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小雨 岳阳报道
日前,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太极运动协会在“我要上全运”第十五届全运会太极拳比赛选拔赛暨2025年湖南省太极拳公开赛事中,一举夺得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
此次佳绩的取得,是当地长期重视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积极推广太极拳运动的有力见证,更是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中的优秀典型案例之一。
近年来,屈原管理区执守“精神文明指挥棒”,培育出了包括“太极神韵 文明传承”在内的17个文明实践品牌。
如今,体育事业实践强健全民体魄,古韵今声对话传统佳节,互助式基层治理模式涵养孝老向善基因……屈原管理区将“文明代码”写入“县域治理DNA”,为民生幸福长卷晕染出有温度的精神底色。
强本固基:发展体育事业 加载全民健身算法引擎
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高低,标志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
屈原管理区太极运动协会在2025年湖南省太极拳公开赛中获得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
4月14日,“我要上全运”第十五届全运会太极拳比赛选拔赛暨2025年湖南省太极拳公开赛现场传来捷报——屈原管理区太极运动协会以186.4分的优异成绩一举摘得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桂冠,成为赛场内外关注焦点。
个人奖项方面,48名参赛队员共斩获金牌43枚、银牌43枚、铜牌39枚,奖牌总数位居全省前列,成为此次赛事中全省县级单位获得荣誉最高、奖项最多的团体。
屈原管理区太极运动协会参赛队伍比赛现场图。
这支队伍实力何以如此强劲?
带着疑问,4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屈原管理区太极运动协会训练场馆。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区太极运动协会会长任和宝,身着练功服的她精神矍铄,似乎刚刚结束练习。
屈原管理区太极运动协会获得的部分荣誉。
“我们协会是2012年成立的,当时还只有十几个会员,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几千名会员。同时截至目前,我们协会在大小赛事中已经斩获280余枚金银铜牌。”任和宝指着满墙荣誉向记者介绍。虽然已过耄耋,但她精神矍铄,说起自己一手创建的太极协会满是骄傲。
如此优异的成绩,离不开会员们日常的勤奋练习。“我们的骨干会员每天早晚都会进行1到2个小时的训练。”任和宝说,他们在各乡镇、社区还成立了4个分会,27个太极拳运动服务站,累计培养骨干教练50余名,目前已形成“晨练有队伍、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蓬勃景象。
在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强健体魄的同时,太极运动协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太极展演活动向公众普及传统太极蕴含的千年中华武术与哲学精髓及刚柔并济、开合有序的阴阳辨证之道。
不仅如此,协会通过“进社区、入校园、驻企业”的模式,让太极拳在屈原管理区从老年保健的小众爱好发展为了全民运动。2024年,屈原管理区太极运动协会开展的“太极神韵 文明传承”系列活动被评为岳阳市2024年度文明实践品牌项目。
当下,清晨薄雾未散时,他们的太极招式已随晨曦舒展;暮色四合之际,拳法劲道与晚风共振。
凝心铸魂:解码民俗传承路径 赋能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荆楚文化中心地带、湖湘文化重要源头、农垦文化典型代表,屈原管理区无疑是传统文化汇聚的宝地。
如何利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势,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屈原管理区从传统节日入手,不断探索民俗传承与创新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每逢元宵,营田灯会热闹非凡。周洋/摄
舞龙舞狮、民俗表演、猜灯谜、唱大戏……每逢元宵,一场穿越了八百余年时光的民俗文化盛宴——营田元宵灯会,便如一幅流动的画卷,缓缓铺展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营田灯会历史悠久。据记载,公元1135年爱国名将岳飞率岳家军在此驻扎,成功平定杨幺武装力量后,军民举行了一场融合本地祭祀习俗的庆功会,后来演变发展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营田灯会。
2024年,屈原管理区营田灯会传承发展研究会正式成立,营田灯会有了更加系统化、规模化的管理。
“今年元宵我们举办了第四届营田灯会,1000余名演员分成25个方阵围绕城区主干道进行巡游,吸引了数万人观看。”营田灯会传承发展研究会会长易国民介绍。
