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阳经开区康王乡长石桥村儿童活动中心“七彩小屋”,志愿者老师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
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红网时刻记者 陈砂 岳阳报道
社区里,他们是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乡村中,他们是移风易俗的传播者;
道路口,他们是文明交通劝导员;
“疫”线上,他们是守护健康防线的卫士。
……
目前,岳阳经开区有区级志愿服务总队1个,各乡镇(管理处)志愿服务大队5个,各行政村(社区)志愿服务中队45个,各类志愿社会团体6个,累计注册志愿者超1.8万人,他们遍布在经开区的大街小巷和村头村尾,结合疫情防控、生态环保、文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汇聚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合力。
岳阳经开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建设。
搭平台 拓展文明实践活动阵地
走进位于岳阳经开区通海路管理处北港社区凯旋城小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暖心房、调解室、党员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儿童阅览室……在这里老人颐养天年,孩子玩耍嬉戏,文艺爱好者能一展才能。
“让老百姓多一点活动场所,真正地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学,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专属空间。”北港社区凯旋城小区党支部书记陈杰介绍,我们依托小区“红色驿站”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居民小区构建了“10分钟文明服务圈”,让文明实践活动延伸到了城市的每一根“毛细血管”,着力打通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在岳阳经开区,像北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这样集文化、教育、健康、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5个乡镇(管理处)文明实践所、45家村(社区)文明实践站,基本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自2020年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以来,岳阳经开区以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为基本阵地,依托利用“红色驿站”、图书室、村民礼堂、综合文化中心等,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按照“实用、能用、管用、好用”的原则提升建设标准,坚持“一室多用”,为辖区居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参与文明实践提供有力阵地支持。
在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过程中,该区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引领新时代文明风尚的主抓手,以平台依托,结合各地实践情况,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在宣传中教育群众,在服务中凝聚群众,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为了解百姓需求、解决百姓困难的“接地气”的文化阵地。2021年,全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00余场次,参与的志愿者超6000人次。
岳阳经开区聚焦创新志愿服务机制,整合公共服务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组织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强队伍 织密志愿服务网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为此,岳阳经开区聚焦创新志愿服务机制,整合公共服务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组织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动队伍建设社会化,做到有人员、有管理、有项目、有服务。
“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经9年了。近几年,我深切感受到大桥社区无论从文明程度还是卫生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为自己也能参与建设和谐文明社区中,为文明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感到非常开心。”岳阳市先天下公益协会常务副会长毛惠芳说。
岳阳市先天下公益协会拥有150余名志愿者,自2014年入驻通海路管理处大桥社区以来,每年举办各类接地气、惠民生志愿服务达80余场次,活动涉及文艺汇演、文明劝导、孤寡老人、孤残家庭、留守孤儿、困难学生,惠及群众上万人。
“您好,我是木里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想了解一下您现在已经接种第几针疫苗了?”4月25日,木里港管理处50余名党员志愿者走村入户,在疫情防控加强针接种中亮身份、亮行动,开展“敲门宣传行动”“接送护航行动”,积极引导村民前往流动接种点位进行接种。
“接种疫苗是好事,现在不仅‘家门口’就可以打疫苗,还有志愿者专人专车接送我们,真是方便又贴心”。木里港社区87岁的老党员刘茂盛感叹道。
群众有需求,志愿有行动。岳阳经开区用好党员、青年、巾帼等志愿者力量,一方面积极引进发展社会化专业型志愿服务组织走进社区,提升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化、专业化、制度化水平。另一方面,各乡镇(管理处)根据本地特色和优势自主培育了“满天星志愿服务队”“8090志愿服务队”“木兰巾帼志愿服务队”等一批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品牌,扎实推进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示范点、志愿服务示范点(基地)提升打造项目,通过多方联动、整合资源,让志愿服务在社区(村)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把志愿服务常态化带进基层、带进社区、带进家庭,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落实保障措施,壮大服务力量。为切实把关爱志愿者落到实处,岳阳经开区还将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资和政策支持。同时,建立完善褒奖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予以推选表彰,宣传表扬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培育志愿文化,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打造儿童活动中心。
优服务 点亮民生“微幸福”
如何点燃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岳阳经开区对接群众生活需求,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队伍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每天下午,随着小学放学铃响,康王乡长石桥村儿童活动中心“七彩小屋”就开始热闹起来。放了学的孩子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来到活动中心。儿童中心设备齐全,市外有篮球场,市内有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台,教室内环境舒适,书桌、黑板、空调、共享图书柜等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做作业、看书、做游戏,现场还有志愿者老师辅导。
“平常会经常开展一些兴趣课堂、科学活动和户外实践活动。我们已连续5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暑期防溺水等有益身心的志愿活动。”儿童活动中心负责人刘圆介绍。“七彩小屋”原本主要针对的是村里的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的小朋友,后来名气越做越大,许多家长看到村里有个这么好的平台,也想把孩子送过来。现在中心有20多个孩子,3个志愿者老师。
在康王乡,像刘圆这类志愿服务者还有很多。为更好地参与治理,服务村民,康王乡以“党员干部+经济能人+退伍军人+”为主体,组建了数量充足、成分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满天星”志愿服务大队,红马褂、红袖章遍布疫情防控、扶贫助残、代办服务、无偿献血、文明祭扫、禁毒宣传、净化家园、文明出行等各个领域,用“一件件实事”编织“民生福祉网”。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近年来,在岳阳经开区,每年3月都会开展学雷锋月系列活动,经常见到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或俯身捡起卫生死角里的垃圾,或对过往群众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在清明节,为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们会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同时,志愿者服务队也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群众家庭的常客,通过定向结对,给予他们生活照料、心灵关爱、应急救助等帮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的党员志愿者迅速集结,坚守在各社区,认真做好排查员、信息员、守门员,成为防疫一线的生力军,用顽强的坚守和勇气传递着力量和温暖。
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弘扬志愿精神永远是文明社会的主旋律。接下来,岳阳经开区将继续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凝聚了更多向上向善力量。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陈砂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