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培金:执着地守望家乡

微信图片_20240109084707.jpg

2023年12月23日清晨,霜花染白了何家冲的田野、山岗。水田间、小溪里都结上了一层薄冰,太阳还隐藏在东边的山岚里,大地一片冰冷肃穆。

在这寒凝大地的时候,位于湖南省临湘市聂市古镇南边三里地的易家山冲入口处,公路两旁聚满了自发而来的聂市乡民,他们中间有企业家、有商人、有教师、有文艺工作者,最多的还是平民百姓;聂市本土传统打击乐《十样锦》乐队人员、传统地花鼓表演队的人员也来到了这里,大家都顶着寒气,聚集在公路两旁,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何老培金大人魂归故里。

青山不语,苍天含泪。乡民们静静的等了两个小时后,何老的灵车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乡民们奏响了手里的乐器,铿锵而雄浑的“十样锦”、轻松又不失诙谐的“地花鼓”响彻山野。在这庄严的气氛里,我仿佛看到何老仍在为聂市的民俗文化传承、为古镇的保护奔走的身影;仿佛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教诲和关心正在身边萦绕;恍怫中,何老聆听着被他抢救传承的“十样锦”“地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烈而铿锵的演奏后,在天堂里正自豪地笑眯了亲切和蔼的右眼。

忘年之交

何培金就是我们聂市人喊的何爹。按辈分来讲,我应该喊他做“爷爷”,我们何氏的派号中,有“……培、本、厚、作……”之说,他是“培”字派,我是“厚”字派,喊他做爷爷,天经地义,用我们土话来说,他就是“嗲嗲”。

何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史学家,他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热爱家乡,一直为家乡的民俗文化复兴奔走呼吁,是一位德才兼备受人爱戴的乡贤。无论是在岳阳工作,还是退休后回乡居住,在世人的眼中他都是和蔼可亲、德高望重的长者。

我与何老相识相交,还要从收藏旧物说起。2015年冬季的一天,我在乡下收回了几样老物件,其中有一件蓑衣和一件“草鞋耙哩”(过去打草鞋的工具)。藏友老胡开口就道:“呵呵,这个蓑衣,草鞋耙哩,是金爹最喜欢的民俗物件。”我连忙问他,金爹是谁,住在哪里。老胡答道:“金爹你都不认识,就是何爹何培金,还是你家门呢,他住在聂市国庆易家山何家冲,离街上不到三里路。”另外一位家门老兄何建文说:“何爹喜欢收藏民俗物件,我上次收的几幅老刺绣也给了他。”在我的想象中,何爹也就是一位爱好收藏的聂市人,其他的不甚清楚。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我下乡来到了聂市东红村的东海屋场,这个屋场前的田野里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明代的石拱桥,过去是连接聂家市集镇与县城陆城的交通要道,是南方茶马古道上一处珍贵的遗迹。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一次我在那个屋场帮一户人家修理电视机,看到他家的桌面上放着一本书,书名就叫《千古茶乡聂市镇》。出于对地域文化的喜爱,我把螺丝刀、万用表一丢,电视也不修了,开始翻阅这本书。我一眼就看到了“何培金”三字,心中顿时一愣,莫非这就是胡章辉说的那位金爹?我把书浏览了一遍,好家伙,里面全部是我们聂家市本土的事情,一本难得的书呀,我当时便喜欢上了。

凑巧的是,这家主人也姓何,是家门大哥。通过交流,才知道他在聂市永巨茶厂做工,这本书是去年30周年厂庆时赠送的,人手一册。我于是来了兴趣,问他写书的人是不是聂市国庆易家山的金爹。家门笑着说,是的咧,是永巨茶厂请金爹特意写的,从开始到完成写了几年呢。我心中不由一动,瞬间将一位爱好收藏的聂市人与一位知识渊博、通晓地域文化的作家联系到了一起,我又仔细看了看扉页上的简介:何培金,聂市古镇国庆村易家山组何家冲人,曾任中共岳阳地、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岳阳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专业技术职为副编审,主要著作有《岳阳市情要览》《岳阳楼志》新编《洞庭湖志》《洞庭湖近代变迁史话》《刘璈评传》等等,另有多篇农村经济、地方志编纂、洞庭湖、岳阳楼、茶业方面的论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刊物。

天啦!原来金爹竟然是这样一位文史大家,顿时钦佩和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电视修好了,家门非常满意,临走时,我再次把那本书拿在手里翻阅,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于是对家门说:“您可以把这本书送给我波?”家门大哥顿了一下说:“我拿回来了就一直放在那里,很少看过,你喜欢就拿去吧!”我如获至宝,用我们聂市土话来说,我当时就“喜坏哒壶”,连声道谢。

