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湖南岳阳获国家批复,成为第五个“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一场以修复江湖生态、破解“化工围江”、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为核心的绿色革命,在此澎湃展开,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1年7月,岳阳市委、市政府将核心重任赋予平江县——勇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先锋”!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片热土上加速转化为生动实践。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红网岳阳站推出《生态平江物华新》专题,聚焦平江勇闯改革“深水区”的破局智慧,记录向绿而行的创新实践,捕捉绿水青山“颜值”向金山银山“价值”跃迁的鲜活样本。
湖南省平江县幕阜山、连云山区域是“平江烟茶”主产区。
红网时刻新闻9月6日岳阳讯(通讯员 许排云)七八岁的光景,我从外头撒野归来,一股脑撞进母亲怀里。她正坐在门前与邻人闲话,我摇着她的胳膊,眼睛直勾勾盯着她蠕动的唇:“吃么力......”话音未落,“茶叶子,来,喂你吃。”母亲眉眼都荡漾着笑意,满口茶椒香气扑面而来。每当与朋友们扯起烟茶话题,童年的馋相、母亲咀嚼茶叶的场景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鲜活如昨。童年的我,馋嘴不成,捧起茶壶猛喝一气,一股茶椒香味随着奔跑扯开的衣衫飘出很远,很远。
那时的平江,还是穷乡僻壤之地。乡下农家喜欢在山坡沟沿或是房前屋后栽种几十株茶树。每年茶叶出新时,摘、洗、晾、揉、炒、熏,各家各户采茶制茶忙得欢喜。“宁可三餐无猪肉、不可一日无烟茶”一句俗语,道尽了平江人对烟茶的痴迷和偏爱,“吃新茶”俨然成了时令节庆。勤快的农户开垦几亩荒坡,茶有余裕,便拿到街上换“现钱”。提着盛茶叶的竹篮从门前经过,吆喝一声:卖茶叶子呵!母亲总要买半斤八两嫩叶制成的无梗“细茶”,省吃俭用,直吃到次年新茶上市。镇子不大,街道也狭窄,沿着马路两旁摆满了地摊,说是“烟茶一条街”一点不为过,空气中终日弥漫着烟熏茶香。
“平江烟茶”烟焙熏制异香持久。
记得信佛的姨妈常来,总捎一包“菩萨茶”,说是从庙里求来的,用神纸包着,能保佑阖家安康。那掺着香灰、带着烟熏味、更融着关爱的茶汤下肚,些微头痛脑热竟也轻松痊愈了。
孩提时贪嘴积食,母亲便泡一杯烟茶,投进烧红的木炭,“滋啦”一声腾起白雾,吹去浮沫喝下,腹胀立消——乡人谓之“消滞茶”,堪称奇效。
农村镇子晚饭后是最难得的清闲时候,保留节目是三五人各捧着一只茶碗聚拢一起扯淡。有人说看到过一张毛主席喝茶的照片,老人家两个手指头伸进茶缸,将杯中茶渣放进嘴里咀嚼咽下去,吃得津津有味。赌咒发誓说喝的就是平江产的烟茶,理由是唯有平江茶叶耐嚼回味,也唯有平江人管“喝茶”叫“吃茶”。在一阵善意又夹带着自豪的笑声里,茶叶子在众人口里嚼出了非同一般的味道。后来我到韶山参观,发现当地百姓确也嗜好烟茶,湘、鄂、赣及江浙一带都有喝烟茶的传统。
县城里有家“平江烟茶”馆,老板陈科经营着一家阜山青农业科技公司,专业种植、加工、销售“平江烟茶”。去得多,聊得开,慢慢从他那里了解一些有关烟茶的“前世今生”。
“平江烟茶”体验馆传承古法制茶技艺。
平江茶叶种植历史在西晋《荆州土地记》中就有记载,晋·元康年间(公元291-299年)开始种植茶叶,当地1700多年前便有制作饮用烟茶习俗。平江烟茶属于黄茶类。其外形乌褐尚亮,条索紧实,汤色金黄明亮,熏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陈科有着十几年的种制烟茶经验,是业内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他说烟茶有解油腻、消积食、生津及清理肠胃的作用,还可以提神、振奋神经。听闻一席话,所谓的“菩萨茶”“消滞茶”功效便找到了生动注脚。
近些年,当地政府大力扶持茶产业发展。成立了“平江烟茶”研究院;由县政府牵头成功申请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谷雨烟茶”制作技艺列入了省级非遗;县政府授权“平江烟茶”使用“平江物华”区域公共品牌,加以保护、推广;并将其列入了《平江县生态产业产品推荐名录》,要推动茶产业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助农增收。茶企茶农说:这是一件远胜于菩萨护佑、消滞解腻的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平江烟茶”以独特口味赢得大众喜爱。
坊间有人把“平江烟茶”定义为产量低、成茶价格高,大部分人喝不起的“小众茶”;也有人赞它性价比高、适口性强,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高频饮用的“口粮茶”。于我而言,“平江烟茶”能够传承至今,而且被国家和地方官方予以登记、保护,已然证明“平江烟茶”大众接受程度高,富有生态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传承的农耕文化、风土风情,还有饱含的情感寄托,不时在脑海里浸润萦绕。
母亲已去世多年,我仍钟爱着“菩萨茶”“消滞茶”这些民间偏方。齿颊间咀嚼的,何止是茶叶,是母亲佯装喂食的慈爱,更是缭绕不散的乡愁与记忆。
每一片烟茶叶子里,都藏着一整个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来源:红网
作者:许排云
编辑:叶芬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