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志愿者何阳(中)与其他巡堤队员对出险点进行紧急处置。
老党员刘新初与同组巡堤人员查看堤段。
学生志愿者汪俊正在认真记录巡查情况。
红网时刻岳阳7月30日讯(汨罗融媒体记者 谢建 李亚)连日来,在汨罗市松柏垸11.4公里的防汛大堤上,百余名学生志愿者、村民志愿者、爱心组织志愿者积极投身防汛一线,用他们的坚守与责任,守护着松柏垸和沿线村民的安全。
18岁“准新兵”的自我磨炼
“今天可能是我到这里以来最热的一天,午时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和叔叔们从熊家桥到何家桥检查,回到帐篷里面已经满头汗水,即便这样我们都必须要坚持,不能有一丝的松懈,以确保堤段安全。”7月29日,是学生志愿者汪俊支援防汛的第4天,在松柏垸熊家桥段到何家桥段来来回回巡查4次后,他在自己的防汛日志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今年高中毕业的汪俊家住屈子祠镇,当得知汨罗各大垸区招募防汛志愿者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我准备9月份入伍,这次志愿防汛是一次很好的磨炼机会。”报名成功后,汪俊被分配到松柏垸,负责熊家桥到何家桥1000米防汛大堤的巡查工作。
这几天,他每天7点骑着电动车到达值守点,和“老师傅们”巡堤查险、排查隐患、登记巡查情况,下午4点再骑车返回家中。“家人很支持我,同学知道后也想过来当志愿者,不过第一批报名时间已经过了,他们准备下一批再报名。”汪俊说,虽然他值守的时间到8月1日就结束,但这短短的几天让他知道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
老党员20多年的坚守
7月29日9时许,白塘镇移风村的老党员刘新初和同组的两位巡堤人员在松柏垸大堤上呈一字排开移动,视线从草丛、堤坡上缓慢扫过,查找管涌、泡泉等可能出现的隐患。身前是江水,身后是连片的农田,他们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和汪俊一样,刘新初是志愿守在大堤上,但相对于汪俊的稚嫩,刘新初则是一位防汛“老手”。
“一旦江水漫堤,这里将成为一片汪洋。”刘新初口中的场景发生在1996年,那一年,连日的降雨让江水暴涨,松柏垸移风村段溃堤,江水灌入镇子,农田被淹,房屋倒塌。
“大堤从以前的34米变成现在的37米多,我可是看着它‘长高的’。”20多年来,刘新初打过木桩、背过砂石、拖过土方、堵过涵管……每年巡堤,他都志愿参与。
7月29日,64岁的刘新初再次上了堤,“近段时间温度高,守堤查险的干部志愿者守了这么久也很疲劳,我之前防汛处理的险情多,有经验,自然要上堤,只要有需要,我就一直守。”
“从点滴做起,种下温暖的种子”
今年34岁的何阳是一名个体户经营者,7月10日,他主动请缨,来到白塘镇松柏垸志愿巡堤值守。
7月25日上午8点30分,汨罗市住建局值守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松柏垸移风村曹家段9队低涵发生渗漏,当时,正在何家桥段巡查的何阳闻讯后,立即赶往出险点,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何阳与该防守堤段的10余名值守人员共同完成装土200余袋,同时对渗漏点采取外坡加土、压浸。最终,在上午11点20分建成压浸平台,将渗漏全部压住。完成抢险后,何阳又继续返回自己的责任堤段巡查。
因为低涵险情抢险及时、处置到位,包括何阳在内的10余名抢险人员还被松柏垸、双河坝垸防汛指挥部予以通报表扬。
其实,防汛并不是何阳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3年前,何阳就加入汨罗爱行天下扶贫助学志愿者协会,一直以来,他都主动参与各类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疫情期间,他还号召朋友捐资捐物,慰问坚守在防疫一线的人员。他说,“年轻人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做力所能及的事。汨罗是一个志愿者之城,我希望从点点滴滴做起,种下温暖的种子,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谢建 李亚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