气与学识都应日渐精进。

2.惟崇俭乃可广惠

左宗棠在未做官前,作为一介书生多次扶危济困,他以自身经历教诲孝威孝宽兄弟多行善举,“回思道光二十八九年,柳庄散米散药情景如昨,彼时吾以寒生为此,人以为义可也;至今时位至总督,握钦符,养廉岁得二万两,区区之赈,为德于乡,亦何足云?”即使后来身居要职,他也仍然发扬勤俭节约的艰苦作风。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军队里,他都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自入军以来,非宴客不用海菜,穷冬犹衣缊袍,冀与士卒同此苦趣”,也以此严格要求子女务必戒骄戒躁,“不愿侄辈有纨绔气”。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指出虽然现在的生活比当初有所改善,但还应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为子女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传承给子女自强自立和克勤克俭的优秀品质比金钱财富更为重要。

“用财有道,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寻常酬应则酌于施报可也。济人之道,先其亲者,后其疏者;先其急者,次其缓者。待工作力役之人,宜从厚偿其劳,悯其微也。广惠之道,亦远怨之道也。”在此左宗棠提出了自己的金钱观,要有原则地对待钱财,宁可对自己节俭,也要宽厚对待他人,在接济穷苦之人时要先急后缓。“达则兼济天下”,左宗棠教导儿子孝威、孝宽“惟崇俭乃可广惠也,识之!”,只有推崇节俭才能广泛地施惠于人,不可乱花一文钱,若有多余的钱财应拿来救济生活困难的人。

(二)求学: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力行践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空谈心性与玄理,是湖湘文化的突出特征。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左宗棠的思想浸润着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特质,这一特点也深深烙印在他对子孙的教育思想中。

1.务实学必敦实行

在对待知与行的关系上,左宗棠对家族晚辈的指导彰显着鲜明的实践色彩。“所谓识字者,非仅如近世汉学云云也,识得一字即行一字,方是善学。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于世何益?于家何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获的学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左宗棠有关于知行合一的观点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变化,我们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的同时仔细考量理论如何指导实践,明晰下一步落脚点在何处。“务实学之君子必敦实行。”他对侄儿癸叟耳提面命,树立务实作风,追求切实有用的学问一定要督促自己脚踏实地去践行,对于所学若不真抓实干便会沦为空中楼阁。

2.读书非为科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作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一直为当时社会所推崇。然而左宗棠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考取功名,而是对自身品性修养的提升,对真理的探求与领悟。

读书非为科名一直都是左宗棠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在与孝威孝宽的书信中,他多次强调读书的目的并非考取功名。“读书非为科名计,然非科名不能自养,则其为科名而读书,亦人情也。”学作圣贤,不在科名一路,如果是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其实尔等能向学作好人,我岂望尔等科名哉!”左宗棠告诫其子,读书之所以重要,在于能够明德笃志,学作圣贤以求得豁达的胸襟。另一方面,进一步对其讲述读书的愉悦之处,“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务在从容涵泳以博其义理之趣,不可只做苟且草率工夫,所以养心者在此,所以养身者在此。”除此之外,左宗棠有其独特的学习指导方法,在与孝威孝宽的书信中,他提出了读书的“三到”:目到、口到、心到,只有三者合一,才能体会一字一句中蕴含的道理与原委。

(三)齐家:耕读传家,孝顺双亲

所谓“耕”,不仅指耕种粮食,还是修身育德的过程;所谓“读”,是指饱读诗书,在学习前人思想文化的过程中以丰富自身精神世界。这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的生产生活形式,对左氏家族后世的发展影响深远。

