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9日岳阳讯(通讯员 曾佳 梅艳)52岁的张阿姨患有慢性肾病3年,一直严格遵医嘱吃药控制病情,指标还算稳定。前段时间,她听邻居说 “喝汤补身体”,便每天炖排骨、鸡汤,顿顿都喝一大碗,想着能给身体补充营养,让肾脏恢复得更好。可没过一个月,张阿姨就出现了腿肿、头晕的症状,去医院检查发现,血压飙升到 160/100mmHg,血磷、血钾也超出了正常范围,医生直言:“这都是过量喝汤给肾脏‘添负担’导致的。”
在很多人眼里,喝汤是 “养生法宝”,尤其觉得生病后喝碗热汤,能补营养、强身体。但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来说,喝汤不仅难补营养,反而可能加重肾脏损伤,这背后藏着几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下面就听听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血透中心专家是怎么说。
汤里没多少营养,却藏着 “伤肾隐患”
不少人觉得肉汤里满是蛋白质、钙、铁,其实这些关键营养,大多 “藏” 在肉里,很难溶解到汤中。就拿大家常喝的骨头汤来说,骨头里的钙是生物钙,即便炖上三四个小时,也很难变成人体能吸收的游离钙。有数据显示,一碗骨头汤的钙含量只有 2-3 毫克,而成年人每天需要 800 毫克钙,要是想靠喝汤补钙,得喝 300-400 碗才够,显然不现实。
那为啥有的骨头汤会煮得浓白诱人?其实这和营养没关系,主要是肉里的脂肪被煮到汤里,再被蛋白质包裹住,才变成了 “牛奶色”。汤越白,说明脂肪含量越高,根本不是 “营养足” 的表现。
对肾病患者来说,汤里真正多的是这三样 “麻烦东西”:一是水分,肾病患者常伴有水肿、高血压,需要严格控制饮水量,喝一碗汤就相当于多摄入了大量水分,会加重身体水肿和肾脏负担;二是盐分,不管是自己炖汤还是外面买的汤,为了口感都会放盐,肾病患者需要低盐饮食,过量吃盐会让血压更高,进一步伤害肾脏;三是磷,肉、内脏、海鲜里都含有磷,煮汤时磷会大量跑到汤里,肾病患者肾脏排磷能力下降,吃多了磷会导致高磷血症,引发骨骼疼痛、皮肤瘙痒等问题。
所以说,肾病患者想补营养,与其喝汤,不如多吃点汤里的瘦肉(去掉皮和肥的部分),既能摄入蛋白质,又能避免吃进太多脂肪、盐和磷。
喝肉汤还可能诱发痛风性肾病
除了上面说的问题,肾病患者喝肉汤还有一个大风险 —— 嘌呤超标。嘌呤是身体里的一种物质,吃多了会变成尿酸,而肾脏是排出尿酸的主要器官。动物内脏、海鲜、红肉(猪牛羊等)本身嘌呤含量就不低,煮成汤后,嘌呤会几乎全跑到汤里,100 毫升肉汤的嘌呤含量,差不多是 100 克肉的 4 倍。
肾病患者肾脏功能本就不好,排尿酸的能力比健康人差,喝肉汤很容易让血尿酸升高,不仅可能引发关节红肿疼痛的痛风,还会让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里,导致痛风性肾病,加重肾脏损伤。尤其是本身就有痛风病史,或者体检时发现尿酸超标的肾病患者,更是要彻底远离肉汤、火锅汤、海鲜汤这些高嘌呤的汤品。
对慢性肾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和吃药治疗同样重要。看似滋补的汤,其实是给肾脏 “添堵” 的 “隐形杀手”。日常饮食中,尽量少喝汤、不喝肉汤,多选择清淡的蔬菜(避免高钾蔬菜),适量吃点优质蛋白(比如鸡蛋、牛奶、少量瘦肉),才是对肾脏友好的选择。如果不确定自己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最好咨询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根据自身病情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
来源:红网
作者:曾佳 梅艳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