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29日岳阳讯(通讯员 陈诗怡)“这收费站里咋还扛起锄头种上菜了?”新来的小陈望着站长戴亚辉下班后还在菜地挥汗如雨,满脸疑惑。殊不知,这看似朴素的菜园正是湖南高速集团岳阳分公司岳阳收费中心“三园建设”的妙手——将闲置荒地化作责任田,让高速收费站不仅通车流,更通人心。如何立足因地制宜展开特色活动,让员工提升归属感?从菜园破题或许是答案之一。
“小菜园”唤醒主人翁意识
仲春时节,岳阳收费站左侧的荒坡上,十几双带着手套的手在夕阳中翻飞。收费员吴用蹲在刚锄完草的土垄边,抓起一把土说:“这土肥着呢,咱们种茄子、辣椒准行!”
三个月前,这里还是荆棘丛生的卫生死角,如今被划分为整齐的几块责任田,每块木牌上刻着认领员工的姓名。站部没有下发强制任务,但动员会上戴亚辉那句“收费站是咱第二个家,家门口的荒地,咱们忍心让它荒着吗?”让所有人坐不住了。
年轻收费员刘言主动带来家乡的樟树港辣椒苗,食堂厨师陈洋洋翻出压箱底的种菜秘籍,教大家育苗。当第一茬辣椒开始开花时,监控镜头里记录下一个动人场景:夜班交接的员工们不约而同驻足菜地。这方寸之地,悄然生长的不只是蔬菜,更是主人翁意识的嫩芽。
“小菜园”巧解管理方程式
菜园成为独特的“管理实训场”。站务会不再局限于会议室,大家围坐在番茄架下讨论标准化服务流程;班前会穿插着种植经验分享,班长发现用“间苗要舍得”来类比精简流程竟格外贴切。
最动人的转变发生在“意见箱”里。以往多是“空调不制冷”“食堂油多”的抱怨,如今塞满了手绘图:小陈设计的太阳能灭蚊灯方案,司机老刘规划的四季轮作表,甚至包括用废弃ETC栏杆改造的番茄架创意。当个人智慧融入集体土壤,收费站变得越来越有温度。
“小菜园”绽放双重新生机
菜园带来的改变远超出预期。收费亭窗台上的玻璃瓶里,总会插着几枝员工自留的油菜花;食堂菜单开始出现“自产时蔬”专区,每道菜旁标注种植者姓名。这种参与感催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现排水沟堵塞的收费员不再绕道而行,而是自发清理;看见广场垃圾,保洁员之外的手也会主动拾起;遇到司机问路,没轮班的同事也会主动指引。
更深的改变发生在员工与企业关系的认知上——企业就像这片土地,员工不是过客,而是参与生态构建的种子。这种认知重塑带来了服务质量的跃升,收费站各项关键指标开始跃居前列,但更珍贵的是员工眼中闪烁的归属感。
当企业带给员工无穷无尽的归属感与获得感,当个人将岗位看作实现价值的土壤而非谋生的站台,双方就会像菜地里的番茄与支架,相互支撑,共生共荣。当员工在收费站内既能耕耘生活之美,又能创造社会价值时,“国企担当”便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成为流淌在收费车道上、生长在员工笑容里的温暖力量。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陈诗怡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