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汨罗市在全国率先全域推进“小田改大田”,助力乡村振兴。(汨罗融媒体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湖南省汨罗市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推行“双引双带”,加速“小田改大田”,深化农村客货邮改革,先后跻身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
第一个“汨码”“双引双带”:党建引来动力,改革带来振兴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推广“双引双带”模式,支部引领、市场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入选全国创新案例。
突出支部引领,筑牢战斗堡垒。基层党建抓得实就有向心力,基层支部抓得活才有创造力。汨罗市以“小切口”入手,实施“三基”工程,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基本能力。深化村级减负“四减四增”行动,减冗余开支增产业投入,减一般会议增屋场夜话,减普通坐班增上门服务,减管理约束增自治协商。屈子祠镇成立龙舟、粽子、酒茶三个产业党支部,构建“山上有基地、山下有工厂、山外有市场”全产业链模式,汨罗市上榜央视“全国十大龙舟热门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汨罗粽子”走上全国餐桌,“屈原酒”成为世界华人“端午酒”,新义村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持续擦亮“端午、龙舟、诗歌”三张文化名片。
突出市场引导,打造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石,市场是风口。汨罗市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共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合作社1379个,打造“富硒香米”“玉针香”等40个大米品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炒火“汨罗江大舞台”,跻身抖音全国榜第五名。“傍晚逛古街、品甜酒,夜间看故事、赏江景”,建设长乐镇、欢乐水岸2个省级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
突出党员带头,发挥先锋作用。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才能将组织优势化为发展胜势。党员全力落实“扫干净、摆整齐、栽果树”三大行动,赓续“湖南省消灭荒山第一市”精神,先后创建3个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成为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努力做到“没有荒田荒地、没有残垣断壁、没有陈规陋习”。
突出能人带动,激活振兴动能。寓外乡友、乡贤能人是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鼓励专家带技术,实施“十百千”人才振兴行动,用好“求索智库”,柔性引进10名以上农业专家,选派100名以上农业科技特派员,五年内定向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医生、教师、农技员。发动能人带资金,罗江镇荣凤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带动2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支持乡友带项目,川山坪镇乡友熊尹聚力绿色康养项目,将废弃矿坑打造成民宿“达摩秘境”,建成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第二个“汨码”“小田改大田”:土里刨“金”,就地生“财”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乡村最大的财富。汨罗市三年“小田改大田”18.46万亩,力争2027年将全市55.5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改成高标准农田,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多次推介典型做法。
“四个高标准”改田。摸底规划高标准,动员群众高标准,改造建设高标准,综合效益高标准,亩均投资3000元以上,粮食产能有提升,种植大户有效益,集体经济有收入。高标准农田推动全程机械化,每亩种植成本降低180元,同比下降46.15%。
7月中旬,湖南省汨罗市粮食生产迎来大丰收。(汨罗融媒体航拍)
“一张网络”淘地。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3个品种入市入场,2024年以来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109宗4.95万亩,流转金额6806.98万元,有效流转活起来,社会资本引进来,规模农业壮起来。浙江、江苏、湖北12家外地大户通过交易中心线上远程“淘地”,看地竞拍签约数字化操作,成功流转2.1万亩良田,流转金最高溢价73.33%。
2024年3月28日,全国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培训会与会人员观摩湖南汨罗市古培镇“集中育秧+综合利用”现场点。(汨罗融媒体供图)
“五年行动”增产。推行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五年行动,创建2个万亩集中区、16个千亩示范片、100个百亩样板点,2025年,早稻单产同比提升17%以上。累计年底建成设施农业连栋钢架大棚135万平方米,2025年早稻集中育秧占比达79%,综合成本下降40%。推广“水稻育秧+西瓜+红椒+食用菌”模式,综合利用率达96.3%,每茬亩均收益6000元,带动“家门口就业”1500人。
第三个“汨码”“客货邮改革”:物流提速,发展提效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才能有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汨罗市加速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成为湖南省首批示范县,“电商物流+一村一品”入选全国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
