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岳阳7月26日讯(汨罗融媒体记者 翁正娇)深夜一条短信,已退休的何国清从千里之外的广州赶回家乡汨罗,支援防汛一线;动过两次大手术,在鬼门关走过,戴进义无反顾选择坚守在汨罗防汛的最前线;身患眩晕症,何文伟带着中药上岗,和其他同事一起巡堤和处险……2020年的防汛,依旧少不了汨罗水利技术人员的身影。
有召必回,老水利人千里返乡支援防汛
何国清(中)查看双楚垸管涌。
7月7日8时到22时,汨罗普降暴雨到大暴雨,7月8日8时,磊石垸水位达到33.53米,超过33.5米的警戒水位。直到7月23日,磊石垸的水位再未降至过警戒水位以下。连续十多天的高水位也给堤防带来一系列风险:长时间浸泡,堤坡容易泡软,堤防土壤的抗险强度降低,堤内容易出现脱坡、渗水、管涌等险情,这对巡堤查险和技术处理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增加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显得尤为必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市水利局局长吴纪卫想到了何国清。
何国清是老水利人。1983年,刚踏上工作岗位,他就进入了水利系统。在水利一线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时间,对汨罗堤防情况非常熟悉,也有着丰富的处险经验。
7月21日凌晨1点,吴纪卫将一条盼其支援的短信发给了何国清。
“好!”凌晨5点,何国清简单却又坚定地回复了。
简单收拾过后,6点多何国清就开启了自驾返回汨罗的征途。等他回到家乡时,夜幕已经降临,顾不上休息,就参加了当晚在市防指召开的防汛会商会。稍作休息,第二天一早,何国清就奔赴全市各大垸区,对各个管涌点进行一一查看。
跟何国清同一时间段返回的还有老水利人何文清。“我们都是从水利系统走出去的人,只要有需要,不管身在哪里,我们都会赶回来。”何国清说。
有险必除,历经2次大手术仍坚守在一线
戴进(右二)在查看管涌。
如果把处置险情比喻成治病,那水利技术人员就好比医生,要对复杂的现场情况进行及时又准确的判断。不仅要懂得看,还要了解“病史”,才能处置得当。
戴进所驻扎的磊石垸是汨罗防汛的重中之重。今年,磊石垸并未出现新的管涌,只有6处老管涌。6处管涌形成年份各有不同,其中2号管涌形成于1996年。由于年代久远,土层受水流冲刷时间较长,随着水位升高,管涌险情时有发生。根据过往经验,戴进先调用了挖机,将里面的残渣、粉灰、泥石清除,再调用砂、卵石,一层一层地填满导浸,直至冒清水。
“出水有异常,请你马上赶到……”这样的电话通知,除了白天,戴进在凌晨1点、2点、4点都接到过。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号角。不管何时何地,他总会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既当技术员,又当战斗员,每次抢险现场,他和镇、村干部群众一起参与抢险……
别看处理险情时戴进总冲在第一线,但事实上他却在几年内动过两次大手术。一次是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的脾脏切除术,另一次则是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而做的血管支架手术。2次手术并没有阻碍他毅然再一线。
汨罗共有6个垸区,像何国清、戴进这样的水利技术人员,6个垸区共有28个。开挖导浸沟、处险、重点巡查险工险段……他们的工作繁忙且关键,实实在在做到用脚步丈量大堤,用坚持守卫家园!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翁正娇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