1.耕读为业,务本为怀

左宗棠出身寒门,“勤耕读”是他的传家之本。“尔父二十七岁以后即不赴会试,只想读书课子以绵世泽,守此耕读家风,作一个好人,留些榜样与后辈看而已。”“能苦心力学,作一明白秀才,无坠门风,即是幸事。”“吾平生志在务本,耕读而外别无所尚……子孙能学吾之耕读为业,务本为怀,吾心慰矣。”在与长子孝威的书信里,左宗棠多次提出家族子孙要延续耕读之风,“小时听惯好话,看惯好榜样,长大或尚留得几分寒素书生气象,否则积代勤苦读书世泽日渐销亡。”对后辈的未来要求可以概括总结为“耕田识字,无忝门风”。他以自身二十七岁之后不再参加会试的经历为例,认为及第与否不完全在于文章的好坏,因此不以是否成功考取功名来判定子孙学业优劣。

另外,以耕读传家的左宗棠对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嗤之以鼻,在家书中反复强调言谈举止理应规范谨慎。“一切言动均宜慎之又慎。凡近于名士气、公子气一派断不可效之,毋贻我忧。”左宗棠对当时社会名士气靡然成风的现象疾首蹙额,他举例“名士气”“公子气”的种种表现:“举止轻脱,疏放自喜,更事日浅,偏好纵言旷论;德业不加进,偏好闻人过失。”同时也坦然自己年轻时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希望儿子引以为戒。

2.孝悌为仁之本

“首孝悌,次谨信。”孝悌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的精髓,左宗棠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严厉教导其子孝威孝宽恭谨谦卑,孝顺长辈。左宗棠认为,对父母的孝顺首先表现在听从父母的教诲。对于儿子孝威擅自加盖房屋、重新装修轿厅的行为,他痛心疾首,怒斥此铺张浪费的行为,“贫寒家儿忽染脑满肠肥习气,令人笑骂,惹我恼恨。”批评孝宽在西北战事尚未平定、正是勤俭持家之时多出一笔不曾需要的巨额开销,不仅与耕读持家的家训准则不符,还借以父亲庆生为借口以表孝顺。在此左宗棠提出了“养口体不如养心志”,与其在物质方面满足父母,不如在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富足愉悦。这对我们当下赡养双亲具有重要启发,子女若要孝顺,不仅仅是要在经济上保持父母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常常陪伴、悉心照料,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慰藉。

后续孝威在书信里也诚恳道歉,深刻表达了自己知错忏悔之意,左宗棠回复道:“尔辈须时以老父为念,勿以庸妄时掇傅怒。读书行己,刻求精进,兄弟相为师友,勿比匪人,吾之愿也……庶母已老,家事一切不必操劳,儿妇诸宜照管,‘勤俭忠厚’四字时常在意,家门其有望乎!”在这殷殷叮咛里,左宗棠首先重申孝顺父母便不能做出浅薄粗陋的事情使父母恼怒,尽心尽力使长辈喜悦;其次敦促兄弟二人在读书学问、品行修养等各方面都要追求精进;再次嘱咐二人互相扶持,兄友弟恭,相互切磋以深厚感情;最后在家族庶务方面多多协助母亲,以免过于操劳。在这封家书里不难看出左宗棠的语重心长,诸多方面的鞭策皆是为了坚守“勤俭忠厚”的本心与“耕读传家”的素志。

(四)报国:保家卫国,尽瘁为民

晚清时期的中华民族四面楚歌,深受外敌入侵的困扰。在这样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时代背景下,左宗棠挺身而出,肩负起保卫祖国的使命,创下了成功收复新疆的壮举。在与诸子孙的家书里,左宗棠曾提起战事的艰辛,字里行间满盈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文明“根”与“魂”,也是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源泉。