“三个转变”增强运力。坚持主体融合、运力融合,2025年上半年农村客货邮快件总量达1090.8万件,同比增长40.31%。行业管理由无序变规范。融合客运、邮政、供销、快递网点、商店超市等各类站点,整合中通、圆通、申通等企业县级经营权,进驻电商物流园,做到共仓共配、同线同行。物流体系由三级变二级。122个服务站点全覆盖154个农村行政村,跳出镇级中转常规模式,镇级站点专车直达,村级站点“客运+邮车”直达。取件从原来的1~3元/件变成免费;寄件从原来的起步价8元、续重4元/斤下降至起步价5元、续重2元/斤。运行模式由粗放变精细。建成市级客货邮融合发展运营中心,无缝连通公交运行系统、智能分拣系统,车、货、站点信息一体化,快递包裹全程可追溯,公交运行和物流配送“两网融合”。
“三方受益”带来便利。汨罗市客货邮融合不断加速,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客运公司“挖潜促收”,每配送1单可增加收入0.2元,日均捎带邮件10000件,月均增收6万元。邮政公司“节能降本”,运输车辆日均少跑320公里,每月节省开支近7万元。快递公司“提质增效”,坚持共分共配,每单节约分拣成本0.05元,日均分拣10万单,每月节省成本约15万元;农村站点1单可获得派送费0.35元,日均下行件100个、上行件6个,月均增收1000余元。
“三个单品”扩大产能。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协同产业振兴三年行动,2025年上半年农产品上行总量223.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310.5%。汨罗市长乐镇长乐甜酒“升档升级”,甜酒上行量增长79%,长乐甜酒产业园年产值近10亿元,成功入选“湖南优秀品牌案例”。姜盐芝麻豆子茶“出圈出海”,“非遗”姜盐芝麻豆子茶推行标准化生产,借力电商平台,挺进非洲市场,上行量增长218.9%。异宠家居“长大长高”,神鼎山镇发展异宠类目用品产业,上行量增长96.3%,长期登顶淘宝宠物原创设计店铺榜,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5万元。
第四个“汨码”“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汨罗市深化移风易俗,建设武夷山村、瞭家山社区、西长村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打造罗江夜话、一梁五柱、元福新潮3个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村规民约”引领新风正气。汨罗市创新移风易俗“一三三三”工作法:一则村规民约强认同,瞭家山社区“居民公约歌”被评为“湖南省首届十佳最美村规民约”。三种领域类别抓重点,治理高价彩礼,抵制大操大办,取缔陈规陋习。三事具体操办议标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三步劝导措施出成效,村级组织提前摸排有信息,红白理事会及时上门有沟通,村干部现场走访有效果。2024年,全市倡导婚事新办267起,劝导丧事简办965起,督导余事不办2025起,为群众节约开支2762.4万元。
“屋场夜话”化解急难愁盼。党员干部和群众冬夜围炉,夏夜纳凉,春秋话家常,问发展之计,聊治理之道,商文明之策,汨罗市连续六年荣膺湖南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和重点推进县市。罗江村梁家坪常态化开展“屋场夜话”,聚集600年古樟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认、大家评”,罗江村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智慧乡村”赋能基层治理。汨罗市成为湖南省数字乡村综合试点地区,古培镇“雨坛一家人”数字治理平台入选湖南省数字乡村建设优秀案例。加快城乡综治中心数字化建设,创新市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汨罗市成为2025年全省唯一一次性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家庭四块“国字号”荣誉的县(市)。
第五个“汨码”“关键小事”:笑容更多,心里更暖,生活更美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汨罗市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共建共享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坚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认真践行“建设家门口好学校、让更多农村孩子上大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三个理念,努力追求“有生动活泼的校园、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有幸福感的老师”三个愿景。优化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75所,93.8%的学生就读品质学校。落实“延续妈妈的爱”关爱机制、“校长、所长+书记”帮教机制、初中毕业生全员就读机制,500名“爱心妈妈+暖心姐姐”保驾护航,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深化“家门口就业”专项行动,成为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汨罗坚持“迎乡友回乡、促家门口就业”,累计新增投产“家门口”中小微企业188个、个体经营户2981个、家庭作坊467个,带动15786人就近就业,为农民直接创收6亿余元。
“非遗技艺”传承致富密码,乡友企业“蓝墨水”公司推出汨罗粽子“非遗”套餐,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0个。“乡里裁缝”绣出时尚服饰,屈子祠镇双楚村建设雪梅诗韵服饰新厂区,村集体入股分红年均20万元。“青年创客”建设就业基地,古培镇90后创业者陈良打造“池塘湾”等3个自主品牌,26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推行“三助”养老,跻身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县。注重“政策资助、爱心帮助、老人互助”,年底累计可建成60家屋场互助养老点,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推行老人志愿服务积分制,鼓励低龄助高龄、健康帮失能,“做三天事,吃一个月饭;做一个月事,吃一年饭”,全国试点项目总结调度会上推介汨罗经验。
(作者系湖南省汨罗市委书记)
来源:红网
作者:朱平波
编辑:陈砂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