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17日岳阳讯(通讯员 晏可慧)“调解方案既保障了资金回笼,又保住了重要客户,比‘一判了之’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近日,云溪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额达51万余元的涉企合同纠纷案件,实现“案结事了、助企双赢”的良好效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
2022年9月,被告湖南某建筑材料公司将其所承包的位于岳阳市云溪区的工程项目承包给原告湖北某新材料公司进行制作和安装。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按期完成全部安装并交付,被告对合同约定项下的项目进行了验收。2022年10月至2024年9月,被告向原告支付84余万元工程款,剩余44万余元工程款未支付。原告多次找被告索要未果,遂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工程款及违约金合计51万余元。
针对标的额较大的涉企纠纷,审判团队坚持“调解优先、实质解纷”原则,以纾解双方企业困境为出发点,在原被告双方公司之间多次沟通,结合当事人陈述条分缕析,深入剖析争议焦点,围绕所涉案件的具体诉求进行整体洽谈、协商。审判团队一方面从合同效力、结算依据、逾期付款责任认真向被告公司释明法律规定,分析不履行义务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社会后果,且案件拖得越久,产生的利息越高,希望其能积极主动支付剩余工程款,另一方面,安抚原告方情绪,希望考虑被告公司资金周转的实际困难,能否分期还款。
经耐心释法说理、分析利弊,原告的态度终于有所缓和,被告也主动向原告支付了5万元表示诚意,但双方对于分期还款的款项数额及付款期限仍存在争议,几度陷入僵局。
考虑到原、被告双方此前曾系多次合作的伙伴关系,双方目前仍从事关联行业,仍有继续合作的可能,审判团队从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互惠共赢角度出发,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向双方当事人释明诉讼风险,深入分析行业影响,引导企业算清“法律账”“经济账”。经过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握手言和。
近年来,云溪区人民法院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及时总结建工领域矛盾多发风险点,准确把握“调”“判”关系,通过司法裁判的“刚性约束”与调解协商的“柔性疏导”相结合,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晏可慧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