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31日岳阳讯(通讯员 丰婷 刘楠)10月28日至29日,全国林长制高级培训班在江西省庐山市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07名林长制及林草领域核心骨干参加。岳阳市作为国家林长制激励表扬市代表湖南省作经验交流,向全国同行展示“十四五”期间岳阳推深做实林长制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
作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自2021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岳阳市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系统谋划、扎实推进,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不断推动“林长制在岳阳”向“林长制看岳阳”转变:
——2021年以来,市县林长累计签发林长令62道,开展巡林督导2087次,推动解决森林“两防”、产业发展等难题580余项。
——连续十年保持“无较大以上森林火灾、零人员伤亡”。
——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连续举办13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冬季到洞庭观鸟”的生态品牌深入人心。
——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全市现有野生动物50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2种、二级76种,东洞庭湖麋鹿种群达323只、江豚种群160头,形成“鸟、鹿、豚”和谐共生的生态奇观。
——林长制工作、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经验获国家林草局推介。
——2024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40.17亿元,拥有国家级、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8家,林下经济总面积136.8万亩,总产值35.91亿元,带动17.49万人参与经营。

岳阳市代表在cop15大会上接受“国际湿地城市”荣誉。图片来源新湖南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系列系统化、精准化的创新实践和责任明晰、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岳阳林长制实现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的深刻转变,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岳阳经验”。
组织责任体系持续完善。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创新设立长江岸线、东洞庭湖湿地等9大生态功能区,由市领导担任功能区林长一对一分区包片负责。在全国市州层面率先解决行政机构设置,成立林长制工作科,县、乡两级实现林长制工作机构全覆盖。创新构建“一长四员一队”管护机制并在全省推广,即在完善林长、护林员、监管员、执法员体系基础上,增设林业科技员259名,组建村级森林扑火队1380支。科技员全面参与图斑核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下种植等技术指导,为林农提供专业服务;村级森林扑火队构建起“早期预警、快速响应”的防火网络,显著提升火情处置效率,实现专业力量精准下沉,管护责任全面覆盖。
湿地保护实现突破。岳阳市将全域湿地整体纳入林长制责任清单,构建“一山一湿地、一长管到底”的管护格局,聘请64名专职护湿员开展网格化巡护。2023年在全国地级市层面率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候鸟保护工作的令》,推动四级林长在候鸟迁徙季节开展常态化巡护,湿地保护从“部门事”转变为“林长事”,从季节活动升级为全年常态。今年入夏以来,针对鸟类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岳阳市林长制专项工作组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整治的提示函》,启动“鸟类保护专项行动”,推动林业、农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保护,着力构建“巡查-执法-宣教”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今年7月,岳阳市成功获评“国际湿地城市”,“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江豚的微笑、熊猫的憨态”成为岳阳四张闪亮的生态名片。

岳阳市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
机制创新协同推进。建立健全评优罚劣评价机制,建立下级林长向上级林长述职制度,开展林长制工作暗访,实行“问题发现-交办-整改-销号”全过程管理,将督考结果与激励资金、评先评优直接挂钩,以严格跟踪问效推动林长制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推动林长履职有名有实、有能有效。今年以来,创新组织开展基层护林队伍知识技能竞赛、林业政策下基层等活动20余场,有效激发基层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岳阳市创新举办生态护林员、林业科技员知识技能竞赛。
创新实施“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司法协同保护机制,连续两年联合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古树保护、东洞庭湖重要湿地司法保护令和执法司法典型案例,构建生态保护新格局。

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林业局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标识牌,发布湿地《司法保护令》。
岳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戈表示,下一步全市林业系统将持续擦亮“林长制看岳阳”品牌,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协同协作、夯实基层基础、拓展“两山”转化,着力推动林长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建设的治理效能,为“十五五”时期林长制改革谱写新篇章,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岳阳智慧”。
来源:红网
作者:丰婷 刘楠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