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频|找得到记忆 寻得到乡愁 岳阳百名老街坊讲述老街洞庭南路的变迁

红网时刻记者 叶芬 赵曼 任晔 岳阳报道

2.jpg

岳阳市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红船艺术馆《巴陵面孔》影像艺术作品展。

一张张布满沧桑的脸上,或笑容可掬,或神采奕奕,或侃然正色……走进岳阳市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西南角的红船艺术馆,迎面而来的是《巴陵面孔》影像艺术作品展,每一张平凡的面孔都让人感到亲切,他们有的是百岁抗战老兵,有的是教书育人几十年的人民教师,有的是手艺传承人,更多的是普通的劳动者,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名岳阳老街坊登台出镜,讲述着老街的变迁,记录着时代的发展。

每一段过往岁月都见证着古城岳阳走向欣欣向荣

4.jpg

生于斯长于斯的百名岳阳老街坊登台出镜,讲述着老街洞庭南路的变迁,记录着时代的发展。

“小时候家住南岳坡,在窗前看大湖浩浩汤汤;曾在油榨岭岭南小学读书,穿越鱼巷子的熙熙攘攘;长大后我是县城第一批户籍女民警。家住竹荫街三十年,见证南正街十字路口的风云变幻;现在的城南老街,安定!祥和!最美!”百名巴陵老街坊之一的程益君回忆道。

魏晓阳老人讲到:“我出生在金家岭街,当过知青、做过餐饮、放过电影,为社会服务三十余年。我踏着小巷的麻石板、喝着洞庭的湖水长大,和老街一起经历了人情冷暖,世事沧桑。七十五年,韶华白首,不过转瞬。惟愿岁月静好,街坊情深!”

“我生于万寿宫,洞庭庙巷,伴随洞庭水长大。儿时的印象却清晣依然,不曾忘怀。2021年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特聘文史专员,参加了岳阳市历史文化街的街道建设,在城建投建设者的巨笔下,洞庭一湖旧貌变新颜,保持历史文化街特色。美好的洞庭湖畔,伴我夕阳、心中感受着、亲切、快乐,繁华盛世之一乐也。”李水生老人说道。

“岳阳楼上五洲客,洞庭湖边巴陵人。爷爷陶广生是慈氏塔下新学校第一批学子;妈妈邓宝云在乾明寺巷贞信女中读书;我陪妈妈在天岳山小学,妈妈教我读书。多少次我梦回城南,今天的城南比梦境更璀璨。”这是陶武儒老人对老街的记忆。

百名老街坊,百个老街故事,百首悠悠岁月之歌。

1.jpg

广大市民游客参展打卡。

洞庭南路是岳阳历史最为悠久的街道之一,同饮洞庭水长大的百名老街坊们心中有着对老街的浓厚的情感,每段关于老街的记忆都深深烙印着时代的印记,从他们的口中得以还原老街部分旧时生活图景和历史场景,仿佛可以穿越时光和旧时光打个照面。老街的那些故事,虽已久远,却仿佛历历在目。

“在拍摄的过程中,经过和老街坊的交流,我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对历史文化名城、对自己童年生活、对过往岁月的那种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们通过这个影像展览展陈的方式,既保留了他们对这个时代的记忆,又用他们亲身的诉说来记录城市的发展。”岳阳市美术馆展览策划部主任、《巴陵面孔》影像艺术作品展策展人唐新宇对记者说,“展览从开幕到现在,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前来参展打卡,这里唤醒了大家对岳阳历史文化的记忆,同时这里也成为外地人了解岳阳码头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昔日巴陵老街坊成今时画中人 述说老城改造带来的欣喜

6月5日,红船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首展《巴陵面孔》影像艺术作品展一经面世即成为岳阳老街坊关注的焦点。

喻润贤老人不禁感慨:“老城改造街巷建设是为民造福的故乡建设!故土难离,叶落归根,老街是我们老街坊永远的根。那里有儿时的记忆,成长的足迹。我作为一名城建老兵,洞庭南路旧城改造建设是我多年的梦想。如今梦想成真!甚慰!点赞!”

李蔚文老人说:“我曾是市建一公司汽车驾驶员,在本市生活了68年,50年代的岳阳城区仅粤汉铁路以西几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域,人口不足6万,现已跃升为湖南第二大城市,特别是沿湖风光带和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让岳阳越来越美!”

“这次的影像作品展由两部分组成。摄影部分的拍摄由两位资深技术流摄影师邹天舒和赵智慧担纲,摄像部分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潘宏朝和周游来掌镜。四位艺术家用扎实的摄影摄像技术和严肃的学术态度支撑起了这个展览的学术内核。摄影作品去繁就简用最能表达人物情绪和精神面貌的人像摄影来捕捉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影像作品则捕捉人物最真实动容的言语,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下人物的真实情感和对老城改造带来的欣喜和期待。”唐新宇对记者说,“一件件生动的影像作品的背后是对这个时代变迁迭代的深厚记忆,是对平凡而又绚丽的生命的致敬!”

