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平
5月26日下午,为期三天的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圆满落幕。这场以“三湘四水 相约湖南;大美江湖 天下岳阳”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文旅产业的集中展示窗口,更是岳阳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全新名片。正如大会吉祥物“江小豚”与“岳小楼”所寓意的——灵动的江湖气韵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交融、当下的发展活力与千年的文化积淀辉映。这场盛会的收官不是终点,而是岳阳以文旅为支点撬动全域发展的新起点。
岳阳的文旅基因,深植于千年历史文脉与江湖形胜的肌理之中。从屈子行吟的汨罗江畔,到范公笔下“先忧后乐”的精神高地,再到洞庭湖畔摇曳的渔火诗意,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早已超越地域边界,成为华夏文明的精神坐标。本届旅发大会将生态赋能与文化铸魂深度融合:开幕式上,大型舞蹈《岳阳天下楼》再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恢弘气象;非遗联展中,湘鄂赣皖四省非遗技艺同台竞秀,尽显文化交流的多元魅力;国际古琴艺术季与龙舟邀请赛,则搭建起本土与国际对话的桥梁。
这些活动的背后,是岳阳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的生动实践。南湖新区实现从省级度假区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跨越,其文旅崛起得益于“时尚游、美食游、景观游、研学游”四条精品线路的精巧布局——将圣安古寺的禅意、老火车站的怀旧叙事、岳阳港的工业记忆与夜市街区的烟火气串联成链,让游客没来之前心生向往,来了之后流连忘返。文旅融合的“岳阳模式”,正从单一景点观光向全域沉浸式体验升级,从静态文化展示向动态产业赋能转变。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不仅是口号,更是岳阳借势实现城市能级跃升的战略实践。为迎接盛会到来,岳阳系统规划实施总投资366.7亿元的76个重点项目,覆盖基础设施升级、生态系统修复、旅游业态创新等领域。其中,18个重点文旅项目已完成的实际投资,社会资本占比超90%,既凸显市场对岳阳文旅产业的信心指数,也为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多元化资金支撑体系。根据战略规划,项目二期、三期工程正有序推进,未来将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持续吸引社会资本,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这种“温度与速度的双向奔赴”,同样体现在城市更新的细节中。岳阳老火车站房改造中,废弃铁轨变身为“City Walk”新地标,绿皮车厢化身为咖啡厅,锈蚀的站牌与蒸汽火车头重现历史记忆,垃圾中转站通过“隐形升级”融入文旅空间。民生与文旅的共生,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夜市街区点燃人间烟火,背街小巷告别“老破小”,公共服务设施悄然升级,智慧公交驿站、智慧公厕现身主干道,市民的获得感与游客的体验感同步提升。
本届旅发大会,开启了岳阳向世界级文旅目的地进发的新征程。通过举办国际赛事活动、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国际文化交融创新以及塑造文旅IP国际化形象,岳阳文旅经过多维度布局与实践,“国际范”愈来愈浓。尤其是承办“世界旅游联盟・洞庭对话”等高端活动,吸引全球200多位政企学界精英共商文旅融合新路径,推动岳阳从区域旅游城市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旅城市迈进。
从更为深远的维度审视,这场盛会为湖南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岳阳样本”。通过坚持市县联动、市场化运作机制,岳阳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盈利平衡”的办会模式,76个文旅项目中有52个通过以商招商、以协会招商等方式落地,形成“引进一批、留下一批”的产业集聚效应。这种文商旅融合的“造血式”发展,让文旅产业不再是短期流量,而是成为持续赋能的长期经济引擎。
“大美江湖 天下岳阳”不只是本届旅发大会的主题,更是城市的精神宣言。当聚光灯暂时转向,岳阳的文旅大潮正澎湃涌起——历史与未来的碰撞、生态与产业的平衡、本土与全球的对话,将在洞庭湖畔持续激荡。正如那列从岳阳老火车站驶出的“记忆绿皮车”,载着往昔的荣光,驶向无限的未来。收帆并非息楫,岳阳文旅的时代传奇才刚刚写下序章,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更壮阔的征程等待我们丈量!
来源:红网
作者:岳平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