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胡峥 岳阳报道
养育两个儿子、舅侄和养女4个小孩,孝养5位长辈。这是段德才肩上扛起来的沉沉责任。
段德才,一位居住在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的农家汉字。普普通通的他,广受周边乡亲的爱戴。1996年,他将嗣岳祖母接到家中照顾。2005年,妻弟离异没有能力抚养幼子,他将3岁半的舅侄接回家中抚养。2018年,72岁高龄的岳母精神失常,他毫不犹豫将岳母接回家赡养至今。
如今,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谈起他来,都被他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所感动。
至亲至孝 超越人子之道
幼年时,段德才家境贫寒。父亲早早离世,十来岁的段德才栖身生产队育秧室,靠着乡亲们的接济,吃着百家饭长大的他,心中也埋着一颗善良的种子。
1996年,段德才的嗣岳祖母李冬秀已经寡居多年,其独居房屋倒塌,无处安身。得知消息的段德才主动和妻子易新梅商量,决定将嗣岳祖母接回家中赡养。
李冬秀老人患有严重的银屑病。段德才夫妻两尽孝床前,用艾叶烧水为老人清洗身体,保持整洁。为了根治老人病痛,段德才四处寻药问医。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夫妻俩两年多的精心护理和对症的医治,86岁的老人,数十年的顽疾,竟然得以痊愈。2000年4月,老人无疾而终,段德才隆重的为老人举办了丧事,邻居们都来帮忙送葬,让老人有尊严地离开了人世。
段德才的岳母刘玉珍,年老后患有精神失常。在医院治疗时大小便失禁,段德才毫不犹豫地将岳母接回家中赡养。岳母生性怕冷,为了让岳母舒适度过严冬,段德才在岳母房中挖好火炕,烧火为岳母御寒保暖。为了火不熄灭,每天需要加柴八次左右,每天晚上12时和凌晨4时段德才都按时加柴。
为了让岳母早日恢复正常,段德才坚持寻药问医。几年下来,年过花甲的段德才自己累病了,但岳母在亲情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下,不但大小便失禁得到了有效控制,就连精神病也有了明显好转,现在能认人并能与之进行简单交流了。四邻感叹:“俗话说女婿半子,刘家婆好命,段德才就是她的亲儿子呀!”
大爱无疆 哺育外侄和遗孤
幼吾幼及人之幼,正因为段德才对自己的童年苦难刻骨铭心,所以他面对有难的儿童,爱心就油然而生。
1991年严冬的一个黎明,睡梦中的段德才突然被门外的一阵婴儿啼哭声所惊醒。出门一看,自家台阶上有一个用衣服包裹的弃婴正在啼哭挣扎,衣服扎口处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女婴的出生年月。
当时,段德才已有两个小孩,家庭并不富裕。没有犹豫,当天晚上,段德才抱上弃婴到县民政局走领养程序,起名段传凤。
亲情的温暖,让段传凤幸福地长大,她不但顺利地读完初中,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优良家风的熏陶。2017年出嫁,传凤遵从父亲教诲,摒弃彩礼的习俗。这种移风易俗之举,让当地乡邻无不为之赞叹。
段德才妻弟易军,长年在外地打工谋生,儿子易亮出生后,只能放在广西岳父家;由姥姥带养,但岳父母年老多病,带外孙力不从心,小易亮又经常生病,万般无奈之下,易军只能求助段德才。
段德才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从三岁半到高中毕业,段德才不但从不开口讨要易亮的哺养及读书费用,反倒在易亮高中毕业后,花5000元让易亮去学习烹饪,资助孩子建新房。
十多年的言传身教,让易亮承袭了段德才勤奋上进的好家风,他学成后,靠一手好厨艺,很快被武汉一家酒店聘为掌勺大厨。由于工作出色,酒店又同意其父易军来酒店帮厨,父子从此团聚,月收入过万,很快摆脱了贫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今易亮知恩图报,待段德才比自己的爸爸还亲。
报恩乡亲 反哺家乡助振兴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童年时,乡邻们的关照,让段德才从情感上真正把乡邻当亲人。数十年如一日,段德才不但做到了乡邻有求必应,有难即帮,而且对于公益事业,捐助从来不吝资财。在他看来,为大众办事就是他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据不完全统计,从1996年任组长至今,段德才在村组公路、美丽屋场、堰圹水坝、农村绿化等建设中,共投义工500多个,捐资14000元。另外,他每年都自付电费,抽水灌塘,供周边十多户农户免费从自家塘中抽水灌溉。年深月久,大家觉得也应该分摊点电费,他总是说:“比起我小时候大家对我的关照,我那点电费又算得了什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莲花堰村有了段德才这根道德标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敬老爱幼,互帮互助已经蔚然成风。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基础,近年来,该村已荣获国家林业部“国家森林村场”,国家乡村振兴局“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湖南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农业农村部“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村场”“岳阳市文明村镇”等诸多高规格的荣誉奖项。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胡峥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