唐新宇介绍,这次展览从策划、挑选艺术家,到组织拍摄、后期制作以及展陈,总共耗时半年多。“在组织老街坊拍摄的时候,我们充分利用了网络和巴陵老街坊微信群的力量,给他们讲述这个展览的策划理念,然后他们很欣然参与了我们的拍摄。”回想起整个策展过程,唐新宇记忆最深刻的是,“彭翠华老人已经有100多岁的高龄了,她是一位功勋的抗战老兵,当年勇敢地弃笔从戎,参加抗日的大军。在拍摄的过程中,她说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她希望我们子孙后代,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

“如今的古城岳阳,日新月异,成为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希望古城岳阳的历史风貌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船艺术馆开馆当天,百岁老人彭翠华这样说道。

昨日老街成今时网红打卡地 再现街巷繁华

“我在红船厂、油榨岭粮店、小港粮库居住多年。目睹了由一片荒山变为有铁路月台、有水运码头的国家粮油储备库的建设。如今洞庭南路一派繁荣,岳阳版的‘清明上河图’魅力四射。”巴陵老街坊马丽为老街新貌点赞。

洞庭南路曾是岳阳城区的繁华街道之一,拥有不同时期文化建筑的洞庭南路,记录着岳阳城市建筑的演进轨迹,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多元性,是城市文化传承最直观的场景写照。街区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历史建筑59处、传统风貌建筑30处、传统街巷13条、工业遗存多处,汇聚了以南正街为代表的商贸文化,以街河口为代表的渔市文化,以慈氏塔、吕仙观、基督教堂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等。南岳坡、鱼巷子、街河口、红船厂……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老街坊来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张赛龙老人说:“我出生在守备巷,在文庙和翰林街长大,成年又到南正街居住,岳阳宾馆工作。儿时我沿这条路上学,后来我沿着它送儿子上学,再后来我每天踏着它去工作。日出日落中这条路陪着我老去,熟视无睹。今天,走在这条路上,仿佛经历着从到童年到未来的穿越。”

“我爷爷在南正街开过“严万顺”药铺;我外公在南正街开过“刘旺发六杂铺”;我在洞庭南路生活了几十年;追根溯源,我是巴陵老街坊。我目睹了洞庭南路的沧桑巨变。如今,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流光溢彩,她必将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严小平说道。

彭翠华老人说:“在那‘十万青年十万军’的烽火岁月,我和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一道,加入到全民抗战的铁流中。如今我已过了期颐之年,欣喜看到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作为岳阳的老市民,深刻感受到古城岳阳今非昔比的沧桑巨变,更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

老街的记忆,承载着历史的盛衰兴废,在流逝的岁月里发酵。

6.jpg

上世纪红船厂一角。

7.jpg

上世纪红船厂码头一角。

“红船艺术馆改造之前是华菱港当时的一个仓库,在街区的功能分区中,这个片区本来就是文创孵化区,而且这个片区又紧邻慈氏塔,慈氏塔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所以这个片区我们想打造一些文化艺术类的公共场馆。刚好这个厂房它的层高比较高,有十三米高,可以做成这样一个公共的艺术空间,就像北京的798,景德镇的陶溪川。”岳阳市城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市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冯锦对记者说,“为什么会把它叫做红船艺术馆呢,因为这个地方下边的那条巷子,就叫红船厂巷,我们是以它的地名来命名,而这又是一个公共艺术空间,我们就把它命名为红船艺术馆了。”

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岳阳市城区内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其保护和更新工作备受各界关注与支持。2013年,岳阳市政府出台“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提出全面深入挖掘、科学系统评估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与特色,寻找全面保护和合理、永续利用措施。保护任务交给了岳阳市城投集团。近年来,岳阳城投集团文旅公司遵循“重点建筑原真性共享、文化多元性共存、建筑多样性共呈、原居民与商业和谐共生”的原则,全力将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建设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样板街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湖南省美食文化特色街区、岳阳市民新的城市会客厅。于是,承载着一代代老巴陵记忆的老街巷得以重焕光彩,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火爆网红打卡点,也为人们保留了岳阳老城区历史文化记忆。

冯锦介绍,红船艺术馆是岳阳第一个由码头仓库改造而成的工业风多功能艺术馆。已经建成的两层多功能艺术馆将呈现当代艺术、潮文化、艺术节、戏剧表演、服装秀、音乐趴、文艺沙龙等文化艺术项目的交流活动,辅以发布会、婚礼、酒会、展陈等商业活动作为内在驱动,必将成为岳阳文化发展新的策源地,同时将带动岳阳特色文化新风尚的健康持续发展。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叶芬 赵曼 任晔

编辑:肖懿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y.rednet.cn/content/2022/06/28/1143931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国内
  • 湖南
  • 重要新闻
  • 岳阳文明创建专栏
  • 岳阳农业追梦人这样说
  • 诵红色经典 话使命担当
  • 健康
  • 时政
  • 要闻
  • 区县(市)
  • 视听
  • 民生社会
  • 文化旅游
  • 教育
  • 消费
  • 经济
  • 综合专题
  • 公示公告
  • 图片
  • 党建
  • 政务
  • 书记活动专辑
  • 市长活动专辑
  • 农业
  • 环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岳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