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潮的螃蟹丨这场大赛在岳阳产生的“化学反应”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小雨 岳阳报道

湖南没有石油资源,但石化产业却全国有名。

在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第一个就是“现代石化”。而放眼全省,现代石化主要看岳阳。

当前,石化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在这个当口,有一场赛事,在岳阳产生了“化学反应”。

【现代石化专业赛在岳阳“首发”】

10月26日-28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代石化专业赛决赛在岳阳举行,43个创新项目展开最终角逐。

赛事由工信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湖南省科技厅、岳阳市政府联合主办。

图片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现代石化专业赛决赛在岳阳启动。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国内影响最广的科技创新创业赛事,自2020年起设立专业赛,今年是首次设立现代石化专业赛,并落地岳阳。

岳阳可以说是这个专业赛的“首发”之地。

比赛分为中小企业组和团队组,并对获奖项目给予创新创业项目经费支持,包括一等奖项目30万元、二等奖项目15万元。

最终,苏州优谱德精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的光谱检测项目、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依托单位的废钒催化剂项目,分别获得中小企业组和团队组一等奖。

在颁奖仪式暨岳阳现代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上,《高纯双酚F工业化开发》等10个参赛项目在岳阳落地签约;10个岳阳本土项目与湖南大学等10所高校进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签约;9家岳阳企业、园区与有关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签约。

图片

▲“双高”和“三友”招商对接签约环节。

除了“含智量”,在赛事配套活动“三友”招商活动中,9个项目现场签约。

有专家评价,本次大赛搭建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平台,并且,这种融合发生了“化学反应”。

10个参赛项目选择留在岳阳,就是“化学反应”的成果之一。

【岳阳“接得住”】

或许有人好奇,这个“国字号”赛事,为何能落地岳阳?

岳阳作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湖南省石化产业核心区,有“接得住”的实力。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岳阳就布局石化产业。

通过近60年生根发展,石化产业已成长为全市首个千亿产业,2024年实现产值2090亿元、税收114亿元,分别占全省石化行业的60%、70%以上。

图片

▲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航拍图。

岳阳的热塑性弹性体等四大特色产品,在亚洲乃至全球独具优势。

另外,岳阳拥有近300家规上石化企业织就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以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为核心载体,临湘高新区、岳阳经开区、汨罗高新区、华容高新区、临港高新区五大园区协同发展的“1+5”产业布局。

这种能让参赛项目“落地即配套、投产即见效”的产业“土壤”,是许多城市难以复制的。

图片

▲10月26日下午,选手们与特邀嘉宾开启“沉浸式”市情考察,实地感受岳阳的产业活力与文化底蕴。(图源:岳阳日报)

值得一提的是,赛事期间,专门组织参赛选手和嘉宾们对岳阳市情进行考察。

“岳阳的石化产业基础非常扎实,尤其在绿色化工领域的布局令人印象深刻。”国能基石化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凡文在考察岳阳市情后直言,“我不仅看到了岳阳产业发展的潜力,也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对企业创新的重视和支持”。

衡阳市侨青委副会长唐帆则表示,“岳阳在推动产业集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石化产业链布局的前瞻性与系统性,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样本”。

图片

▲湖南现代石化中试基地。(图源:云溪区融媒体中心)

除了产业,岳阳还有“硬支撑”——湖南现代石化中试基地。

该基地配备43套中试装置和生产线、178台(套)大型分析检测仪器,总资产6.8亿元。

赛事中的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项目,在这里能快速完成中试,直接对接量产。

可以说,此次专业赛落户岳阳,是其产业优势与创新创业大赛精神的深度契合。

【办赛更像“搭桥”】

赛事从启动之初的637个参赛项目,到最终入围决赛的43个项目,都聚焦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与绿色环保、化工智能化4大领域,每一个都对应岳阳的“产业图谱”。

图片

▲湖南石化60万吨/年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航拍图。

因此,岳阳不只是“办个会”,更像“搭个桥”——努力把赛事中的项目、人才“引过来、留下来”。

岳阳准备了一系列“政策礼包”:

获奖项目中试成功落地最高可获300万元研发奖励;种子期有湖南省大学生创投基金托底(最高100万),天使期可获得由化工新材料天使基金、上海天使联合汇等平台给予的最高 500万元的股权投资,成长期更有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基金(最高5000万)保驾护航。

政策“含金量”,体现了岳阳的满满诚意。

铂漫(南京)技术创新有限公司是选择将项目落户岳阳的外地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赵亚丁坦言,他相信其《高纯铁中试》落地建厂项目与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约后,会有广阔发展前景。

图片

▲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大楼。

为了吸引人才,此次赛事配套“四海揽才”专场招聘活动,核心专家不仅能拿津贴,落地还能评岳阳D类高层次人才。

赛事成功举办的“化学反应”,正在助力岳阳石化产业升级。

短期看,赛事吸引项目向岳阳集聚,为岳阳快速注入产业新动能。

如投资34.7亿元的“三友”招商项目——28/12万吨聚酰胺-尼龙薄膜项目,投产后将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尼龙薄膜生产基地。

还比如投资2.11亿元的《高纯铁中试》项目,二期扩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破解高端合金进口依赖。

从长期看,赛事带来的不仅是一批项目,更是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徐春明表示,岳阳为能源化工科创提供了产业“试验场”。

图片

▲油品储罐航拍图。

能成为“试验场”、产生“化学反应”,关键是找准结合点。

靠主业“吃饭”。比如岳阳抓石化、娄底抓硅钢、长沙围绕22条产业链建中试基地等,都是盯着自己的支柱产业干——不撒胡椒面,才能把钱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如果是脱离主业办赛事,再热闹,参赛项目落地率也不一定会高。

这同时也说明,像石化这种传统产业升级,不用“另起炉灶”,关键是走对路子。

中试基地打出“好牌”。岳阳把赛事和中试基地“绑”在一起,这是打出的一张“好牌”。

要知道,没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过了中试能达到80%。这也是岳阳能够实现赛事成果快速转化落地的一大“法宝”。

如今,湖南各市州都有中试基地,这个平台也可以变成“吸项目、吸人才”的磁石。

图片

▲10月26日,岳阳市召开现代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需要更多产业生态“催化剂”。岳阳不仅依靠自身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扶持,更着力于打造一个完整且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比如岳阳这次签约的高端新材料参赛项目《高纯双酚F工业化开发》,就填补了“从原料到终端”环节中的空白,投产后年营收可达1.5亿元。

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参赛项目都是产业转型的微缩样本,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创新链条的星火之源。

岳阳借一场赛事,将创新“原料”投入,产业生态和中试环节“催化”,到项目落地“结晶”这三步紧密串联,通过“化学反应”,将大赛项目的点点星火,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大动能。

文末gif.gif

来源:红网

作者:向小雨

编辑:罗倩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646954/75/1539573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