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年汨罗江谱写江人和谐共生诗篇

 

  2016年9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志愿者和当地水文工作者在汨罗江水域考察。(摄影 秦楼) 

 

  汨罗江及香草湖风光带。  

 

  水上打捞队伍正在打捞水面漂浮物。

  红网时刻记者 胡峥 岳阳报道

  河流是自然写在大地上的诗。

  承载千年的汨罗江流淌着诗人不屈的魂。

  而汨罗人对汨罗江的牵挂,如血与肉般融入了汨罗人的灵魂,挥之不去。

  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汨罗人的“小端午”,13艘汨罗本地龙舟龙队乘风破浪,划开汨罗江上的“天空之镜”香草湖,清澈无垠的香草湖倚靠着迤逦的汨罗江,缓缓诉说着那些前世今生的故事。

  江与人的和谐共生

  2005年,在联合国的倡议下,世界著名的“河流捍卫者”马克·安杰罗发起了世界河流日,旨在提高公众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水资源的认知,号召人们关注身边的江河湖泊。每年九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各个国家热心于河流保护的人,聚集起来,开展各种活动,向更多的人传递河流带给人类的非同寻常的价值。

  基于此,世界自然基金会于近年在汨罗、浏阳河、湘江湘潭段开展水文生态科考系列活动,正如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办公室主任蒋勇所言:一条健康的河流,应该是自由流淌的,清澈的,人、水与鱼和谐共处的。

  可每当和谐被打破,首当其冲的受难者便是大自然。汨罗江上游属丹霞地貌,由于岩石较为松散,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前些年,因为开采砂石、过度捕捞、截流过多等行为,汨罗江的水资源被严重透支,满目疮痍的汨罗江使人触目惊心。

  “前几年,屈子祠镇附近的汨罗江经常干涸,大块大块的河床都裸露在外,岸边、水里都是光秃秃的,江里没有鱼,岸边也没有草,平时走路都尽量离河流远一点,因为每次看见就让人揪心。”年近7旬的阳爹祖祖辈辈都居住在汨罗江畔,他对汨罗江怀抱着深厚的感情:“不过,这两年来汨罗江的水又涨起来了,江水也像我小时候看到的那般清澈翠绿。”阳爹指着江边的施工场地说:“现在沿江风光带也正在建设,以后每天都可以去江边散步了。”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汨罗人为汨罗江刻下的崭新注释。

  如今,站在汨罗江大桥向远处眺望,清风徐来,蜿蜒的汨罗江生机勃勃,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或是成群的水鸭嬉闹戏水,岸边草木已然郁郁葱葱,行人漫步其中悠然自在,平淡的画面却谱写出一曲江与人和谐共生的美妙诗篇。

  与河流同在

  “汨”,从水,从日。汨水自东向西流。

  汨罗江属洞庭湖水系,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5543平方公里,全流域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6条,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下、河长在5公里以上的支流86条。

  汨罗市依傍着汨罗江而建,飞速发展的汨罗市不断和汨罗江争抢着地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量锐减、水质污染、水鸟远去、鱼虾绝迹,对汨罗江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由于缺乏有力的科学指导、完善的规划设计。汨罗江,这条滋养了汨罗生命并被无数文人骚客反复咏叹的江流,为城市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参事、水利专家聂芳容认为:“我们在加强水土保护的同时,要做好河道保护规划,并将河草、湿地等列入保护之列,而河流也需留出鱼道和船道,尽量用它的原生态来保护生态平衡。”地质专家童潜明认为,“世间河流无论大小,它的形成与演化都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研究江河不只是研究它本身,还需要研究它的流域,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

  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现在汨罗江上,砂石开采、水产捕捞被全面禁止,汨罗江水日渐清澈。

