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2日岳阳讯(通讯员 周秀红 梅艳)来自岳阳的刘女士最近总被耳朵折腾:又痛又痒不说,听声音还闷闷的。他习惯性拿挖耳勺挠了挠,结果越掏越难受,忍了三天实在扛不住,只好去医院就诊。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眼、耳鼻喉咽科主任牙韩盛检查后发现,刘女士的耳道已经明显感染,而罪魁祸首,正是他有事没事就掏耳朵的习惯。
很多人觉得掏耳朵舒服又干净,可实际上,这个看似平常的动作,可能会给耳朵惹来大麻烦。
耳朵为啥会又痛又痒?常见原因有 4 种
耳朵不舒服不是凭空来的,常见原因主要有这几种,先搞清楚才能对症处理:
1.耳垢(耵聍)太多:耳垢堵在耳道里,不仅会让人觉得痒、闷,还可能影响听力;
2.外耳道炎:大多是掏耳朵时划伤皮肤,或者洗澡进水后没及时擦干,让细菌趁机感染引起的;
3.真菌感染:耳道潮湿的环境特别容易滋生真菌,一旦感染,耳朵会痒得特别厉害;
4.皮肤问题:像湿疹这类皮肤病,也会波及耳道,导致痒、脱皮。
耳痒耳痛别乱掏!4 大危害真不是吓唬人
很多人一觉得耳朵痒,就忍不住想掏,可你知道吗?乱掏耳朵可能引发这些严重问题:
1.引发感染,甚至 “耳朵里长蘑菇”
这是最常见的麻烦。耳道皮肤特别娇嫩,掏耳工具(尤其是硬梆梆的挖耳勺、发卡)很容易把皮肤划伤,留下小伤口。细菌会顺着伤口钻进耳道,引发外耳道炎,让人耳朵又肿又痛,严重时还会流脓。
更麻烦的是,频繁掏耳朵会破坏耳道原本的油脂平衡和酸碱环境。如果用了不干净的工具,或者掏耳时带进去水,耳道会变得潮湿 —— 这可是真菌最喜欢的 “温床”。一旦引发真菌性外耳道炎,耳朵会奇痒无比,治疗起来也比细菌感染费劲儿。医生用耳镜检查时,常能看到耳道里一团团的菌丝,大家开玩笑说这是 “耳朵里长蘑菇了”。
2.耳垢越推越深,最后堵成 “硬疙瘩”
很多人觉得用棉签掏耳朵干净,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棉签头比耳道粗,根本掏不出耳垢,反而会像 “推土机” 一样,把本该自己慢慢排出的耳垢,狠狠推到耳道深处。
被推走的耳垢,会在耳道里越压越紧,最后变成又硬又实的 “耵聍栓塞”。到时候不仅耳朵闷、听不清,还可能耳鸣、头晕,想取出来也得靠医生用专业工具,比自己排出来难多了。
3.可能戳破鼓膜,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
这是最严重的危害,可不是危言耸听。掏耳朵时,只要有人不小心碰你一下,或者自己手滑,掏耳工具会瞬间扎进耳道深处。
鼓膜只有 0.1 毫米厚,特别脆弱,一戳就可能破裂。一旦鼓膜穿孔,会立刻觉得耳朵剧痛、嗡嗡响,听力也会突然下降。小穿孔或许能自己长好,但大穿孔往往要做手术修补;要是伤到了耳道深处的听小骨,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4.全家共用工具?小心交叉感染
不少人家里就一个挖耳勺,全家轮流用,或者挖耳勺用了很久都不洗。这样很容易把一个人耳道里的真菌、细菌,传给家里其他人;就算是自己用,也可能让耳道不同部位交叉感染,加重不适。
这些 “掏耳习惯” 超危险!快别做了
1.别用棉签掏耳朵:不仅掏不出耳垢,还会推深耳垢、划伤耳道;
2.别用发卡、钥匙、牙签等硬物掏耳:这些东西又脏又硬,一不留神就会戳伤耳道或鼓膜;
3.别随便滴药水:没搞清楚耳朵不舒服的原因就滴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比如真菌感染用了细菌感染的药)。
耳朵不舒服?正确处理方法看这里
1.轻微不适先观察:有时候耳朵会自己调节,轻微的痒或闷,可能过两天就好了,别一不舒服就掏;
2.清洁只限于 “外耳道口”:想清洁耳朵,用温水轻轻洗一下外耳道口就行,不用往耳道深处掏;
3.科学止痒有妙招:如果只是轻微痒,轻轻按压耳屏(耳朵开口处的小软骨),或者轻轻拉扯耳垂,可能会缓解;也可以用沾了少量络合碘或 75% 酒精的棉签,在耳道口轻轻打圈消毒(别伸进去!);
4.保持耳道干燥很重要:洗澡、洗头后,用干毛巾擦干净外耳;如果担心进水,也可以用吹风机调低温档,离耳朵 10 厘米左右吹几秒,把耳道里的潮气吹干。
出现这些情况,别拖!赶紧去看医生
如果耳朵出现以下问题,说明情况可能比较严重,别自己处理,及时去医院:
1.耳朵疼痛剧烈,或者疼得越来越厉害;
2.听力明显下降,听声音像隔了一层东西;
3.耳朵里流出液体、脓液,或者有血;
4.伴随头晕、头痛;
5.自己处理了 2-3 天,不适一点没缓解,甚至加重。
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是感染、耳垢堵塞还是皮肤问题),用专业方法治疗,帮你把耳朵的 “小麻烦” 彻底解决。
来源:红网
作者:周秀红 梅艳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