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岳阳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7月24日-26日,岳阳市委书记曹普华带队考察长三角地区重点项目,3天时间、辗转1200公里、奔赴10个考察点、成功签约8个重大项目。
曹普华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摒弃小进即满、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思想,主动跳出“自家池塘游泳”,对标长三角,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奋力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岳阳开好局、起好步。
红网岳阳站推出专题《感受“长三角”》,刊发随行的5位县市区委书记“长三角考察之行”调研报告,敬请关注。
牢牢抓住“土特产”
这个产业振兴的“牛鼻子”
——从浙江省晋生村镜鉴汨罗市产业振兴新路径
中共汨罗市委书记 朱平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7月24日至25日,我随市委书记曹普华等领导赴长三角地区考察调研,切身感受到先进地区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超前领先的思路理念、奋发作为的精神状态、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晋生村,全力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在科学布局中优化产业结构,在特色挖掘中创新发展模式,在文化传承中凝聚振兴动能,积极探索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重要的启迪意义。
分散经营陷入困境——
“土”地流转才有活力
土地是农业的最基本要素,是乡村振兴的最宝贵资源。但是,当前单家独户的土地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资金技术投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粮食增产的关键途径。谢塘镇流转土地4544户,占比超过65%;流转面积13015亩,占比超过70%。晋生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设优质梨园1000多亩,成为全省梨树种植面积最大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56万元,经营性收入从2018年的60万元提升到108万元。汨罗市目前已经集中流转1000亩以上土地46宗、500亩以上土地109宗,土地流转还有较大空间,务必持续推进整村整组连片土地有效流转,形成长期稳定关系,让种植主体敢于投资、敢于经营。
启示一:因“地”制宜,小田变大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土地质量,有利于带动有效流转,促进集约经营。2022年来,汨罗创新投融资机制,建设高标准农田6.04万亩,央视三次重磅报道典型经验。汨罗将进一步推行“双引双带”模式,突出支部引领、市场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通过土地流转金溢价、新增耕地数量指标和粮食产能指标交易收益变现等多种方式,整合民间资本、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三方力量,确保亩均投资达到3000元以上,建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启示二:土里刨“金”,老乡变老板。通过土地有效流转,大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形成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的创新创业群体,成为致富带富先锋。培育“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创办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乡情感召、政策吸引、事业凝聚,引导有资金积累、有技术专长的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主导大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入乡创业,做活土地大文章,丰富乡村新业态。
启示三:就地取“财”,资源变资本。抓住“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引导、入市入场规范流转交易、获取银行信贷支持”三要素,推动土地集中有效流转,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入乡村建设。用好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创新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金融服务,不断导入资金、流转要素、激活市场。2023年上半年,汨罗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9笔1043万元,建行、农商行办理流动贷、农田贷2000余万元。
同质竞争正在终结——
“特”色发展才有品牌
晋生村作为著名电影导演谢晋的故乡,始终抓住“谢晋故里”这个品牌化核心,提炼价值,突出个性,彰显形象,不搞同质竞争,避免产业雷同,扎实推动发展方式变革、新旧动能转换、质量效益跃升,开启名人故里蝶变之路,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未来乡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启示一:注重规划先行,解决“靠什么彰显优势”的问题。晋生村坚持“规划为先、特色为本、文化为魂、产业为根”的原则,按照“乡村景区化、产业数字化、运行专业化”的思路,长远规划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谢晋故里”IP孵化,盘活特有资源,发展特色经济。规划乡村产业发展,必须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放大亮点,彰显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聚集更持久的发展动能。汨罗以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坚持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突出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规划打造城乡融合、特色种养、文旅融合、农旅休闲四大特色示范片区。
启示二:突出创意赋能,解决“靠什么聚集人气”的问题。今年是谢晋诞辰100周年,谢塘镇将谢晋出生的村庄改名为晋生村,并与上海电影博物馆合作,把一座废弃多年的老粮站改造成占地15亩的“晋生星片场”,量身定制8个电影主题空间,既保留历史韵味,又突出文化特质,形成了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广泛传播性的特色符号,今年上半年引来20多万人“打卡”,营业收入超过150万元。旅游产品要保持生命力,增强感染力,必须在载体、形式、内涵等各方面加大创新,差异化定位,个性化包装,用更多高质量的创意持续赋能。汨罗突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依托川山坪融长优势、弼时红色文化、白水西长景区、屈子祠端午人家等,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发展休闲观光、运动娱乐、民俗体验、医养康养、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助推乡村产业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
启示三:深挖文化内涵,解决“靠什么提升品位”的问题。晋生村深度挖掘文化IP,观谢晋故居、晋生星片场,游醉美梨园、甜美橘园,品虞生优梨、谢塘五香干已成为靓丽新名片,起到了快速提高认知度、增强吸引力的良好作用。乡村文化资源富集、各具特色,是壮大乡村产业的文旅宝藏。汨罗将充分借鉴晋生经验,不断擦亮“端午、龙舟、诗歌”三张文化名片,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相融合,大力挖掘汨罗江畔端午习俗、长乐故事会等特色民俗价值,做大龙舟制造产业,打响汨罗粽子品牌,高规格举办国际龙舟节等系列赛事,让“端午源头过端午,龙舟故里赛龙舟”成为全球华人的高度共识,共同推动屈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发长乐甜酒系列新产品,活态传承故事会等非遗文化,坚持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双赢”。
小农经济亟需突围——
“产”业集群才有效益
晋生村跳出传统的“一亩三分地”,强化市场思维和系统思维,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格局,依托谢晋故居文化资源及千亩梨园景观资源,积极打造产业创新综合体,坚持抱团作战,发展集群产业,创新了一种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模式。
启示一:加速融合发展,把路径拓宽。晋生村原有500亩左右黄花梨和翠冠梨,亩产效益一直不高。2020年初该村成立梨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率先建设500亩“数字梨园”示范项目,将农户引入自媒体平台,变身农民主播、农民创客,形成“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走出数字化、产业化的共富之路。汨罗将持续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面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建设资源集约的绿色工程、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产业振兴的共富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协同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自主研发客货邮助农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带动长乐甜酒、汨罗粽子、红薯粉、土鸡蛋、腊制品等特产“走红出圈”,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启示二:强化市场导向,把产业做优。晋生村深耕市场运营,围绕“晋生如影·醉美梨园”的主题,打造“梨园十景”,举办梨花节、梨园星空音乐节等特色活动,实施一体化、专业化、特色化运营管理,运用好“谢晋故里”地域IP、“晋生星片场”旅游IP和“晋生出品”产品IP,全面推进业态开发、产品融合和市场开拓。市场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力量,唯有强化市场导向、对接市场需求、顺应市场规律,才能厚植乡村产业发展的土壤和优势。汨罗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建长乐镇、白水镇两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柱,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元价值。
启示三:坚持能人带动,把力量激活。乡贤能人是建设农村、振兴乡村的生力军。近年来,上虞(晋生)搭建全覆盖聚贤平台,增进乡情、延续乡谊,被誉为“中国乡贤文化之乡”,“乡村创客”渐成主流,乡贤能人不断带来技术、资本、信息等资源。今年2月汨罗启动“迎老乡回乡,促家门口就业”专项行动,投产运营“家门口就业”项目48个,在建项目32个,可带动就业3769人。汨罗将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金融赋能、平台创设,鼓励乡贤回乡创业,建设共富基地,不断吸纳更多资金、优质项目,有效带动各种新力量投入乡村产业振兴的广阔天地中。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红网岳阳站综合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