与其他地区的民俗活动相比,营田灯会极具本土特色。花车方阵通过演绎屈子、芈月、岳飞三大出自本土历史典故的代表人物,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节庆场景,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叙事与情感共鸣。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营田深厚的人文积淀,更通过动态表演与历史符号的结合,构建了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金虾戏水方阵的“拱虾”。周洋/摄
除此之外,金虾戏水方阵的“拱虾”表演,将鱼米之乡居民们捕鱼捞虾的劳作场面搬上巡游舞台,具象化展现湖乡传统文化。“今后,我们会争取将‘拱虾’‘鱼灯’等项目申遗,从而形成文化品牌。”易国民补充道。
如果说营田元宵灯会是一场民俗狂欢,那端午便是穿越千年的精神史诗剧——在屈原纵身一跃的浪花里,历史褶皱被重新抖开,江水裹挟楚辞的韵脚,将一场地域祭典演化为文明基因的年度唤醒。
因屈原得名的这片土地,流传着一句“宁荒三年田,不输一年船”的说法,将当地人们对端午龙舟竞渡习俗的重视显露无遗。
2024年端午,屈原管理区举行了第37届民间龙舟赛。周洋/摄
“去年端午,我们以村为单位选拔出了10支队伍举行了第37届民间龙舟赛,反响非常热烈,比赛当天观众人数上万。”屈原管理区龙舟协会会长彭云介绍,每年龙舟赛公众报名热情十分高涨,每个村的村民都以能成为龙舟划手为荣。
“参赛队伍里不乏有父子齐上阵的情况,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会在端午前夕返乡投入训练。”彭云说,民间龙舟赛竞技是其次,最首要的是传承龙舟竞渡的习俗,弘扬端午文化。
“传承”这一课题,答案多元。“青少年龙舟文化研学”是彭云带领龙舟协会所交出的另一份答卷。“我们之前主要面对长株潭地区的学生开展了两场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河泊潭景区等与龙舟文化休戚相关的地点,让他们深入了解端午由来及其文化精神。”彭云说。
崇德向善:智慧互助式基层治理擘画民生幸福图景
天问街道航拍图。周洋/摄
在屈原管理区西南隅,汨罗江水蜿蜒处藏着一片现代“桃花源”——天问街道。走进街道,只见青石板路如丝带般串起粉墙黛瓦的民居,香樟在阡陌巷弄间织就斑驳光影,居民们踏着晨露暮霭悠然往来,恍若一幅流动的江南水墨画卷。
如此胜景,不禁让人好奇这片诗意栖居地的治理密码是什么?
实地走访天问街道,记者在“智慧社区”小程序构建的数字图景中找到了答案。这个融合了“五彩之家”志愿服务等内容的线上平台编织起了“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激励”四位一体的互助式基层治理网络。
“在‘互相帮助’工作板块,我们采取‘群众点单我接单’活动,探索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圆单模式’,引导群众自助解决辖区内独居老人日间照料、留守儿童课后托管、邻里之间代购、维修等生活问题,提升邻里友爱氛围。”天问街道党工委书记骆东岔介绍,“圆单模式”服务范围不仅涵盖生活领域,居民还可在线上咨询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医保政策等,享受足不出户的政务服务便利。
在“智慧社区”小程序上,居民可通过查收街道工作通知等方式获取积分。
如何让互助式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天问街道采取积分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从而促进这一模式持续高效运转。
“志愿者完成一单服务可获取相应积分,群众参与自治同样可获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可在指定商户兑换商品。”天问街道党建办兼职副主任唐虹告诉记者,目前,已有1500余名居民通过参与治理和服务积累积分,累计兑换时长2000余小时。
长者食堂开设以来,每个工作日中午,前来就餐的居民络绎不绝。周洋/摄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较大是天问街道探索互助式治理模式的重要原因。“这类老年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居老人,备餐比较乏力。”唐虹说,基于此,2024年3月,天问街道开设了长者食堂,实施阶梯式助餐补贴政策,60岁以上老人就餐费用不超过12元。
在此基础上,长者食堂还同步引入“智慧社区”平台的积分兑换机制,积分可按照1:0.5比例用于餐费抵扣,形成“服务换福利”的良性互动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长者食堂所有补贴餐品均严格遵循“两荤一素一汤”的营养标准,且食材溯源率达100%。
长者食堂内,居民有序就餐。周洋/摄
正午时分,长者食堂飘来阵阵饭香。“这鱼块煎得香嫩,豆腐烧肉入口即化,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72岁的王奶奶边用餐边高兴说道。
在天问街道,以“助人者得助”为核心的崇德向善文化根脉与数字时代的治理智慧相生相长,为端午故里的民生画卷铺就了幸福基调,“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源古韵与现代创新型基层治理模式协奏共鸣,持久回响。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向小雨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