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小雨 岳阳报道
9月15日,湖南省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岳阳市奥体中心启幕。
9月15日,岳阳市奥体中心内人声鼎沸——湖南省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系列活动在这里启幕,全省乃至国内部分优秀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者汇聚于此,展开一场直接、高效的“三方会谈”。
岳阳为何能成为此次行业盛会的举办地?
答案,藏在岳阳近年来深耕产业、赋能人才的创新实践里:首创“政聘企用”引才模式,破解高端人才短缺难题;搭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业就业赋能中心等平台,集聚服务资源;构建“五联协同”“3+M”机制打通服务产业堵点……
截至目前,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209家,从业人员超1500人,年营收突破33亿元,服务用人单位超3000家,全年促进就业流动31万人次。从精准匹配供需到构建全域融合生态,岳阳已勾勒出“政策-平台-生态”三维体系,为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势赋能。
精准施策:锚定产业痛点 创新引才模式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招聘人员正在与前来咨询的求职学生交流。
在湖南省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会场,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以下简称“科伦制药”)的展台前格外热闹,研发成果展板旁围满咨询的求职者。
“仅今天上午,我们就收到了近70份简历。”科伦制药现场招聘工作人员刘姿汝微笑着说,不少专业对口的学生来展台咨询时,都对科伦最新推出的产品展现出浓厚兴趣。坐在一旁的现场招聘负责人陈女士补充道:“我们公司能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出新一代产品,得益于市人社局帮我们打通了高端人才供需的‘堵点’。”
这恰好折射出岳阳促进“两业融合”工作的实践逻辑。作为岳阳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科伦制药曾长期受困于高端科研人才短缺,“技术攻关最关键时,急需能突破行业难题的顶尖人才,但多重留存顾虑让引才屡屡碰壁。”陈女士坦言,这一困境的破解,源于岳阳人社首创“政聘企用”引才模式,并成立科创产业发展中心,从“人才编制周转池”中预留专项编制,面向全国招募高端科研人才。
受聘人才以“科技特派员”身份驻点重点制造企业,既享受事业单位编制的稳定保障,又能深度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项目攻关,实现双赢。
依托这一模式,岳阳市2025年“四海揽才”专项活动中设置的专岗专区,已吸引160余名博士、硕士投递简历,为科伦制药、中创空天、中科电气等制造业企业注入关键智力资源,也让“两业融合”在高端人才供需层面实现突破。
“岳阳快聘”操作台。
不止于高端人才,岳阳更以数字赋能打通 “全链条供需对接”,让普通劳动者就业、企业应急用工需求都能快速响应。
在应对制造业企业突发用工缺口状况方面,岳阳的数字服务更显“应急效能”。依托“岳阳人才网”大数据系统,可实现“5 秒智能推荐”,将应急人才到岗时间严格控制在48小时内。如此前在湖南科伦制药药检经验QC人员快速补位中,通过平台精准匹配,48小时内为企业调度了10多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到岗,确保企业平稳运转。
如今,这套“数字匹配+快速响应”机制,已成为岳阳制造业应对用工波动的“安全网”,也让“两业融合”从“高端对接”延伸至“基础保障”,为后续构建全域融合生态筑牢了供需对接的“基石”。
平台支撑:打造高效对接载体 由“单点服务”向“全链条赋能”转型
在大会的“创新项目路演”环节中,湖南楚颂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带来的《赋能乡村振兴 创新人才服务——汨罗市乡村振兴孵化基地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实践》项目分享表现优异,最终获得优胜奖。
这一项目的成功突围背后,印证着岳阳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由提供“单点服务”向“全链条赋能”转型的底层逻辑。
“我们依托汨罗市乡村振兴孵化基地,结合青年双创、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可提供‘人才引进+技能培训+团队配套’全链条服务,既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产业链优势,还能带动当地就业。”湖南楚颂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路演负责人介绍,在此过程中,汨罗市人社局不仅为孵化基地协助对接高校农学专业人才,还联合创业就业赋能中心定制农产品加工技能培训课程,让引进的人才快速适配当地特色产业需求,实现 “引才即能用才”。
这种全链条服务模式的落地,离不开岳阳两大核心平台的支撑。2023年12月,岳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晋级“省字号”,该园区通过集聚209家机构、整合32类服务资源,重点围绕现代石化、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为企业提供从“人才引进—能力提升—团队优化”的全链条服务,从而为机构转型提供“资源池”。
创业就业赋能中心则成为转型的“能力引擎”。中心配备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数字化人才匹配系统,让机构能精准锚定企业需求——如为石化企业开发“安全操作+设备维护”组合培训,结合“岳阳快聘”平台的技能图谱数据,实现人才“培训-认证-上岗”全流程跟踪。
据统计,依托两大平台,岳阳提供的全链条服务覆盖率较去年显著提升,企业满意度随之“水涨船高”,人力资源服务逐渐实现从“被动响应需求”到“主动创造价值”的转变,为“两业融合”夯实服务根基。
生态拓展:“五联协同”“3+M”双轮驱动激活全域资源
过去,企业困于“单打独斗”的局面,缺乏与产业生态、院校资源、政策支持的系统性对接,往往“有岗位无人来、有人才留不住”,高校毕业生们求职时同样面临着简历“石沉大海”的困境。
湖南省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现场。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岳阳依托“五联协同”机制,联动产业、企业、院校、园区、政府五方搭建起高度协同、精准匹配的人才服务网络。
产业联动聚焦“1+3+X” 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石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定向育才输才;企业联动组建 “用工联盟”,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享人力资源,共渡用工淡季难关;院校联动依托12个产教融合基地,让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破解“校热企冷、学用脱节”难题;园区联动方面,打造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一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时将服务窗口前移至临港新区、经开区等产业一线,实现政策服务“直达厂区”;政府联动搭建“企业家沙龙”“荆岳就业联盟”,去年仅通过这类平台就释放制造业岗位超 8700 个。
若将“五联协同”看作是全域资源的“连接线”,“3+M” 模式则是服务落地的“支撑轴”。其中“3”即政府部门、人力资源服务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平台——政府部门统筹政策导向;协会整合本土服务机构资源,筛选优质服务商对接企业需求;信息平台如“岳阳快聘”“人才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实现“5秒智能推荐”,48小时响应企业应急用工。而“M”作为核心落脚点,直指制造业企业,其需求直接驱动整个体系运转。
“我们在‘3+M’这样的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这样一个模式之中,也可以把政、企、校、社四个层面,通过政府的牵引把他们整体联动起来,以达到岳阳打造人才高地的远景。”岳阳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畅桢说。
体系的服务成效,最终也体现在企业身上。“通过政府牵头、多方联动,我们现在能够更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院校资源和企业实际,逐步构建起‘引育留用’一体化的人才生态。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也提升了人才的归属感和成长空间。”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邓艳芳如是说道。
如今,“五联协同”与“3+M”双轮并进,已让岳阳实现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追企业”的转变,这种全域联动、精准落地的生态模式,正成为岳阳人力资源服务业赋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红网
作者:向小雨
编辑:韩佳根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