1.尽瘁图之以求无负

中华民族素来讲求精忠报国,左宗棠也一以贯之。他秉持爱国之心,践行报国之志,远赴边疆出生入死,以实际行动对子女言传身教。“我一书生,蒙朝廷特达之知,擢任巡抚,危疆重寄,义无可诿,惟有尽瘁图之,以求无负。其济则国家之幸,苍生之福,不济则一身当之。”左宗棠奉命于危难之间,唯有鞠躬尽瘁以求不负国家和百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最好的写照。在与孝威孝宽家书里,他向家人倾诉过内心的苦闷,同时也表明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他说到:“西事败坏至极,吾以一身承其敝,任其难,万无退避之理,尽其心力所能到者为之。”舍生取义,常常有旁人所不知的艰难困苦,面对周围不理解的闲言碎语,他并不放在心上,只是感叹自己衰老颓唐,能为国效力的机会所剩无几。年过花甲的他面对战事更需要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即使他“腰脚则酸疼麻木,筋络不舒,心血耗散,时患健忘”,在国家需要之时也毫不退缩。

舍身为国、披肝沥胆等珍贵品质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早已镌刻于后代的精神基因,左氏后人遵循家训自强不息,于教育、医疗等领域多有建树,左氏家风的赓续绵延与积极成效可见一斑。

2.尽心尽力下拯黎庶

正如上文所言,左宗棠将勤俭节约的作风奉为圭臬。“明春拟筹备万两为吾湘阴振荒之用,故不能私置田产耳。”在国家与社会遇到困难之时,他振弃一己之私,身先士卒毁家纾难,捐赠钱财于百姓以助其渡过难关。他慷慨解囊,以自己的俸禄和养廉银接济求学赶考的寒门学子,“今岁廉项,兰州书院费膏火千数百两,乡试每名八两,会试每名四十两。”这与他贫苦出身,三次参与会试未果的亲身经历有紧密联系。左宗棠推崇读书非为科名,因此对自身的功名利禄也无甚追求,“惟当尽心尽力,上报国恩,下拯黎庶,做我一生应做之事。”受务实济世理念的指导,他一生重在为老百姓做实事,关心与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务,这种勤政爱民的实践对家族后辈来说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正如他所作的联语“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左宗棠“以天下为己任”的品格也为如今新时代青年涵养家国情怀写下了生动注脚。

三、左宗棠家风思想的当代价值意蕴

家风是家族先辈经过自身经历与经验的积淀和锤炼,对后人修身养性、求学处世等各方面作出的规范要求,是家族文化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深入挖掘左宗棠家风思想中的精华,推动家训家风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于家庭教育、社风引领、党风建设中落地生根。

1.培育时代新人的思想动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重视家风建设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左宗棠家书里蕴含的志存高远、克勤克俭、读书明理、知行合一等思想,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纵观左宗棠家风思想的内容体系,核心观点即是立志,志当存高远,这与新时代青年要立大志、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的要求不谋而合。以此为思想力量源泉引导新时代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前途命运与祖国未来紧紧相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让青春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绽放出绚烂之花。除此之外,他身体力行践行克勤克俭,对当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供了鲜活事例,耕读家风的坚守为新时代青年的劳动教育展现了生动教材,也昭示着在如今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规范子女的言行举止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需要父母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子女做好榜样。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沃土

左宗棠家风思想里蕴含的人文精神、行为规范和道德理念,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顺应了如今的时代要求和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中华民族思想精华,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如今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下的继承和发展。左宗棠家风思想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载体,为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具体表达,其中展现的丰富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例如左宗棠家书中所展现的身先士卒的担当、保家卫国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涤荡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爱国精神,是厚植爱国情怀的宝贵资源。不可否认的是,受当时的时代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和制约,左宗棠家风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陈旧糟粕,这就要求我们以“扬弃”的观点吸收左宗棠家风思想中的精华,对其进行创造新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达到与时代要求相协调、相统一。

3.助力党风廉政建设的精神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涵养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良好家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左宗棠虽然位居高位,俸禄丰厚,但一生都保持着简朴清廉的本色,这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坚持初心和使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关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员干部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头形成清白清廉的家风,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勤俭节约的美好品质体现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约束自我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亲属作风的监督,为涵养良好家风党风营造良好氛围。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詹西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傅建平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詹西 傅建平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646745/96/1220149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