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频丨“十三村”这坛酱,“酵藏”了乡村振兴“好滋味”

微信图片_20250515103250.jpg

5月14日,“大美江湖·天下岳阳——新闻媒体岳阳行”集中采风采访活动走进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

红网时刻新闻5月15日岳阳讯(记者 叶芬)5月14日,“大美江湖·天下岳阳——新闻媒体岳阳行”集中采风采访活动走进“湘北门户”临湘市羊楼司镇,聚焦被绿意包裹的“生态工厂”——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

踏入“十三村”厂区,犹如进入一座果园,厂房外墙被青翠的薜荔果藤覆盖,杨梅树的青涩果实藏在叶间,黄澄澄的枇杷挂满枝头……满园入目皆是绿,处处生机勃勃。

微信图片_20250515103255.jpg

地下古酱窖整齐码放着酱窖坛子。

记者团走进了隐藏在绿荫间的地下古酱窖,近2000米长的窖洞整齐码放了8000多个酱窖坛子,酱菜在窖坛内发酵至少7个月。揭开一个坛盖,坛内豆瓣酱色泽诱人,酱香醇厚,余味悠长。

据全国道德模范、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武介绍,“十三村”酱菜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是中华老字号和省级非遗,采用百年窖藏及独特传统工艺配方秘制。“十三村”酱菜腌制过程采用洞藏发酵法,提升产品原生态品质,形成自成一体的辣中有麻、麻中有鲜、鲜中有甜的独特风味。近年来,“十三村”在保留古法发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发出龙虾酱、鲍鱼酱等“新派酱菜”,甚至将酱菜与牛肉、鱼干结合,推出手撕酱板鱼等即食产品。

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临湘当地商人陈四海,创办“十三村酱菜作坊”。2007年,老作坊因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李国武当时很看好这个老牌子,于是接过重组,成立了公司。他将原有的废弃仓库修旧如旧,变成厂房,在利用场地制作酱菜的同时,在厂房坪地种植花草瓜果。经年累月,花香、果香、酱香,竟自成一片乐园。这里也成为了岳阳市首个集三国文化、农耕文化、酱文化、道德文化于一体的3A级景区工厂。

厂区里面,游客们可以在“透明车间”近距离观看“舌尖上的非遗”酱菜产品生产全过程,每一个细节、每一种原料都一览无遗,可以在地下古酱窖领略窖藏文化,还有笑脸墙、“德”字碑、农耕文化展示厅等,处处皆是看点;厂区外,游客可在“十三村”乡村超市购买酱菜产品,见证酱菜从发酵坛、生产线到货架的“前世今生”,一站式、沉浸式体验工业旅游。

把酱菜制作生产场景、工艺流程、厂区人文等工业景观变为旅游资源,满足观光游、体验游、自助游需求,不仅让游客积累知识、增加见闻,还吸引消费者为舌尖上的非遗买单。

微信图片_20250515103318.jpg

开放式旅游工厂,村民、游客常来厂区游玩。

近年来,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以非遗工坊为载体,拓展“生态农业游+非遗游+研学游”旅游新业态,每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2万人吃上“旅游饭”,且工厂里200多名员工全部来自周边村庄,这种“家门口就业”模式,正在改变乡村空心化的现状,书写一部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叶芬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646949/59/1495951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