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平江县加义镇咏生村吴珍的手写感谢信。
吴家两位老人参加由区卫计局、区机关工委和区妇联组织的义诊活动。
吴家用产业引导资金养的猪。
红网时刻岳阳12月28日讯(通讯员 周媛)“谢谢您们给我们在经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和帮扶,正因有您们的帮扶,才让我们整个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是家住平江县加义镇咏生村的十九岁姑娘吴珍亲笔写下的感谢信,信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她所感谢的南湖新区机关工委一样,有情、实在。
“向前迈进一步”,这几个字看似简单,对于一个举步维艰的贫困家庭来说却意义非凡。吴珍一家生活的咏生村是全镇最贫困的一个村。2017年,南湖新区派出帮扶工作队进驻咏生村,同年4月,该区机关工委作为帮扶责任单位,走进了这个贫苦家庭。
区机关工委书记李韬带领工作人员每个月驱车200多公里,来到吴家走访交流。车轮下的路从国道换到省道,再到村道,来去往往要花费7、8个小时。在这样的坚持下,李韬掌握了吴家最实际的贫困情况,并针对致贫原因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
易地安置,解决住房问题
作为户主的吴凑辉上有一双父母,下有一双儿女,为了让孩子得到足够好的教育资源,两个孩子均在镇上寄宿上学,学费高达17000元。经县镇村三级认定,吴家属因学致贫,加之缺乏谋生技术,导致家境贫困。过去,吴家人都生活在一个小泥土瓦房内,房子是泥巴搭的,经不起风雨摧残,更别说饮水和用电环境,实为危房一座,吴家人只好借住在亲戚家。帮扶单位到来后,根据安居保障政策,李韬第一时间为其解决了住房问题。现在,吴家人住进了村里集中修建的60平米安置房,房子虽小,但日子过得安稳多了。
产业引导,补贴生活家用
产业扶贫离不开企业带动。根据地域特色、传统特色产业种植习惯,平江县因地制宜,规划产业扶贫重点任务,对贫困村的精准扶贫重点对象,专门以村成立精准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引领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在帮扶单位和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吴家每年能领取阳光生态产业园分红和西岭山农民农林专业合作社分红。两年来,除了每次入户到访带去的大米、食用油和慰问资金,李韬还先后为吴家资助产业引导资金2500元,引导老人养猪、牛补贴家用,从而缓解了经济压力。
政策落实,摘下贫困帽子
经驻村帮扶工作队培训,李韬学习了解了惠农、社保、医保等受益政策,并向吴家宣传、解读这些政策。现在,吴家5口人(吴凑辉母亲户口未入该户)均享受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900元,吴凑辉父亲每年能领取1020元养老金。同行的单位同事李铭锐原在教育部门工作,熟悉教育助学受益政策,在他的帮助下,就读高中的姐姐吴珍每学期领取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025元,就读初中的弟弟吴祥平每学期领取贫困寄宿生补助750元。
有稳固住房,有饮用水,有电用,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有电视看,有收入来源,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这就是判定是否脱贫的“八有一超”标准。2017年底,通过评定核算,吴家正式摘下了这顶贫困帽,全家人的生活面貌也焕然一新。
从危房到水泥房,从没有生活保障到领取产业分红、享受国家政策,这一切发生在这个普通的家庭,这一切也都让这家人看在眼里。由于常年在外,李韬并没有见过吴家户主吴凑辉,但他总能接到吴凑辉的电话,或是收到短信,以感谢他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也许是这个怀有感恩之心的大男人言传身教,家里懂事的大女儿才决心写下了这封情深义重的书信,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其中的感情只有一个——感谢!
作者手记:
古有结草衔环,今有手写书信。在这个有一万种方式表示善意的时代里,一点一滴最能打动人心,却也是在这有一万种方式表达感谢的时代里,一颗真正懂得感恩的心显得弥足珍贵,孩子的手写信融化了人心,让这个冬日都显得不那么寒冷了。这个帮扶故事无疑也是南湖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真实缩影,为孩子的感恩之心点赞,更为南湖新区的负责和给力点赞。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周媛
编辑:肖懿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