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小雨 通讯员 李奕佳 岳阳报道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嘹亮的军号声在神州大地回响,鲜艳的军旗在风中猎猎招展,无数曾身着戎装的儿女,正以不同的方式延续着军人的荣光。
在岳阳的崇山峻岭与城市地脉深处,六位电力战线上的老兵班长,正以另一种姿态诠释着军魂——汗水浸透工装,头灯刺破夜色,他们在铁塔银线间无声践行着守护光明的“战时”承诺。
他们平均党龄超15年,退伍后在输电检修一线深耕均逾10载。电网迎峰度夏的年度“大考”来临,这六道身影如铆钉般牢牢钉在电网最吃劲的关口。
7月28日,国网岳阳输电检修公司班长崔岳新对220千伏昆文Ⅱ线的树竹障碍进行清理。
国网岳阳输电检修公司班长崔岳新是这支扎根一线的“老兵班长团”中的一员。
7月31日,清晨的阳光便已带着灼人的温度,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在蜿蜒于山野间的220千伏昆文Ⅱ线下方,国网岳阳输电检修公司的班长崔岳新,正挥舞着手中的砍刀,与疯长的树障进行着艰苦的“拉锯战”。
露水混杂着汗珠,顺着他古铜色的脸颊和早已湿透的工装不断淌下。荆棘划破了手臂,蚊虫嗡嗡围攻,但他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迟滞。“这两基塔下的树障,顽固得很,跑了五趟才啃下来!”他抹了把糊住眼睛的汗水,声音带着鏖战后的沙哑,眼神里却透着“任务必达”的坚毅。
远山深处,输电全能班班长林志荣肩扛的担子同样沉重。这位有着14年兵龄的老班长,将部队的钢铁纪律带到了班组管理中——任务一旦下达,不完成就绝不收兵。
他负责运维的220千伏窑护线,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曲折盘旋,穿越常德、益阳、岳阳三市十多个县区的复杂地形。仅仅单程巡线一次,就需要耗费五个多小时。
为攻克238基杆塔的综合治理这块“硬骨头”,他在荒野扎营19天。哪怕三年前在袁塝线砍青时摔断七根肋骨的旧伤未愈,今年3月检修楚依Ⅰ、Ⅱ线时,他仍默默将最高、最险的铁塔任务揽下。
迎峰度夏的夜间特巡,他安排班员轮休,他自己却每夜到岗,他说:“我是党员,这时候哪能歇?”星光下,他打着手电,沿着银线仔细检查的身影,是寂静山野中最动人的坚守。
城市地底,是另一片无声战场。
7月29日,国网岳阳输电检修公司班长邓岳平对110千伏奇南线地下电缆的运行状况进行“体检”。
迎峰度夏的关口,邓岳平正躬身检测110千伏奇南线接头温度。电缆班成立刚两年,这位老兵班长带着徒弟陈可心钻遍了城区近百个电缆井。每晚,他们在仅容一身的井道内攀爬,井盖烫手,井内闷热如蒸笼,工装瞬间透湿。
前几日处理电缆附件,从下午4点奋战至深夜,邓岳平硬把年轻人劝离,独自守到最后一个接头测试合格。“电缆埋在地下,一点马虎都可能出大事。”他常挂嘴边的话,既是技术传承,更是老兵对战斗作风的恪守。
7月29日,国网岳阳输电检修公司班长涂杰110千伏凌德Ⅱ线附近向基建项目负责人讲解电力设施保护相关知识、电力线路附近施工注意事项等。
热浪翻涌的午后,输电全景监控中心突现警讯:110千伏凌德Ⅱ线存在机械施工隐患。班长涂杰接报即动,火速赶赴现场。烈日下,他沉着调度,讲解规程、划定禁区,反复协调施工方调整方案。工装浸透汗水,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那份临危不乱的沉稳,是老兵刻入骨髓的本能。
同一片晴空下,班长刘竟操纵的无人机正掠过110千伏文茶牵线。他紧盯屏幕,高清镜头捕捉着每一处细微异常。迎峰度夏以来,这双“空中之眼”已揪出多处隐患。科技赋能,但军人的严谨始终是守护电网的基石。
在三十余米高的220千伏罗沙Ⅲ线铁塔顶端,检修班班长孙夫龙的身影,仿佛与蓝天白云融为了一体。他全神贯注处理220千伏罗沙Ⅲ线发热隐患,脚下铁件被烈日炙得发烫。
孙夫龙正在攀爬220千伏罗沙Ⅲ线。
塔下,年轻的班员们仰着头,目光紧紧追随着班长那在高空中沉稳移动的身影。那被汗水反复浸透、在阳光下泛着盐渍的深蓝色工装后背,在令人目眩的高度上,构成了一座无比清晰的标杆。
从军营到电网,阵地虽换,冲锋姿态未改;从士兵到班长,身份虽变,党员底色愈亮。灼灼烈日里,六位退伍老兵班长如同六颗永不松动的铆钉,深深嵌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当银线穿越山河点亮万家灯火,那跳动的光晕里,正闪耀着永不褪色的军魂。
来源:红网
作者:向小雨 李奕佳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