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年见证 | 江边人家:保护“绿水青山”“灰姑娘”变“白雪公主”

红网时刻记者 叶芬 岳阳报道

家门口创业:“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微信图片_20210421103636.jpg

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华一村。

春风轻灵,正是最喜人爱的四月天,沿着新铺的柏油路,穿过林荫大道,王子港的碧水在余光中徐徐后退,青山迎面而至,山色青翠,整齐的民屋分布在成片的绿色田野中,走进地处桃花山南麓的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华一村,如同走进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村口进去不远处,穿过一片菜地,转而从一处水塘侧,沿着绿意满枝丫的两排李树夹着的小道进去,就到了三层楼高的“望乡缘农庄”,这是华一村最早办起来的一家农庄。年轻的农庄老板娘刘蓉正在家门口的水塘旁洗着刚摘回来的水芹菜。

“今天有客人预定了午饭,我们正在做准备。”刘蓉边洗边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生意也火了起来,一般客人来之前都要预约。”一楼屋子里,农庄“厨师”——刘蓉的丈夫正在有条不紊地忙活着,干净整洁的厨房,摆放有序的备菜,厨具上正在烹饪最地道的土菜。

微信图片_20210421103645.jpg

望乡缘农庄二楼靠窗位置是该店的“网红打卡点”,很多客人来了,等位置的时候,就想到窗边坐一会站一会,看看风景。

“望乡缘农庄”既是餐厅又是住房,之前是两层楼的旧房,生意做起来了,为了扩大空间,也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去年刘蓉一家花了80万在原地基重新修建了房子,一楼二楼和院子都是餐厅,三楼为生活居住空间。屋后是一间养鸡鸭的小房子,房前是养着鱼的一口水塘,百余米处就是自家的两亩大菜园,农庄一切菜品自给自足。

“二楼有包间,靠窗的那个位置是我们店的‘网红打卡点’,上个月李子花开的时候,窗边望去,满树白色的花,非常好看,很多客人来了,等位置的时候,就到窗边这里坐一会站一会,看看风景,我们平常也喜欢在这里静坐看风景。”刘蓉乐呵呵说道。

如今,村里像刘蓉一家齐上阵创业办农庄,既享天伦之乐又能赚到钱的农家乐有20多家,随着环境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的日臻成熟,华一村每周接待游客2000多人,增加纯收入500多万元。乡村旅游发展让华一村的村民真正享受到了保护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

13年环保:“灰姑娘”变“白雪公主”

微信图片_20210421103629.jpg

华一村百亩花海。

华一村以前叫柿树村,只是一个普通村庄,人多地少,那时村里的环境远不像现在这样整洁、漂亮,既没有一条硬化路,也没有一间像样的住房,王子港也还是一潭浑水,村民为了生计没心思顾及环境,整个村子俨然是一个灰头土脸的“灰姑娘”。

自2009年起,华一村先后被授予国家乡村森林村场、全国农业综合治理示范村、省级森林公园、市级卫生文明村场、岳阳市秀美乡村和省级卫生文明村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原来,早在20年前,华一村就开始实行封山育林了,并在2008年,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会,协会通过吸收村民加入,共同参与保护村里的生态环境。目前,全村100%的村民都已成为协会会员,人人都是环保卫士。

微信图片_20210421103920.jpg

华一村(原柿树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会会员证,现100%的村民已成为会员。

翻开华一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会会员证,首页的会员守则简洁而醒目:不乱建滥占耕地;所有会员只栽树,不砍树,积极植树造林,不荒废宜林山地;不使用违禁化肥、农药;种好花、栽好草、植好树,搞好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改水改厕,保持室内室外干净整洁……一本薄薄的会员证,翻开了华一村美丽乡村的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10421103626.jpg

华一水库。

2017年,华一村申请了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将王子港打造成了美丽的风景线。该工程共硬化沟渠21500米,修筑农田生态廊道7400米,以王子港为核心,投放白鲢鱼、麻鲢、草鱼、青鱼等生态鱼苗4000多条;建设农户一体化化粪池480套,户用湿地污水处理池200平方米……

在村口的位置,溪流的旁边,有四个特别显眼的水池,这是村里处理污水的生物净化池。这样的生物净化池在村子里共有三处,修建于2015年,分别修建在村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每一个农户的屋后,有一个化粪池,污水通过家用的化粪池,再通过管道,集中收集在这里,再通过生物净化池的狐尾藻来吸附完成生物净化,净化过后的水再流进蜿蜒绕村的王子港溪流河道里。王子港内的鱼类等生物再进行吸附,净化后的清水,一部分灌溉农田,一部分流入华容河。

13年环保之路,成就今天开了美颜般的华一村:绿树环绕、空气清新、环境清幽,远处有森林,近处有湖泊,入眼尽是绿色。有碧波荡漾的水库,有一望无际的花海,有参天绿树的群山……

一花引来百花开。环境美了,华一村也形成了一条休闲旅游产业链条。华一水库堤坝下,是一片上百亩的花海,七女庙、尚德博物馆等景区景点建设如火如荼,乡村风情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人慕名而至,每到节假日就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向往的生活: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村变景区

微信图片_20210421103622.jpg

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墨山铺村。

微信图片_20210421103914.jpg

墨山脚下的华容县三封寺镇墨山铺村里,依山傍水、连片而建的46栋徽派民居一派宁静。

清早,墨山脚下的华容县三封寺镇墨山铺村里,依山傍水、连片而建的46栋徽派民居一片宁静,只听闻鸟鸣啁啾。村民彭运娇起床推门而出,舒展筋骨,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对面楼的邓爹老两口已经在屋子旁边的菜地忙着锄地种菜了,彭运娇笑着和二老打招呼拉起家常来,其乐融融。村中的保洁员此时正在挨家挨户收垃圾。远处梯级菜园里,半人高的油菜花丛里隐约能看到早起的村民在忙活,一幅美丽、和谐、淳朴的乡村画卷就在眼前铺展开。

“岁次丁酉,始建新村。政策惠民,山湾兴盛……”墨山铺村里的博士湾旁,一篇《墨山新村记》道出墨山铺村新村蜕变之路。对岸的亭子处还挂着“热烈欢迎各位朋友来博士湾踏青、采风”的横幅。原来,春季正是墨山铺村的旅游旺季,到此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微信图片_20210421103639.jpg

华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走廊处的书架。

人们的环保意识强了,乡村美了,村里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的精神生活有了质的飞跃。在华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门上,两边写着“勤奋劳动文明生活创丰衣足食优风良俗供我辈享康乐”“精心保护科学建设留青山绿水丽园美宅给子孙作财富”的楹联,横批“幸福”。迈步入内,可见院内中央开阔,两面为廊,廊间均整齐摆放着几排书架,书籍种类繁多,中有书桌椅子,大门正对的最里面则是一个戏台,这是村里的文化礼堂,农民干完农活在此处歇脚,观看大礼堂播放的乡风文明宣传片和送戏下乡活动。

守护一方水清,换来人水相依。三年来,岳阳切实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两山”理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全市累计投入96.23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补齐了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短板,彻底告别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现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逐步转变为“靠山养山靠水养水”,生态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叶芬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2021/04/21/921724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