那天晚上,我倚在床上,把那本《千古茶乡聂市镇》捧在手里,仔细阅读,作为一位聂市人,觉得这就是一部记录我们聂市古镇的百科全书,文字生动,内容客观真实,读起来非常亲切,可想而知,何爹为写这部书倾注了多少的心血。

当时我心里产生了一个冲动,想去见何爹一面。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下午,我与爱好收藏的兄长何建文相约去易家山的何家冲何爹家里。

在易家山路口往右拐,便是去何家冲的水泥路,弯弯曲曲一直朝里面延伸,路旁的小山岗上依稀可以看到映山红还在盛开,转过了一个小山头再朝右边一拐,便是何家冲了。

远远望去,可以看到红瓦白墙掩映在树丛中,再往前走,只见禾场前的池塘里,荷叶正在茁壮成长,迎着春风左右摇摆。建文兄一指前面的房子说,这就是何爹的家了,这是一栋两层的楼房,房屋右边还有几间杂屋,杂屋左前方树木葱茏,苍翠欲滴,梨花桃花开得热闹极了。

建文兄几步就到了大门前朝里喊道:“何爹,您在屋里波?”我依稀听到里面传来了回音:“在的,在的,是家门来了吧,又收到什么好东西了?”

“我们特意到您这里来玩的哟。”建文兄赶紧回答。

我走上前去,透过纱门,看到了一位头戴荷叶春秋帽,身着青灰色罩衣的老者,正坐在堂屋中的案桌前写写划划,桌上堆满了书。看到有人来了,老者赶紧取下眼镜,起身来开纱门。

开门的一刹那,室外的阳光倾泻在老者身上,非常璀璨且夺目,他的眼神明亮清澈,夹杂着一股儒雅之气迎面扑来,我连忙喊了一声:“何爹,您好呀。”

“哦,你们好,稀客呀。”何爹边说边喊老伴拿椅子泡茶,我们一起坐到了禾场里。建文兄说明了来意。听说我也姓何,还喜欢收点旧物,老人家连忙问我老屋是哪里,现在住在哪里,他平易近人的语气,和蔼可亲的面容,让我之前的顾虑烟消云散。

在他的引导下,我们进屋参观,感觉屋里到处都是书籍资料,特别是堂屋后面的房间里放着好几排高高的书架,各类书籍摆得满满的,家里收藏的旧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让我们叹为观止。何爹说,这些大部分是退休回来后收集的,以后打算放到聂市老街去展示。

何爹忙于写作,时间宝贵,我们不便过多打扰,匆匆参观了一番便出来了。在禾场里,何爹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家门,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们都喜欢搞点收藏,但是我有一个想法,聂市的老旧物收集起来后要留在聂市,不要转卖到外地去,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我连连点头说:“是呀,我们聂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破坏也很厉害,旧物是应该保护的。”何爹又说:“我个人时间精力有限,还望两位家门多多关注聂市的旧物,收集到了有价值的麻烦告诉我一声。”

说完,何爹似乎想起了什么,转身进了屋,笑眯眯的捧出了几本书递给了我们:“送给你们几本书,做个纪念。”我喜出望外,睁大眼睛看了过去,书名分别是《洞庭乡人何培金》《千古茶乡聂市镇》,我接过书,连声道谢。

临走时,何爹对我说:“小何呀,下次一定到你家去看看,如何?”我高兴的说:“要得要得,非常欢迎您!”

转眼到了春夏之交的一个上午,何爹提着一个文件袋满面春风的到了我家。我赶紧出门迎接,进了堂屋,喊内人看座泡茶,带着他看我收藏的旧物,何爹看得很仔细,笑着说:“怎么以前没听到说过你也喜欢收藏呀?”我回答说:“这只是个爱好,平时下乡多,碰到了喜欢的旧物就收回来,也没有什么好物件。”何爹对民俗老物件很感兴趣,叮嘱我以后多留心帮他物色。其实,他老人家早就计划好了,要多收集旧物,为筹建聂市博物馆做准备。

何爹又看到了堂屋里墙上贴的画,他惊讶的问道:“这是谁画的呀,还画了这么多聂市老街的速写?”

