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9日岳阳讯(通讯员 张为)“长天一览,汨罗江上最宜秋”。随着最强大“青春力量”的到来,汨罗江的奔流,是时代蓬勃的注脚。
9月26日-28日,全国19省47所高校90支队伍共赴“龙舟故里”汨罗,参加第13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
第13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校地共建“龙舟运动实训基地”签约授牌仪式现场。
汨罗江并非初次笑纳远方的舟楫,但这一次却别开生面。它是独属于年轻人的“江湖”。
当47所高校依地理版图,被设定为“六大门派”,明澈的江水上,或氤氲的江雾中,江湖风起,旌旗猎猎,挥桨击水的是一群最蓬勃的少年人。两千多年前,先民划舟以救忠魂;两千多年后,学子奋楫以敬精神。
江水若有灵,或当欣然:2300年了,仍有如此多少年侠士为他而来,更激起共和国最年轻的浪花。
不只竞渡,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接力
“乐莫乐兮新相知。”新时代的天之骄子是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此次前来汨罗赴“江湖”的学子里,不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顶尖学府的青年才俊。
他们为竞技而来,也为传承而至。
第13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现场。
赛前,他们甫抵汨罗,便循古礼,至屈子祠前,虔诚祭祀。就在这屈原怀沙报国之地,感知时空中屈原精神的生生不息。
“亲饮过汨罗的水,亲手划过汨罗江的浪,才算真懂屈原的爱国情怀。”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李文卓的话语格外真挚。
“今天站在屈子祠前,才真正触摸到这份文化的温度。” 浙江大学龙舟队队长蔡真炜说,“龙舟赛是竞技,靠的是团结、坚持、不放弃;而屈原的求索精神,恰恰和这种体育精神相通 —— 在这里,我们不只是划龙舟,更是在续写精神的传承。”
蔡真炜从屈子祠返回,便在汨罗江上与激流相抗三日。他发现,此役不仅锤炼了团队,更点燃了每个人血脉深处对龙舟的热爱。北京大学的黄逸涵亦有同感:“众人一船,同心划桨,方能前行,这便是龙舟经久不衰的魅力。”
不论南北、不论门派,当年轻人一同在这条诗意之江用身体阅读江河,用意志对话风浪,他们便深刻体会到,“向上走”“向前走”便是求索精神和龙舟精神的生动呈现。中国青年的使命感,亦在此刻变得无比清晰而具体。
“我们所有高校的目标都一样,就是把龙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让世界看见中国龙舟与屈原精神。”蔡真炜说道。
不只争锋,更是“划向世界”的壮阔序曲
本届赛事创下了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举办以来,参赛省份、参赛学校与队员之最。三天赛程,学子们的收获愈加丰盛。
“汨罗是龙舟爱好者的福地,更是我们凯里学院的福地。”凯里学院一位学子笑说。此次比赛,凯里学院以4组别6个冠军的辉煌战绩“名震江湖”,自赛场队员,到贵州本土同学、乡亲,无不欢欣喜悦。
第13届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现场。
汨罗融媒体短视频浏览量旋即突破千万。评论区里,贵州文旅亲自下场,戏言“一人奖励一个洋芋粑”,瞬间将评论区变为贵州美食盛宴。
湖南汨罗与贵州凯里,相隔千山万水,却在网络空间实现了刹那的零距离。
“从温州‘龙舟之乡’到汨罗‘龙舟故里’,两地同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传承龙舟运动,我们义不容辞。”温州大学队员李豆豆话语坚定。
“近二十年后重访汨罗,这里的龙舟场地已跻身全国顶尖。”北华大学领队李丹感触颇深,“期待再来汨罗,赛龙舟,赏美景,品美食!”
“深深感念汨罗之地,以其独特的人文底蕴与精心营造的鲜活场景,让“亲‘汨’一次,甜‘汨’一生”的体验,化作心间永不褪色的珍贵记忆。”赛事落幕,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领队郭晓民真挚赠言。
从西南到岭南,从东北到江南,作为龙舟的故乡,汨罗以一颗赤诚之心,接待了江湖中最年轻的一代。而年轻的“龙舟人”也将青春记忆烙印于汨罗这座小城,将“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的信念融入了汨罗江的波涛之中。
藉此赛事东风,汨罗市政府更与聊城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全国16所高校签约,共建龙舟运动实训基地。这意味着,汨罗与高校、与龙舟运动、与青年朋友、与文化传承和文旅发展的联结,将进入一个更深远、更紧密的新阶段。
这不仅是龙舟赛事组织的标准化升级,更是将古老的地域文化,提升为可供全国高校共享、共研、共传的公共文化资产,使其从“地方名片”跃升为“国家平台”。
龙舟选手奋力争先。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龙舟是古老的,汨罗江是古老的,但汨罗江同时也是崭新的。
正是在二十年来坚持龙舟运动标准化、国际化的不懈求索中,汨罗江得以汇聚四海龙舟人,遇见更多崭新的面孔,奔向更辽阔的未来。
这座立志要把“龙舟划向世界”的小城汨罗,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标准化大赛中,让梦想变得愈发清晰而具体。在“龙舟入奥”的美好征程中,弦歌不绝的汨罗江,定会有它可预见的辽阔江湖。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汨罗的龙舟江湖,盼与天下少年、诸位豪杰再聚。
来源:红网
作者:张为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