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0日岳阳讯(记者 叶芬 实习生 徐丽群 通讯员 陈海生)10月19日,岳阳楼酒酱酒车间内一派火热景象。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开展“下沙”作业,标志着岳阳楼酒业集团2026年度“下沙”生产正式启动。
10月19日,岳阳楼酒酱酒车间内一派火热景象。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开展“下沙”作业。
作为酱香型白酒酿造的关键环节,“下沙”即首次投粮——将高粱用高温水浸透后,再进行高温蒸煮,为后续酿造筑牢基础。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只进行两次原料(高粱)的投料。第一次叫“下沙”,在重阳节前后,第二次叫“糙沙”,在“下沙”约一个月后。
而一款优质酱酒的诞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深度契合。
天时,岳阳楼酒严格遵循“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千年古法,顺应自然节律生产。这一传承是对当地气候、微生物活动规律的精准把握,为酱酒酿造提供了天然时间标尺。
地利,岳阳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不仅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利于微生物生长,且水土富含矿物质,酿酒历史可追溯至汉朝,是公认的世界美酒酿造地,为酱酒品质奠定地理根基。
人和,即严苛标准和高超工艺严选标准。岳阳楼酒原料精选高山特产的“红缨子”高粱,其颗粒小、皮厚、坚实且支链淀粉含量高,能经受住酱香工艺的多次蒸煮和发酵。
酱酒工艺上,采用独特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馏酒“三高”工艺,这是形成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风格的关键。
为了还原最正宗的酱香,岳阳楼酒业集团不仅引进了茅台固态法发酵工艺(即“12987”传统酱艺),更将茅台酒厂的酿造师傅和高粱、大曲一并“请”回岳阳。
“12987”并非简单数字,而是酱酒酿造的精髓: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需历经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也正因如此,酱酒成本居高不下。五斤粮食仅出一斤酒,且七次取酒中仅三、四、五轮次酒可作核心基酒;新酿出的基酒需经三年以上五年为佳的陶坛贮存,让酒体自然老熟,再由勾调大师用上百种不同轮次、不同年份的基酒和调味酒进行“勾兑”,形成最终稳定、协调的“茅香”。勾调完成后还需要存放一年方可出厂。
凭借对古法工艺的坚守与匠心打磨,才造就了岳阳楼酒酱香王朝系列的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等独特“茅香”口感和媲美酱香头部品质。
来源:红网
作者:叶芬 徐丽群 陈海生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