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阳屈原管理区:千名退伍军人奋战抗洪一线

红网时刻通讯员 罗姣 报道

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防汛救灾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穿着一身戎装,保卫国家的每一个角落,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现在他们依旧保留着军人的风采和荣耀,冲锋在前,守护家园。千余名退伍军人形成了该区抗洪抢险的中坚力量,坚守在抗洪一线不同岗位上。

微信图片_20200730171014.jpg

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防汛救灾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穿着一身戎装,保卫国家的每一个角落,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大战当前,更显英雄本色

“这边还需要三十袋砂石包”“好!”,刚从压浸平台上下来的退伍军人郑勇华听到队员们的呼喊,一声回答铿锵有力,转身接过灌好的砂石包扛上肩头,汗水沿着黝黑的鼻尖滴到砂石上即刻消失,他腾不出手去擦拭就走远了。堤身长时间浸泡,越加脆弱。7月4日以来,随着水位不断上涨,他主动请缨,白天作为凤凰乡抢险技术队的副队长,指导开挖导浸沟,处理突发险情,晚上作为磊石村一名巡逻队员参与巡堤查险。二十多个日夜的坚守,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这名已经晒得不见原来肤色的退伍军人并没有褪去军人的英雄本色,用另外一种形式保家卫国。

微信图片_20200730171019.jpg

汗水湿透全身的郑勇华,防汛以来几乎没穿过干衣服,不是汗水湿透全身,就是雨水打湿全身,军人的优良传统使他在每一个关键时候都是冲锋在最前面。

7月27日新的管涌点出现。险情就是命令,险情不等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西线防汛指挥长田荣与凤凰乡防汛负责人到达现场,郑勇华迅速集结抢险技术队,查看险情,按照处置方案,配合其他突击队员,组成一条砂石搬运流水线,经验丰富的他临危不乱,主动下到最危险的水中处置险情,经过6个小时的戮战,一个规整有效的反渗围井形成,险情有效控制。据了解,郑勇华带队已对责任堤段内两处管涌进行紧急处理,3000多米的大堤外坡进行防风浪处置。

肩负责任,浪坑上的老兵

微信图片_20200730171023.jpg

营田镇防守的湘江大堤段,退役军人谢型山与石仲苏都有,年过60了,几乎参加了屈原大大小小所有的防汛抗洪,不但经验丰富,而且军人作风,认真细致。营田镇把最关键的堤段都交由退伍老兵值守,这是一种对军人的信赖。

在营田镇青山寺社区抗洪抢险志愿服务队中,一个平均年龄在60岁的三人小分队特别引人注目,他们都是退役老兵,背着军绿色的水壶,其中一个佩戴党徽,挽着裤脚拿起竹棍不断对巡查范围内险点进行查看,坐下不到十分钟,又起身进行全线巡查,喝口水,望望太阳,再看向江面,神情严肃。三人小分队的队员曾经在不同部队服役,这次征集志愿者,他们不约而同主动报名,走到了一起,又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这个点主要是这个浪坑,非常危险,要随时关注”,小分队再一次下到用彩条布和砂石覆盖的浪坑上,用脚试下砂石填埋的坚硬程度。“家乡需要我们,退伍不褪色,我们依然可以作战,洪水不退,我们不退。”这支小分队参与抢险,从不落人后,巡堤查险,十几个小时从无怨言,带班的社区人员对他们竖起大拇指,“他们都说自己是肩负着责任的,在抗洪抢险一线,必须寸步不让,这种军人的担当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第一道指令起,全区在家的退伍军人纷纷向所在乡镇报名,主动要求承担抗洪抢险任务。在最危急的险情处置现场,随处都可见退伍军人忙碌的身影;在全线38公里防汛大堤上,每个点他们都留下巡查时的汗水和脚印。千余名退伍军人,又一次吹响集结号,这次是扛起砂带,拿着竹棍,用汗水和毅力浇筑起一道屏障,以不一样的方式,延续军人英雄本色,守护家园。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罗姣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2020/07/30/779588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