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72岁的周应方经历过1983年和1998年的大洪水。
暮色四合,巡堤人又一轮出发。
一线长堤上明亮的值守棚让人安心。
红网时刻岳阳7月15日讯(汨罗融媒体记者 张为 姚望)又一个夏夜,天光尽消,万籁俱寂,只余一片虫鸣蛙叫和一线长堤明灯。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垸母子河畔,四个手持长竹竿的人影在暗夜里往前默默走去。他们背后,成袋的砂卵石堆积一侧。驻守棚内,野蚊盘旋在72岁的老人周应方周围。
“自己的垸子自己守”
“防了几十年的汛啊,现在跟往年差别大了。”双楚村的周应方出生于1949年。1983年和1998年的惊天洪水,他都亲身上阵打过桩搬过沙袋,也经历过泥浆齐平腰部的险状。
今年汛期来临,被大家笑称为“抗洪元老”的周应方“照例”上了堤。不同的是,虽然防汛形势较1998年不相上下,但他远没有当年的紧张。“领导重视,堤也稳当,一有问题就喊起来人,放心。”
周应方是村子里的老人,也不是党员,不需要参与防汛,但当他看到江里水涨起来,堤坝上也搭上了棚子,就自动自愿上了堤。到今天,周应方已经值守了整整4天,每天8个小时。
“险工险段我最清楚。而且自己垸子的事,上头重视,我们更要付出。”在双楚村,像周应方一样70多岁还主动参与防汛值守的老人共有4个,其他党员群众共12个。他们的意识很单纯,就是“这么多外人帮我们守堤,我们自己更要守。”
“明天还来吗?”
“来,需要我们就搞到底,等水退了就不来了。”根据村上的安排,周应方明天可以回家休息了,但老人显然有自己的“打算”。
别人的家园我们守
位于屈子祠镇的双楚垸是汨罗市六个万亩堤垸之一,一线防洪大堤长约9.3公里,一共设置有8个防汛值守点,其中位于双楚村周边的值守点负责的长度就超过了3公里。
“从G240一直到旅游线,我们值守点的距离最长,还有2个大机埠,7个涵管。”双楚村支部书记周佑平是该值守点的村级负责人,和他一起值守还有镇级负责人和市文旅广电局的所有男性工作人员。
“连续这么几天‘三班倒’下来,人人个个都成了巡堤查险的能手。”文旅广电局副局长陈志鹏笑说。截至7月15日零时,双楚垸的水位缓慢退到了34.42米,离今年最高水位已下降0.46米。但复杂水情下的防汛持久战,巡查值守,依旧不可松懈。
“所有的重点排查地点,我们都插了旗子,每隔两小时一定要查看一次。”天将黑时,开始又一次巡查的值守人员走近一处涵管,打上手电,仔细检查管道内流水的清澈程度。
他们不远处,隔壁民居的小朋友一个个凑上去静静观看。年幼的他们尚不知道,这些手持长棍的陌生叔叔们守护的可不就是他们的家园。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张为 姚望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