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洞见岳阳丨金秋蟹宴,解码乡村振兴的“鲜味”样本

洞见岳阳文中图.png

□岳平

秋风吹拂鹤龙湖,又到一年品蟹时。9月27日,2025年湘阴县“鹤龙湖螃蟹首捕仪式暨螃蟹美食季”正式拉开帷幕,线上线下同步联动,将这片水域孕育的美味珍馐尽数呈现。那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鹤龙湖蟹,不仅是食客舌尖的饕餮盛宴,更成为观察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鲜活样本。

微信图片_2025-09-27_132337_835.jpg

2025年湘阴县“鹤龙湖螃蟹首捕仪式暨螃蟹美食季”活动现场

鹤龙湖蟹的“鲜”,源于自然禀赋与历史积淀的深度交融。地处湘江尾闾、濒临洞庭的鹤龙湖,坐拥万亩天然水域,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为螃蟹养殖筑牢了先天根基。据《湘阴县图志》记载,当地养蟹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年间,数百年的传承中不断创新,逐渐沉淀出独特的养殖技艺与鲜明的品质特征。这份穿越时光的养殖智慧,让“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鹤龙湖蟹,既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地方文化的延续。也正因如此,鹤龙湖螃蟹成功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品牌“金名片”。

鹤龙湖蟹的“香”,来自产业革命的持续发酵。从1973年人工放流试验成功,到如今建成3.57万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蟹虾年产量突破8000余吨;从单一养殖向“生产加工+冷链物流+湖鲜美食+农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跨越;从传统线下产销到线上线下联动,网红带货、直播PK轮番登场,鹤龙湖蟹的产业链在不断延伸中愈发完善,价值链在持续升级中稳步提升。21.78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的背后,是传统农业与现代经营理念的深度耦合。这一成功模式,不仅让鹤龙湖先后斩获“全国休闲渔业养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等称号,更彰显出科技赋能产业的强大动能。

鹤龙湖蟹的“味”,藏于多元产业的协同共生。当地以蟹为媒,串联“养、销、品、游、文”五大环节,构建起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建设蟹虾特色小镇、开发乡村生态画廊、举办螃蟹文化旅游节,成功实现从单一养殖业向多元文旅产业的精彩转型。游客至此,不仅能品尝肥蟹的鲜美,还能参与钓蟹、抓鱼、捉泥鳅等趣味体验,亲身感受乡村生活的质朴乐趣。这种“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既为鹤龙湖赢得“湖南旅游名镇”的美誉,也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鹤龙湖蟹的“道”,蕴含着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与科技支撑的“双轮驱动”。当地主动对接科研院所,为养殖户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与销售帮扶;深耕本土品牌建设,以“中国国际农博会金奖”印证产品硬实力;完善交通路网,主动融入省会经济圈,拓宽产业发展空间。这些举措,正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群众参与”发展思路的生动实践,也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当然,鹤龙湖蟹产业的发展并非毫无挑战。如何持续保障品质稳定、如何从容应对市场竞争、如何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破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鹤龙湖蟹的成功,已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启示:乡村振兴不能简单复制他人模式,而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深挖特色优势,通过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秋日鹤龙湖,蟹肥景美产业兴。这只“横着走”的鹤龙湖蟹,正以产业之力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蹚出一条独具水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期待更多地方能以湘阴为镜,找准自身特色产业,培育出属于自己的“鹤龙湖蟹”,让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绚丽绽放。

来源:红网

作者:岳平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646943/60/1531383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