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平江物华新⑨丨 “平江烟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讨

2513431d695c48a595547fb47ade2e14.png

编者按:2020年,湖南岳阳获国家批复,成为第五个“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一场以修复江湖生态、破解“化工围江”、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为核心的绿色革命,在此澎湃展开,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1年7月,岳阳市委、市政府将核心重任赋予平江县——勇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先锋”!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片热土上加速转化为生动实践。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红网岳阳站推出《生态平江物华新》专题,聚焦平江勇闯改革“深水区”的破局智慧,记录向绿而行的创新实践,捕捉绿水青山“颜值”向金山银山“价值”跃迁的鲜活样本。

图片1.png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平江烟茶”。

红网时刻新闻10月31日岳阳讯(通讯员 许排云)“平江烟茶”是岳阳市平江县的一张特色名片,它凭借独特的烟熏工艺,在黄茶品类中独树一帜,并已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核心课题:如何将“平江烟茶”鲜明的生态与文化特色,有效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价值与产业动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10月30日,平江县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许排云与三位平江茶业深耕多年的资深嘉宾,围绕“平江烟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这一主题,展开一场思想的碰撞。

许排云:“平江烟茶”虽然久负盛名,但公众对其起源、特征等知之甚少。请三位嘉宾分别就其历史渊源、外在特点及发展作些简要介绍。

湖南溪里谷雨乡村有限公司董事长、“谷雨烟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强:据西晋《荆州土地记》记载:晋·元康年间(291~299年),平江县开始种植茶叶,距今1700多年。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石碑记录了烟茶制作工艺:上等茶在谷雨前后采摘,经煮、捞、揉、捻、烟焙等工序制成,具有“煎汤可医老病”的功效。

湖南玉指香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曙光:“平江烟茶”延续东汉古法烟熏闷黄工艺制作,含摊青、炒茶、三揉三熏等工序,熏材选用茶籽壳、枫球等本地植物。茶叶‌‌外形乌褐尚亮,条索紧实,匀整有嫩梗;内质汤色金黄明亮,熏香浓郁持久。目前幕阜山、连云山区域为主要产区,当地有“宁可三餐无猪肉、不可一日少烟茶”的俗语,手工制茶习俗延续至今。‌

湖南阜山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科学:2018年成立“平江烟茶”研究院,2019年列入岳阳非遗,2020年12月25日,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平江烟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1年“谷雨烟茶制作技艺”升级为省级非遗。2021年岳阳市将平江列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县,“平江烟茶”被授权使用“平江物华”政府区域公共品牌,推动烟茶产业绿色发展。

图片2.png

刘强。

许排云:“平江烟茶”作为目前黄茶中具有独特烟熏工艺的代表之一,企业应如何充分发挥这一鲜明特色,让消费者记住并认可?

刘强:强化烟熏特色认知,提炼核心IP。聚焦“烟熏工艺”与“地理属性”,目前只有“平江烟茶”在注册和认证上具有“烟茶”的地理标识,显著性突出,为此可以打造“烟香醇韵·平江本味”的品牌口号。

李曙光:通过各类平台输出“枫树球烟熏”“三年陈化”等工艺故事,将“千年烟焙工艺”“黄茶类独特香型”“解腻消食功效”等核心卖点提炼为统一传播符号。

周科学:依托“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挖掘“平江烟茶”历史渊源,打造“千年古茶”文化IP,通过纪录片、文化节等形式传播烟茶制作技艺,提升品牌文化厚度。

图片3.png

李曙光。

许排云:品质是“平江烟茶”能否走得长远的核心。在质量控制方面,我们该如何从种植、加工等源头环节入手,确保每一片茶叶都符合标准?

刘强:平江烟茶只有采用本地群体品种才能体现最好的特色风味,群体品种具有醇厚高香、回甘持久、层次丰富的优势,应该大力研究、抚育、选优、推广平江群体品种,尤其是特异品种,这是最基础的产业基础。

李曙光:一是种植端应推广平江高山茶园的有机种植经验,借力科研院校,优化本地野生大叶茶种培育技术,通过“移栽+嫁接”育苗法提升优质茶苗供应稳定性。

二是加工端需整合烟茶的设备专利和传统技艺,制定《平江烟茶加工技术规范》,将“摘、摊、熏、窖”等工序转化为可量化标准,同时推广统一水捞青机、智能烘干机等设备,平衡传统风味与规模化生产需求。

三是质控端要接入产品溯源体系,依托县级检验检测中心的783项参数检测能力,实现每批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周科学:一是要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广标准化流程,结合现代技术提升效率。

二是要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扩大标准化茶园面积,推广槠叶齐、平江野生群体品种。通过统一提供茶苗、技术指导和收购标准,解决原料品质参差不齐问题。

图片4.png

周科学。

许排云:在推动“平江烟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进程中,是否可以通过开发多元化产品,拓展其市场空间和消费场景?