我笑着说:“这是我自己画的,有空时在老街转转,画上几幅,留作纪念。”

“哦,不错不错,画得蛮好。”何爹似乎来了兴趣,笑眯眯的说:“你还会这个,真是看不出。”我谦笑着说:“画得不好咧,我们聂市老街的建筑确实有特色,很入画,值得好好保护。”何爹连连点头说:“是呀,是呀,你可以多画些老街的古建筑,聂市古街的保护和开发任重道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何爹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他用商量的口气对我说:“我那里有一本介绍鄂南湘北茶叶生产的书籍,里面有不少老照片,你是否可以将这些照片用素描的方式画下来?”我满口答应道:“只要何爹信任我,我一定尽力而为。”

“那就这样,我下次把书带来,要辛苦你了。”何爹非常高兴。

过了几天,何爹把书送来了,里面的图片都是清末时期的老照片,主要是茶叶生产的环境及场面,有文字的地方,都有很多阅读和标注的痕迹,明显是何爹用心研究过的。我二话没说,当天晚上就开始了绘制。

一周之后,画稿全部完成,何爹再次来到了我家,我赶紧把画稿给了他,何爹笑呵呵的说:“小何呀,你画得这么快,不错喔,我打算把这些画稿做资料用,真是把你恰了亏呀。”我笑着说:“我水平有限,画得不好,还望您多提意见。”

从那次以后,我与何爹便有了更深的交往,渐渐感受到了他那份热爱家乡,守望家乡的情怀,如此一来二去,我们便成了忘年之交。

聂市的文物只能属于聂市

2015年前后,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聂市古街同德源茶庄修缮完毕,这里成了聂市古镇一条靓丽的风景线,为了充实里面的民俗老物件,打造“聂市博物馆”,何爹倾其所有,将平时收集的所有藏品,都放进了茶庄里面,大小物件约300余件。老物件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茶文化、农耕文化、妇幼文化。

2016年秋的一天,我帮何爹运送一顶花轿和牛拖去茶庄,看到了厅堂的上竟摆放着一件用整木凿成的油榨,是旧时用来榨植物油的,油榨硕大无比,就像一头大象站立在那里,非常震撼。

我带着好奇之心问何爹这件宝贝的来历,何爹一脸的欣慰笑着对我说:“小何呀,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个故事咧,比喻说这个油榨,差点就抛入江河了,来之不易哟,还有这个牛拖,要不是那位热心乡民的支持,恐怕也当柴火烧掉了。”

我笑着回答说:“您以后要把这些收藏故事写出来,那岂不是一本厚厚的书吗?”何爹点点头依旧带着笑容。一瞬间他的脸色又变得严肃和无奈,他痛心的说:“这个老房子里有几件珍贵的木雕可惜被人卖掉了,还有的被偷掉了,真是造孽呀!”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无论如何聂市的文物都不能外流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聂市人,我们有责任来保护它们。”

“特别是我们爱好收藏山的人,更加要有责任心!”我接着何爹的话说。在何爹的心中,这些老物件就像他的“孩子”,每一件都要精心呵护,因为它们承载了聂市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是古镇深厚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的。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到了2019年,何爹由于年事已高,为了生活上的方便,他再次住回了岳阳城里,虽然人在巴陵,他却惦记着聂家市的事。

随着“聂市博物馆”名声鹊起,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渐渐增多,有外省民俗博物馆的人看上了里面的一些老物件,觉得非常不错,兴高采烈地与何爹取得了联系,想重金收购那个老油榨。何爹用没有商量的语气拒绝了那个人的要求,那位藏家不死心,三番五次打电话过来,还说要何爹开个价。何爹不温不火地说:“聂市博物馆里的老物件是聂市人民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的,怎么能卖掉呢?老伙计,你就死了这心吧。”

时隔不久,我接到了何爹从岳阳打来的电话,他对我说:“小何,我拟了一首聂市博物馆老油榨的顺口溜,你记录一下,再麻烦你打印出来后贴到油榨上。”我满口答应了。

何爹这首顺口溜是这样写的:高大如大象,天然未用箍。树龄四百年,撞杆紫檀木。油香飘两县,三朝之遗物。险些当柴烧,险些抛江潭。见证洞庭富,见证科技古。莫说百万价,再多我不沽。

在何爹的眼里,这些老物件就是永久的乡愁,虽然它们不言不语,却是“金不换”的宝贝,要外流出聂市,他是一万个不答应。

有一次,何爹从岳阳回到了聂家市,他第一件事就是来到了古街,来到了同德源茶庄里面,当时我也正好在场,何爹仔细的在每一个房间察看那些旧物是否受潮了,时不时用随身的笔记本做些记录。

何爹一脸凝重的说:“前些日子,岳阳市洞庭湖博物馆负责同志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够为该博物馆提供一些老物件展示,那里的条件当然比这里好,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

“那您答应莫?”我有点担心地问。

“聂市的文物只能属于聂市,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离开聂市!”何爹非常坚决和肯定地说,没有丝毫迟疑。

