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奋力打造名副其实省域副中心城市新胜状

微信图片_20220816193830.png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一篇千古雄文《岳阳楼记》,让伴水而生的大城市因水而兴、借水而强。而今,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湖南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积极当好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先行者;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聚焦“产业强劲”不断兴实体,聚焦“开放领跑”不断扬优势,聚焦“绿色示范”不断增底色,聚焦“人民共富”不断惠民生。这一系列宏伟目标,正激励自然资源系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和工作状态,奋力谱写新时代巴陵新胜状。

一直以来,岳阳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做活亲水文章,着力打造流水环城的景象。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进一步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促发展、强保障,优服务、补短板,善作为、出新彩”为总体思路,统筹保护与发展、强化规划管控与提升服务质量“两个关系”;逐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确权登记与清查核算、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等系列制度;做好耕地保护、保障发展、财源建设、规划编制、资源配置、营商环境、生态治理、地灾防治、执法监管等“九大文章”;以人为本、以水为媒,聚焦“强生态、强功能、强门户、强产业、强品质”“五强”目标,充分发挥“闯创干”精神,着力打造新时代的巴陵新胜状,让这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来者依恋、居者自豪、闻者向往。

一篇名文,激荡“忧乐关情”的城市灵魂

文化历经千年万年而不朽。一个城市如果注入了文化内涵和灵魂,必将传承久远、生生不息。

岳阳,因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扬天下,更因“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情怀而震烁古今。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和忧乐民本思想,是岳阳城市的厚重灵魂。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忧乐关情”中的岳阳,在洞庭湖畔生长为城区133万人口的大城市,较好地保留了由长江、洞庭湖和东部幕阜山余脉所夹峙的丘陵形态,山川地势西低东高,其间大湖—内湖—河流组成连续水景,好一幅“崇山踞东西,碧水绕南北,丘岭逶迤入江湖,溪港蜿蜒隐山林”的山水形胜。

一方山水培育一方文化。新时代的岳阳城市当有大情怀。岳阳将厚重的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之中,国土空间规划始终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摸清底图底数,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确保城市规模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适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作出“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后,岳阳坚决扛牢“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政治责任。着力营造“江湖联动、山水相望;多脉相连,美丽田园”的美好愿景,构筑“一心一脉、湖城镶嵌”的空间结构,维护“江豚的微笑、候鸟的欢歌、麋鹿的倩影”的城市名片,打通生物迁徙廊道,恢复自然生境。着力构建蓝绿相通的湖荡湿地链,建设亲水走廊。切实维护城区“一心一脉、三楔四湖”的山水格局,即洞庭湖生态蓝心、长江生态主脉、白泥-天井山通江绿楔、芭蕉湖-五尖山-龙窖山通江绿楔、新墙河-幕阜山通江绿楔、南湖、芭蕉湖、松阳湖、白泥湖等四大湿地内湖链。

宜绿则绿,宜城则城,大城岳阳,在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胜景中,始终激荡着“忧乐关情”的灵魂与价值。

一座古城,拓展“气象万千”的城市空间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今胜昔。岳阳历史悠久,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人文景观灿若繁星,跨越数千年岁月,历经数代人民建造,依然保留着丰富完整的街区、历史建筑和鲜活久远的记忆,被国务院评为历史文化名城。

细品从战国到清末岳阳的城市发展脉络图:这座城市一直延续着山水相依,江、湖、楼、岛、城、景相映成趣的格局。在古人的世界观与文化礼制影响下,岳阳“一水四山、府县双城”的古城格局以及“组团布局、港城并举”的空间格局,充分体现了山水环境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完美融合。

新时代的岳阳城市当有大格局。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为更好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岳阳颁布了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编制了《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陆城南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整治规划》,这座历久弥坚的历史文化名城,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当前,岳阳市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守护好一江碧水,科学划定、坚决守好“三线”,严格落实刚性管控要求,统筹考虑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落地和调区扩区等要求的有机结合。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防止“摊大饼”式的粗放式发展,精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定量分析空间增长规模,盘活城区闲置土地等低效利用资源,向土地要效益,做活做优资源文章,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紧紧围绕 “产业强劲、开放领跑、绿色示范、人民共富”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标,高标准构造“一轴三带,一主四副”市域空间,促进人口向都市核心区发展,主城区确立“一核引领”,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构建“港产北拓、主城东拓、大城南联、西优农旅、中强能级”的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格局;实行“三港驱动”,不断做强水港、做活空港、做通陆港;强化“两带支撑”,做强北部长江经济带和南部区域融城合作带。高标准把华容、平江、湘阴及汨罗建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岳阳市以高水平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描绘了新蓝图、铺开了新画卷。

