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考察时,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五年来,岳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如磐石的定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岳阳之为”贡献“长江之治”。
红网岳阳站、时刻新闻岳阳频道特开设专题“五年蝶变·守护碧水展新姿”。广泛宣传,全面呈现岳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宣传岳阳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从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角度,讲述岳阳生态之变、产业之变、生活之变。
红网时刻通讯员 张佳怡 吕鑫 报道
雾色朦胧,春雨淅沥,三月的湘北大地万物复苏,临湘市黄盖湖边呈现出一派“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景象。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岳阳成为长江“十年禁渔”的主战场。黄盖湖临湘水域13.5万亩,为省级湿地保护区,聂市镇马垅村与黄盖湖仅一堤之隔,辖区水域3000余亩,渔民140户500余人,是禁捕退捕任务较重的村(社区)之一。
马垅村禁捕退捕前后变化。
渔民展新颜
“以前天天摸黑早起卖鱼,生活艰难,现在还能每月‘领到工资’,日子好多了。”聂市镇马垅村村民刘友贵正在村里新修的娱乐广场上迎着朝阳晨练。今年47岁的刘友贵,曾和丈夫在黄盖湖捕了几十年的鱼。
“做梦也没有想到,祖祖辈辈都在水上漂泊的我们,生活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叶志民一家3口上岸后,在政府的引导下,他们签订了渔民上岸协议,领取了养老保险补贴,还建起房子,搬进新居。还通过政府的引荐,顺利当上了马垅村的村辅警。
从捕鱼到上岸,换个“饭碗”开始新生活。聂市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鼓励渔民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开展各类就业培训,让渔民们不“失业”反而“再就业”,多渠道增收,鼓励渔民们转产转业,许多渔民放下手里的渔网,用起了电脑,拿起了电焊枪,办起了养殖场,开起了合作社,荷包越来越鼓。在天然水域得到保护的同时,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聂市镇渔民职业技能培训会现场。
为持续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和黄盖湖湿地禁捕退捕要求,提升黄盖湖水质,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近年来,聂市镇持续做好禁捕退捕工作,多措并举做好禁捕退捕后渔民的生活保障。一方面,为禁捕退捕的渔民、渔船“建档立卡”,引导他们按程序申请社会救助,为专业、兼业渔民签订渔民补贴上岸协议,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另一方面,通过就业培训、专场招聘会、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为上岸渔民提供就业帮助,让渔民上岸后“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渔村换新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马垅村村民们深谙此理。为了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母亲河,渔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弃网退捕。
马垅村一直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村容村貌换新颜。近年来,水渠山塘修缮、破旧房屋清理拆除、厕所革命、绿化带、太阳能路灯等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都同步推进。“3月底,我去村里反映这附近有一段十多米的断头路,不到3天,村里就修好了,真是没想到”马垅村渔业组村民李新元说道。
马垅村断头路修复现场。
依托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站等宣传主阵地,马垅村还大力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民主法治宣传、“群英断是非”、环境卫生治理、关爱妇女儿童等一系列特色活动,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村内社会大局稳定、文明新风荡漾、邻里友好和谐。
如今的黄盖湖,再也不见网箱、泡沫、垃圾的踪影,越来越多的候鸟来这里栖息。秀丽的黄盖湖就如同一幅田园诗境的山水画。对于当地村民来说,金山银山都不如绿水青山,竭泽而渔仅仅只是一时的收益,只有生态保护才是千秋功业。大家相信,秀美的黄盖湖才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
“黄盖湖观鸟台在我们村的西冲组,每年11-12月份,来看鸟、写生、游玩、团建的游客比较多。这几年网络经济发达,我们还盘算着发展旅游业,开民宿壮大集体经济呢!”马垅村党总支部书记叶立富笑着说。
聂市镇党委书记张坤表示,生态得以修复,乡村得到振兴,环境明显向好,“小渔村”正在发生蝶变。聂市镇将始终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把保护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张佳怡 吕鑫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