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临湘桃林镇:育秧大棚“错季生金” 秋茬果蔬串起增收链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9日岳阳讯(通讯员 吴东昭 廖雪松)金秋时节,临湘市桃林镇畈上村畅睿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连栋育秧大棚里,一垄垄辣椒青翠欲滴、压弯枝头,一株株小番茄垂挂藤蔓、晶莹剔透;不远处的东湖村小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坪上村桃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曾经“苗去棚空”的闲置空间,如今也被枝繁叶茂的辣椒植株填满。

临湘市畅睿种植专业合作社1.jpg

作为提升育秧效率与质量的重要载体,水稻育秧大棚让农业生产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但长期以来,这些大棚每年仅在春季育秧期使用2个月,其余10个月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如何激活“沉睡资源”,桃林镇给出创新解法——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探索“集体经济+合作社+种粮大户”联动模式,通过农作物轮种机制,既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又拓宽经营主体与村民的增收渠道。

“我们有10多家种植专业合作社、30余户种粮大户,可二次利用的水稻育秧大棚达20余栋,还有毗邻市区、集镇人口密集、学校集中的区位优势,发展秋茬果蔬具备天然条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吴东昭介绍,通过在秧苗移栽后复种棚室西瓜、小番茄、黄瓜等果蔬,每栋大棚可实现二次增收约5000元。

临湘市畅睿种植专业合作社2.jpg

在畅睿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中,这一模式已结出“真金白银”。“7月底我们把5000平方米大棚全部种上薄皮小番茄和秋延辣椒湘研2307号,9月下旬辣椒就上市了,现在已经是第六轮集中采摘。”合作社负责人李路辉算起经济账:按每斤6元的市场价,辣椒年产值预计8万元;10月中旬起,小番茄开启“采摘游”模式,吸引周边菊花园游客体验,按每斤20元的采摘价,小番茄年产值约2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连带效应”。“从种植到采摘,每天需要3到5个工人,日工资150元,参与务工的村民人均能增收2000元以上。”李路辉表示,大棚复种不仅让闲置资源“生金”,更解决了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棚-农”双赢。

临湘市畅睿种植专业合作社4.jpg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村集体和合作社遵循‘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原则,深入挖掘育秧大棚等农业设施的闲置价值。”镇人大主席陈立勇表示,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为群众拓宽了更多“钱袋子”路径,让“一季秧苗”的单一收益,变成“春育秧、秋种菜”的双轨增收。

来源:红网

作者:吴东昭 廖雪松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646954/63/1539005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