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何爹那份一心守望家乡的心,他的精神、情怀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正是由于何爹如此执着,聂市古街的文物都好好的被保护起来,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何爹曾经说过:“我生于聂家市,长于聂家市,这里拥有钟灵毓秀的山水,拥有丰厚灿烂的文化底蕴,这里是茶马古道、中俄万里茶路的南方最早起点,是湖南省的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地域文化值得挖掘和传承。”

据我所知,何爹一惯热爱文史,热爱研究地域文化,曾经与地方史志的编纂、洞庭湖区古籍的点校结缘近60年,他还说退休后要发挥余热,借鉴宋人范致明的《岳阳风土记》,写个记述聂家市历史文化的小册子。

无独有偶,当时的聂家市的传统青砖茶企业湖南省临湘永巨茶业有限公司为宣传聂市茶文化,也想到了何爹,希望他能执笔写一部系统介绍聂市历史文化特别是茶文化的书籍,这与何爹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几年的酝酿、斟酌、收集史料和考证史料,从2012年开始,何爹便着手开始撰写《千古茶乡聂市镇》,经过两年时间的写写划划、涂涂改改,书稿基本完成。何爹欣慰的说:“我编著出版了多种历史地理、地域文化方面的专著,而这本《千古茶乡聂市镇》对于我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一本书!”

殊不知,何爹为写好宣传家乡的这部专著时,倾注了多少的心血,付出了多少的艰辛。

为了丰富内容,他几易其稿,他说这不是写小说,不能搞艺术加工,这是历史,要力求真实准确,经得起检验,并配有实物照片佐证,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寻找实物照片以求考证。

为了查找第一手资料,何爹动用了家里所有的人力资源,那几年老人家的孙女在北京清华大学求学,何爹一个电话打过去,要她去国家图书馆帮他查资料,了解聂家市茶在旧时输往中国北方的一些记录;当孙女到英国后,他一个国际长途打过去,要她去大英图书馆帮助查资料,了解晚清民国时期,聂市茶在万里茶道上对欧洲各国的影响,以及外商来聂家市考察黑茶生产的记录。

孙女在武汉参加工作后,特意接他到武汉来玩,何爹第一天就坐不住了,他说:“我哪里也不去,你送我到湖北图书馆去吧,因为旧时汉口是九省通衢的重镇,又是茶叶的集散地,俄国人曾经在这里办厂制茶,图书馆里肯定有好多我需要的资料。”

何爹以执着的精神和韧劲,以“实事求是、据事直书”的态度,认真仔细的撰写《千古茶乡聂市镇》的每一个章节。

2014年冬,正值永巨茶业建厂30周年庆典之时,此书要作为礼品赠送给嘉宾及经销商。眼看离庆典时间不足一个月了,但何爹还认为有几处不妥要斟酌修改,直至庆典前几天,才与茶厂负责人一道送到岳阳去印刷,那次动身回家已是晚上12点,不幸的是车又被撞坏了,何爹的手臂也受了伤。深更半夜回家后,手臂痛得厉害,第二天到医院照片时才知道骨折了。

为写好家乡的这本专著,他为聂市文化历史的传承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和心血,他守望家乡的情怀比山高比海深,为聂市古镇成功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升级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何爹对家乡地域文化的整理和挖掘远不止于此,他在方言、民俗艺术(十样锦、地花鼓)挖掘传承保护方面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让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通过多年的收集和研究,何爹是这样描述聂市方言的:聂市方言里有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那就是动词补足语,普通话里找不到与这相类似的东西。譬如:“晴得耀耀生、洗得干净哒”等等,这种补足语都是用来描述动作的状态、结果、目的。应用得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动词都能带补足语,这也是聂市乃至临湘方言里一种特有的、有意义的表达手法。

2019年夏天,《话临湘话》编著者曾晓虎与何爹在一起,谈到了编著该书的事情,何爹听后非常高兴表示会全力支持,何爹说:“临湘方言中,聂市的方言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你一定要尽心记录整理。”曾晓虎会心一笑道:“聂市方言的收集我已委托您的家门何卫华同志组建方言群,目前已收集了不少的方言及方言经典故事。”

“对了,我这里还有些资料,或许能为你提供帮助。”何爹一边说一边开始翻找,最后找出了几份复印件资料,一份是1988年他在北京时复印的民国25年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一份是何爹自己发表在杂志上关于临湘方言的文章。