一方楼台,阅尽“江湖胜境”的城市景观

五朝楼观尽,川迥洞庭开。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的建筑都独具时代特色、展示时代气息、成为时代印记。

新时代的岳阳城市当有新风尚。岳阳突出规划引领,服务城市建设,打造“江湖胜境、城景相映”的特色风貌,构建“山水入城、蓝绿成网、两带三轴、组团布局”的空间格局,塑造显山露水、错落有致的空间形态,在此基础上,实行城市高度控制,控高也控低,形成“高层集中成簇、低多层分布有序”的城市高度形象;强化滨江、滨湖、滨河城市轮廓天际线,塑造当代岳阳优美的天际线意境;提高水岸建筑的公共性,功能以公共服务、商业餐饮、文化娱乐、办公等为主,打造活力友好、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共空间;通过对滨水建筑色彩控制,突出“水墨”色彩主题,以展示岳阳水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开放空间活力,在社区公园内植入多种功能设施;对历史城区内新建建筑的体量进行控制,禁止再次出现超大体量建筑;避免造型过于复杂和夸张的仿古建筑、夸张的欧式风格造型建筑、不恰当的运用仿古构建、夸张色彩的建筑,等等,尽显岳阳独特之美。

一个城市最大的景观是民心、是民生。岳阳切实强化道路交通体系建设,规划“便捷、安全、绿色、共享”的开放性、多模式、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省内枢纽大城市、名湖公交大城市、生态绿行大城市,构建>200公里广域商务圈、40-200公里核心商务圈、45分钟城市圈、30分钟日常圈、15分钟生活圈,规划公路网、铁路网、航道网和空港相衔接的对外交通系统,构筑“七横六纵六连”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以及模式多元、换乘一体、运行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

人在城中走,满目皆美景。这样的胜状,令人舒心、开心,令人向往、留恋。

一泓碧水,流淌“政通人和”的城市文明

倚长江、畔洞庭、揽南湖,水是岳阳城市最大的特色、最美的风景、最靓的文明。

山水相亲、水城合一,做活亲水文章,是岳阳城市发展的定力。践行生态文明,守住绿色青山,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针对中心城区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水体,出台《岳阳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条例》,编制《山体水体保护规划》,强调保护好“三带八湖九楔”的点线面生态网络,构建山环水绕,山、水、城和谐共生的城市文明。

文明是一张名片,更是一个行动。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新时代的岳阳城市当有新作为。建设城市文明,需要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岳阳着力构建科学管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注重研判形势谋规划,把握前瞻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立足岳阳发展实际,又能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部署。注重把握规律编规划,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用规划,谨记发展为第一要务,用科学合理规划促进城市发展,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全面摸清城区闲置存量资源,确保资源效益最大化,深入研究土地经济学,科学有序供地,真正让资源变资产,资产资本化。坚持认真负责管规划,统筹推进土地和规划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土地储备、出让、用途管制、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立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统筹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专项规划、过渡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全面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多规合一”协同审批及“一张图”信息系统,强化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集中全域、全要素信息,实现市、县、乡镇的现状、规划内容全覆盖,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实行全流程审批,促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县域经济、开放性经济、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度等短板问题,遵循规律、结合实际出台《岳阳市城市规划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管理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岳阳县荣家湾、麻塘、新开规划管理的通知》,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岳阳县融城发展。

建设城市文明,需要发展作支撑和保障。岳阳扛牢发展主责,保障资源要素,将城市产业发展作为重要一环,贯彻落实中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出台《加强自然资源保障助力稳经济稳增长十条措施》,用好用足政策服务项目前期、强化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采取优惠地价政策等举措,积极作为扛重任,主动靠前优服务,多措并举解难题,以高质量规划编制为抓手精准谋划产业规划,全面助推产业发展,以此激发城市发展“一池春水”,让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轮驱动、尽情流淌。

如今的岳阳,已是政通人和,气象万千;未来的岳阳,必将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作者系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许淞)

来源:岳阳日报

作者:许淞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2022/08/16/1172656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