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江千古汇清流 ——屈原清廉美政思想探源

一江千古汇清流——屈原清廉美政思想探源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泊潭境内的古汨罗江畔,静静地矗立着一块厚重的麻石碑,碑上镌刻着一段简练的文字——“河泊潭,又名屈潭沉沙港。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目睹楚国危亡,痛不欲生,遂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在此投江殉国。”

这是1981年5月由当时的汨罗县人民政府所立碑文,石碑在岁月的洗礼中,静静地向每一个来到河泊潭凭吊屈原的人们,述说着两千多年来的故事,也见证和传播着屈原志洁行廉的美政思想。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囚死于秦国,因遭楚怀王幼子子兰、臣子靳尚等贵族排挤诽谤,屈原第二次被逐出郢都。经“沅湘”入洞庭,来到汨罗江畔。《渔父》篇记载:“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根据当时汨罗江地理形貌及相关史料,其中“江潭”“泽畔”,即为汨罗江入洞庭口的河泊潭,屈原正是在这里度过了16载流放生活,其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完成的。

在千百年传承里,屈原是喊出《天问》、抒发《离骚》的伟大爱国诗人。但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洁倡导者,还是用生命践行清廉思想的实践者,“廉洁”一词也是最早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屈原堪称中国廉政文化的鼻祖。

屈原一生廉洁自律。他在《卜居》中写道:“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在《楚辞》中写道:“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思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这是对屈原廉洁诗句最好的诠释。

在那个奸臣当道的楚国,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死不愿折节的精神可昭日月。就像他在《离骚》中写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意思是说,保持清白节操死于正直,这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称赞的人生道路。《九章•橘颂》中他写道“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意思是说,头脑清醒、独立于世、善于思考、不随波逐流。节制私欲,小心谨慎,自始至终不会犯错。是啊,这为人处世,就要头脑清醒,勤于思索,不同流合污。这为官之道,就要谦虚谨慎,节制私欲,光明正大,廉洁自律,才能保守节操,不犯错误。这是屈原的劝世箴言,也是屈原不愿随市逐流的处世之道。再如《橘颂》篇中“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渔父》篇中“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这些铿锵有力的词句,无不表明屈原自幼便以廉洁清白品性约束自己,这种信念在其心中已是根深蒂固、坚如磐石。

司马迁在其撰写的《屈原列传》中称赞屈原的廉洁,“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滔滔的汨罗江畔,那个发憔悴的老者仰首问天,俯身捶地,怀着对国家的陨落和苍生的悲悯忧虑纵身跃入江水。这一跃,照亮了历史的长空,于青史留名千载。2300多年来,人们缅怀屈原,更多的是赞颂他那廉洁清正、爱国爱民的高尚品格和“不与污浊同流、只与芷兰之香共舞”的廉洁精神……

屈原最后这纵身一跃,光争日月,文汇清流,成为了廉洁文化的思想之源。穿越历史的烟云,河泊潭清风浩荡,屈子文化光耀千秋,廉洁精神浸润中化大地。如今,屈原管理区在屈子殉国之地河泊潭,精心打造了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廉洁文化展厅,先后排练了《屈原与渔父》《大夫殉国》《美政今朝》等廉洁文化戏曲,积极传播屈原清廉思想。

一江悲风属斯人,万古清风醒来人。屈原管理区广大党员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传承以屈原清正廉洁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作者说明:本文参考借鉴网络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更正。)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宋政军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646655/65/1207234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