对于家乡的民俗艺术,何爹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的专著中对地花鼓、十样锦分别有详尽的描述。地花鼓又叫“玩灯”,这也是聂市集镇特有的民间娱乐,传说通过玩地花鼓,本地区数十里范围内就会国泰民安,清吉太平。之所以称其为“地花鼓”,是相对于舞台上的花鼓戏而言,就在堂屋里和地坪上玩,人物动作比较简单,一个头戴披纱的美女(俗称旦角),一个手拿破扇的男子(俗称丑角),他们一起不停的转圈,女尽其美,男尽其丑,像在求爱,又像在幽会,鼓乐齐鸣,热闹极了,最后还有专人发彩。

为向外界推荐聂市的民俗艺术,何爹多方奔走,委托聂市同乡推荐地花鼓,在临湘市委宣传部推荐下,连续两年,聂市民间地花鼓得以在古镇老街演出,演出时观众万人空巷,整条老街挤得水泄不通。同一年,聂市地花鼓列为临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十样锦”这种聂市地域特有的民间打击乐由来已久,据何爹介绍,这是一套原生于聂市古镇的古典器乐演奏曲,它发源于两汉三国时的吴楚之地,盛行并定名于明清之时,至今流行于湘北地区,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属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当代聂市传人在1955年和1960年,先后两次代表临湘县参加湖南省和原湘潭地区的民间文艺调演,获二等奖,近代以来,聂市古街几经破坏,现代新乐传媒的强势介入,加上人们生活习俗的变化,“十样锦”文化活动一度遭到冷漠,面临泯灭。为了抢救、传承、弘扬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聂市的老一辈“十样锦”人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次用文字符号将千百年来靠口传心授的乐谱记录整理出来,使后继者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十样锦”俱乐部。

为了让这种传统的民俗艺术得以保护和传承,在何爹的呼吁下,在聂市古街设立了聂市十样锦培训基地,不定期的举办各种演奏活动,此外,每次有重要客人来古街参观考察,何爹都会邀请演奏队伍来现场演奏,极力向外界推荐聂市十样锦。

如此一来,聂市十样锦演奏队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越来越庞大,活跃在湘北地区,不断参加各种高规格的大型文艺活动,并且于2023年正式被认定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说,何爹热爱家乡的情怀宽阔如海,那他守望家乡的执着更是让人肃然起敬。虽然何爹晚年基本上是住在岳阳城里,但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聂市的一草一木。

2022年前后,何爹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出外参加活动越来越少,但是,只要家乡有重要活动,他都会参加,从不缺席。

那一年6月份,“聂市镇地域文化研究暨《聂市风情》发行座谈会”在临湘市聂市镇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何爹得到了邀请,他说,这是聂市的文化盛事,我必须参加。尽管行动不便,他还是准时步入了会场。会上何爹还在为古镇的保护和复兴呼吁,他说:“古街复兴依旧任重道远,要靠大家集思广益,想方设法提高古街的人气......。”

2023年4月,何爹作为特邀嘉宾得到了临湘永巨茶业的邀请,参加临湘永巨茶业征文颁奖活动,此时何爹身体状况欠佳,孩子们要他不去了,可他还是满口应允,他说永巨茶厂是家乡的传统企业,以前我写过茶厂的事情,我也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发展,这个我必须去参加。”

当他迈着蹒跚的步伐走上领奖台为获奖者颁发证书时,台下传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掌声里既有对获奖者的祝贺,更多的是被何爹的这份执着所感动。

如果说,何爹对家乡文化事业的执着让人钦佩和感动,那么在他生命进入倒计时的绝唱,更让人惊叹和心疼,直至生命的最后时期,他依然在为家乡的企业做文化代言。

2023年初,聂市古松布鞋厂公开向社会征文,11月底征文活动结束,征文作品集结出版,举办方来到了岳阳,诚挚邀请何爹为《古松杯聂市布鞋征文集》作序,当时的何爹已卧病在床,当他得知是家乡的企业要做文化,他的精神为之一振,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期间,何爹在岳阳打电话给我,要我到聂市街上找几位当年开办鞋厂的老人,确认一下过去的事情,我赶紧行动,以最快的速度回复了他。何爹为了写好这篇《弁言》,忍受着病痛,一丝不苟,一字一句的开始写作,文稿完成,何爹重重的吁了口气,感觉到无比的轻松。可谁又会料到,这篇《弁言》竟然成了他最后的绝笔,2023年12月20日凌晨,何爹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何爹经常说,“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他的每一篇涉及到家乡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沁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他每一件为家乡做的事,都能看到他那颗为家乡守望的心,这种执着的情怀和精神,是他至死不渝的情结。

何老啊,聂市人民怀念您!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何卫华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646845/91/1342770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