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岳阳2月10日讯(通讯员 杨敏芝)防控疫情,党员先行。平江县余坪镇广泛发动,全面动员,全镇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他们或是耄耋老人,或是家里顶梁柱,或是妻子,或是儿女,但在抗“疫”一线,他们只有一个共同身份——共产党员。
没有岗位职责,但形势严峻我无法袖手旁观
泉源村的老党员姚红光和新党员姚随意被人们称为“黄金搭档”。“六级隔断”期间,他们同时“参战”,志愿值守卡点;当主干道路不再设物理隔离时,他们主动以“人防”代替“物防”。手脚麻利的姚随意负责对过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登记并发放防控指南;能说会道的姚红光则负责宣传劝导,反复提醒群众少出门、不串门。对那些爱打麻将的村民,他会半开玩笑地说:“今晚不会去‘自寻短见’吧?”而一入夜,他们二人又自发进行巡逻,深入各户,查看有无聚赌现象。”你们不要命,不要害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发现有村民在家围堆打牌,他们总是苦口婆心地劝散,话语粗糙却深入人心,透出的是浓浓关切,让许多村民深受感动、倍感愧疚。
宋塅村刘彬,大年初一就随支村两委一同加入战斗,他值守卡点、带头捐资,同时宣传防控知识,将聚众村民一一劝散。当县乡主干道路取消硬质隔断后,村民警惕性下降,路上竟有人围堆聚集、晒太阳,他急忙自费制作一些宣传标语和横幅悬挂在显眼位置,同时用手机将疫情危害、如何防控等知识制成录音,用大喇叭在全村循环播放。因为卡点取消,他不必日夜值守,但却依然闲不住,开始一户户的“串门”——反复告知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给人们“紧发条”,叮嘱他们少出门、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不聚赌。
没有雄厚财力,但物资匮乏我不能无动于衷
党员李卫东向党支部捐款。
面对疫情,稻竹村女党员王解先最早提出“捐资救灾”。原本,她只是志愿加入卡点值守。当看到群众连最基本的防护口罩都没有时,她便和同在卡点执勤的胡文新、胡阳春商议发动一场爱心捐款,几个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他们连夜发动爱心人士筹资,多方联系口罩、消毒液等急缺物资的供货途径。第二天一早,他们用筹到的4500元现金,购买了1500个口罩,每户村民都分到了2个,解了燃眉之急。
事实上,王解先一直是行善义举“急先锋”。她是平江县萤火虫爱心协会副会长、余坪镇人大代表、优秀党员,曾多次组织和参与扶贫帮困、爱心捐赠、慰问特困群体等活动。她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汇民合作社,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让50多位贫困户实现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在这次的疫情中,她发动身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党员,共同募捐。截至目前,已筹资1万多元。
“虽然我帮的不多,但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爱,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2月4日上午,刚从值守卡点换班的志愿者李卫东,将1000元现金送到了范固村支部书记吴灿华手中。李卫东今年48岁,上有卧病在床的老母亲,下有三个年幼的儿女,生活压力很大。但疫情当前,他却第一个站出来带头捐款,还通过微信群号召村民加入到捐资救灾的行列中,短短几天,全村共筹到现金37000余元,全部用于给村民购买物资和消毒液等防护物品。
没有太多技能,但哪里需要我必定竭力所能
鲁新桃为守卡值班人员送餐。
2月6日凌晨6点,新庄村支委委员鲁新桃被一阵闹铃声唤醒,她赶紧披衣起床,将熬好的粥、煮好的鸡蛋和洗净的水果一一分装、打包,骑着一辆女式摩托车,给值守的工作人员送餐。天空飘落的雨水,浸湿了她的衣服,但是“爱心餐”却依旧干爽、温暖。送餐后,她顾不上擦擦身上的雨水,又继续前往集镇为村民采购物资、领取快递。夜深了,她还要围着家里的大锅,给值守人员准备宵夜。“值守干部们加班加点、彻夜值守,早饭和宵夜经常是靠泡面解决,有时晚饭也顾不上吃,看着就心疼……天这么冷,得给他们做点热乎的。”她笑着说。她总觉得,与坚守一线的许多党员干部相比,自己的工作谈不上伟大,也算不上艰难。但她却不知道,那一碗粥、一口汤其实是支撑一线“战士”们始终坚守,不可或缺的温暖。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杨敏芝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