  习行妙今年50余岁,他曾经是穿行在汨罗江上的“水手”,主要负责打捞汨罗江流域的湖面漂浮物。“以前一天下来打捞的垃圾可以装满30个垃圾袋,现在除了像龙舟赛这样的大型活动,我们负责打捞的队伍基本是无事可做”。正面临着即将“失业”窘境的习行妙满脸笑容:“看看我们的汨罗江,现在你在江面、江畔是再也找不到一艘挖沙的船和一个捕鱼的渔民了。”

  不久后,习行妙即将搬离居住了一辈子的老宅,为了更好地保护汨罗江的生态环境,提升和巩固水质量治理成效,习行妙居住的村子将整体搬迁至远离江畔的地区。尽管心有不舍,可习行妙表示仍将支持保护汨罗江的举措。“即使稍微远离,可只要汨罗江还在这里,汨罗人也就会一直在这里。”汨罗江就是流淌在汨罗人血管中的骄傲,浇铸了汨罗人的灵魂与血肉,他们将一直在这里,与河流同在。

  汨罗江畔人才辈出

  这是一条神奇的小江。

  很多事情发生在这条小江上,比如屈原、杜甫选择在这条小江上完成自己的人生旅途。这是汨罗江作为江河的骄傲。

  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彭见明在他的长篇小说《平江》里这么写道:汨罗江,是中国一条很小的江,却有两个文学泰斗选择于此安妥自己的肉体与灵魂,一个是屈原,一个是杜甫,屈原选择下游,杜甫选择中游。虽时距较远,冥冥中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不得而知。屈原之死还诞生了一个举国世代尊崇的端午节,粽子和包子也因纪念屈子而传世。而杜甫之殁却是悄无声息。1984年国家便认定平江杜甫墓为全国唯一的杜甫墓葬,但至今仍有许多许多人包括湖湘的许多文化人并不知道汨罗江畔还俯仰着另一个不朽的文魄。

  然而,曾几何时,水浊了,江枯了,承载千年的沧浪再也呼喊不出那向天论道的“天问”。暮然间,汨罗人发现他们仿佛失去了灵魂和风骨,没有江的汨罗,悠悠文脉,生命活力又将何去何从?

  刘大姐家住新义村,汨罗江从她家的门向西流过。她说,在孩子小时,她便常带他在河边玩耍,给他讲述千年前一个伟大诗人的故事,告诉他就是这条流过屋前的汨罗江承载着不屈的灵魂。可浑浊的江水又如何能承载澄清的诗意?孩子满眼的疑惑,既听不懂,也看不到。“汨罗江这几年越来越漂亮了,孩子也越来越喜欢在沿江风光带玩耍,背起诗词来也一套一套的。”刘大姐摸着孩子的脑袋说,“现在孩子就在屈子祠中心小学读5年级,今天带他来看龙舟比赛,既是让他领略我们汨罗人的龙舟精神,也是让他记得今后无论去往何处,也要铭记家乡的汨罗江”。

  玉笥山麓,屈子祠旁,汨罗江水缓缓流过汨罗人家。历史和现实,文化和自然终于再度交融,他将继续抚育一代又一代的汨罗人,造就一个又一个性情耿直、作风古朴、行事本分、聪明机智的汨罗人。

  而余光中的诗句“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注定将被长久传颂。

  生态汨罗放首位

  2017,汨罗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行河长制,严格生态环境监管。恢复矿区生态,修复已关停矿山23万平方米。实施“绿化三年行动”,大面造林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落实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解体上岸采砂船23艘,平整砂场25个,清除垃圾堆场15个,关闭治理排污口9个,全面拆除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内的违章建设,汨罗江恢复了应有的宁静。

  创新“三三法则”,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用心呵护青山绿水,打造了一批垃圾分类合理、污水治理有效、村容干净整洁的秀美村庄,真正让乡村留住美丽乡愁。开展环境整治巾帼在行动、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参与环保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弼时镇被评为省级美丽乡镇示范镇,长乐镇、白水镇被评为省级卫生镇。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胡峥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248/2018/0619/7036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