刘强:针对不同消费场景,推出袋泡茶、速溶烟茶、打造“非遗工艺”系列(如手工烟熏饼茶、茶砖)、搭配文创包装、开发茶周边产品(如阜山窑茶器、茶皂、茶香薰),打造“茶+文旅”伴手礼。

图片5.png

位于世界公认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上的幕阜山狂风坳“平江烟茶”基地。

李曙光:在产品创新上,开发“烟茶+白术+黄精”养生茶等跨界品类,推出“烟茶+平江辣条”地方特色组合装。在文化赋能上,深挖“三生茶”的生命礼仪内涵等民俗转化为沉浸式体验项目,让茶文化可感可触。

周科学:推出高端礼盒装、便携装及特色茶品(如搭配茶椒的消滞解乏组合),满足礼品、自饮、健康养生等多元需求。

许排云:产业化、规模化是“平江烟茶”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该如何迈出第一步,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

刘强:整合平江烟茶产业的产业链条。培育“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建立基于群体品种的子代茶园、标准化加工厂。

李曙光:扩大种植面积,统一加工制作标准,扶持培育头部企业,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行业进步。

周科学: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扶持企业打造集茶苗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许排云:三产融合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的重要方式。“平江烟茶”在这方面可以有哪些具体举措,实现“茶文旅”协同发展?

刘强:打造“茶园观光+老字号+非遗手艺体验+茶品品鉴”的茶旅线路,建设“烟熏茶主题庄园”“非遗示范工坊”,让游客参与“摘茶-炒茶-烟熏-泡茶”全过程,结合民宿、农家乐推出“茶餐”(如茶炒腊肉、茶点)。

李曙光:以三产融合激活产业多元价值,打造“产品+文化+旅游”的复合业态。在茶旅融合上,植入“采茶体验+非遗制茶工坊+茶宴品鉴”特色项目,结合平江红色文化与激情山水资源,打造跨区域茶旅精品线路,焕新“茶旅网红村”模式。

周科学:结合平江幕阜山、连云山生态资源,开发烟茶文化体验游(如采茶、制茶体验、茶山徒步)。通过“茶旅+民宿+非遗”模式,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延伸产业链价值。

许排云:销售渠道的拓展对品牌成长至关重要。“平江烟茶”应如何布局线上线下,打通从产区到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

刘强:一是深耕本地市场:在景区设立平江烟茶卖场,在平江及周边岳阳、长沙等城市开设“平江烟茶”专卖店、专柜,与餐饮企业合作(如湘菜馆推出“烟茶配湘菜”组合),在有烟熏茶传统记忆的湘中、湘北地区针对本地消费者激发“家乡茶”情感联结。

二是拓展国内市场:进入一线城市高端卖场、茶叶连锁品牌,通过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针对年轻用户推出冷泡茶系列,打破传统茶的“老龄化”认知。

三是试水国际市场:譬如针对偏好烟熏风味的欧洲,通过跨境电商销售,或与当地茶叶经销商合作,参加国际食品展(如德国科隆食品展),推广“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平江烟茶”形象。

图片6.png

“平江烟茶”代表性产品。

李曙光:市场拓展需精准匹配消费场景与传播载体。线下依托“五彩湘茶湘派茶馆”载体,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布局平江烟茶体验馆,通过“吃茶”习俗展示、烟熏工艺演示强化消费记忆点。

借力北京茶博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推动产品进入政企采购与国际接待场景,推动平江烟茶申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抢占国际市场信任背书。

线上打造“短视频内容+直播带货”矩阵,培育本土主播,以“易成交单品引流+核心产品转化”模式提升复购率。

海外市场可依托现有新西兰、德国出口基础,针对海外华人社群与健康茶饮需求,推出便携装产品与英文版本的文化手册。

周科学:线上:入驻电商平台,利用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模式触达全国消费者。

线下:在重点城市开设品牌专卖店,与高端酒店、茶楼合作,提升消费体验。

出口:借助欧盟SGS检测认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国际展会。

许排云:最后,在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我们该如何从技术、人才、政策等多方面发力,保障“平江烟茶”持续健康发展?

刘强:一是技术研究: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烟熏工艺优化”“功能成分挖掘”(烟香化合物的健康功效)等研究,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知识说服力。

二是人才培养:开设“平江烟茶技能培训班”,培养一批“平江烟茶”茶艺师、制茶师;培养种植、加工、营销复合型人才;引进电商运营、品牌策划等专业人才,提升产业营销水平。

三是政策支持:将“平江烟茶”纳入乡村振兴重点扶助产业,列入“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典型案例。

李曙光:一方面要明确“平江烟茶”的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将其纳入“平江物华”区域公共品牌推广体系,通过官方平台大力度传播,形成“公用品牌树形象、企业品牌做市场”的格局。

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重点扶持有固定生产基地和加工能力的企业主体做大做强,同时鼓励支持返乡青年创办茶旅新业态(如“茶研学工坊”),

周科学:一是争取政府专项扶持。申请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茶园改造、设备升级和品牌推广。优化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农户积极性。

二是推动产学研合作。与科研院校等机构合作,研发低咖啡因、高氨基酸等特色烟茶产品。

三是构建产业联盟。联合“平江白术”等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平江物华”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线上商城整合资源,实现商家联盟销售、自媒体分销,降低营销成本。

平江,除了激荡的红色记忆与秀美的山水,还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平江烟茶”那醇厚迷人的烟香,造就了它黄茶中不可复制的风味标杆,是黄茶中的瑰宝。这片小小的茶叶,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工艺传承,更蕴含着驱动一方绿色发展的巨大潜能。当前,平江县幕阜山-连云山“平江烟茶”主产区建设已成规模,构建起24.7亿产值,带动3万农户增收的产业基础,正在聚力把“特色”变成“收益”,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

来源:红网

作者:许排云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646954/74/1539312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