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芳(左)现场指导。
全程机械化收割。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罗玲 岳阳报道
10月10日,在岳阳县筻口镇潼溪村成片的稻田里,4台大型收割机欢快地吞吐稻穗,6台拖拉机来回穿梭,现场景象一片繁忙。
眼下正是晚稻收割的时节,正在田边指挥收割的董敏芳告诉记者,这一片上千亩稻田都是她承包的,每天机械收割可达200多亩。
从职业白领到职业农民
董敏芳原是一名高薪白领,后转型为一名职业农民,现润升水稻合作社、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董事长。
“新时代的农民种田,脚不下田,谷不落地,全部可使用机械化完成所有程序,让农民彻底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2013年董敏芳怀着这样的信念毅然辞去了在 广东的高薪工作。
回到家乡后,董敏芳先后投资1600万元成立了“岳阳县粮食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中心”, 在潼溪村、大塘村流转耕地4300亩。 2014年7月,她联合多名种粮大户及本地农户成立岳阳县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社,2015年初又成立了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种植的3568亩水稻共收获水稻2800多吨,年销售收入约800多万元,平均每亩增收400元以上。
几年的探索和努力,董敏芳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让农户对她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大长村贫困户廖长勇就是其中一个。他起初对这个大城市来的白领“不感冒”,但是在董敏芳的帮助和带领下,原本揭不开锅的家现在一年纯收益也有一万多,廖长勇对董敏芳竖起大拇指,“以后我就跟着董总干!”
“乡亲的信任是我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希望带领家乡人民致富,加快本地农民向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董敏芳对记者说。
董敏芳长期研究业务知识,努力对接政策,并成为了一名省人大代表。通过多年的打拼,董敏芳的合作社已成为岳阳县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农业合作社,育种机、插秧机、拖拉机、烘干机、SP自动化育秧苗床等机械设施一应俱全。
科技种田 “人在美国都可以种上千亩水稻”
如何让农民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科技种田,提高种田效率?董敏芳做了很多尝试,最终找到了破解之法。
记者跟随董敏芳来到润升水稻专业合作生产基地,诺大的基地却见不到几个工人。只见装满稻谷的拖拉机进入厂房过磅后,直接将稻谷自卸在稻谷提升井旁,等候在旁边的铲车将散落在周边的稻谷推向提升井。董敏芳介绍,她们建有一座日处理能力200吨的粮食烘干塔和4条日处理能力15吨的小型粮食烘干线,刚收割的稻谷进厂后,通过直接烘干,再转运到粮食储存仓,整理好的粮食出库时,通过机械运输带将粮食直接送到卡车上装车,整个流程操作简单,仅需3名技术员就可以完成。
传统的种田需要人亲自下地;如果上百亩的,还需要雇佣几十名农民,否则基本上完成不了。另在赚钱这一块还很难说。
从2013年开始,董敏芳截止机械化作业、现代化灌溉技术、植保无人机,机械育秧等开始现代化种田。当下,董敏芳4000多亩水稻都实现不用下地,全程机械化,工人也只有几个人。
“现在我们种田脚不脱鞋,谷不落地,从春种一粒谷到秋收万颗子全程机械化。”坐在办公室的董敏芳“我们的渠道到田间都预埋了暗管,低压灌溉农田设计成APP,只要打开手机联上网,即使人在美国,拇指轻按手机,可实时查看水位情况,完成禾苗灌溉需求指令任务。”
与此同时,董敏芳在育秧、综合防治上实现突破。
“以前人工洒水不均匀,现在的智能育秧系统让育秧精准度大大提高了。”董敏芳告诉记者,用了智能系统后,现在每年可为2000亩水稻田提供秧苗,秧苗盒子改用可回收可反复使用的硬盒自动上插秧机,不再像过去抛秧用的薄膜满天飞。
在治虫施肥方面,采用全程植保无人机,无人机定航施药,针对性强,不重复不遗漏,既省工省时,又能起到减肥增效的作用。
谈到未来发展,董敏芳表示,将继续完善粮食全产业链服务内容,进一步开发土壤改良、建设大米加工厂等工程,开展绿色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打造“田味”“田宝宝”等农业品牌。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罗玲
编辑:钟保
本文为岳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