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砂 通讯员 彭柳 李倩 岳阳报道
江湖之上,湘味源起湖南湘阴。

11月14日,“湘阴好物”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上过天”的樟树港辣椒、膏腴丰美的鹤龙湖螃蟹,酸爽清香的湘阴藠头、肉质如玉的杨林寨食用菌……11月14日,“湘阴好物”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重磅发布,首批共有30家企业的105款产品正式入选。这些既有“颜值”又有品质的特色农产品,一亮相便吸引了无数目光。

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现场,“湘阴好物”馆成为全场焦点,强势“圈粉”。
事实上,这款县域特色品牌的亮相并非偶然。
近年来,岳阳市聚力打造“垄上岳阳”全域全品类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牵头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体系建设。而“湘阴好物”的顺势而出,正是这场品牌战略在县域场景的鲜活落地与深度呼应。
“一山四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湘阴,自古就是盛产“好物”之地。这不仅源于长年累月的历史积淀,更得益于品质为王的硬核赋能。

湘阴鹤龙湖镇水产养殖业发达,成片的水产养殖池煞是壮观。郭雨滴/摄
“湘阴好物”,以“品”为先。
该品牌绝非普通农产品集合,而是湘阴优质农产品的精华荟萃,凝聚着一方水土的匠心与诚意。它由湘阴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既是赋能全县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更是撬动农业产业迭代、实现战略升级的关键引擎。
为了让“好”字名副其实,“湘阴好物”构建起“品质安全+地域锚定+全程可溯”三重保障体系,推动产品质量标准化、品质保障常态化、品牌形象统一化。同时,通过搭建全流程信息化溯源系统,为每一份产品筑牢品质信任防线,真正实现全程可视、必检合格、源头可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湘阴县樟树镇辣椒种植基地。
“湘阴好物”,以“牌”为魂。
作为千年古城、左公故里,湘阴深掘农产品品牌的历史底蕴与独特价值,让每一份“好物”都带着文化的温度与品牌的力量。
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滋养出湘阴“湖南水产第一县”“湘味食材原产地”的美誉,“鱼蟹满仓”的丰饶图景,正是这片土地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而肥沃的冲积平原孕育出辣椒的嫩、藠头的酸、稻米的香,则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食不厌精”的味觉追求。
立足这份得天独厚的天赋,湘阴县精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逐步构建起以樟树港辣椒、三塘藠头、鹤龙湖蟹虾、杨林寨食用菌和精品粮油为代表的五大核心产业矩阵。而南湖干菜、石塘黄土萝卜、福多多猪肉、长康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更如繁星点点,共同织就湘阴物阜民丰的锦绣图景。
目前,全县“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已达119个,建成6个省级绿色食品基地。其中,樟树港辣椒被纳入湖南省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品牌价值持续攀升。

工作人员正在电商直播间推荐湘阴特色农产品。
“湘阴好物”,以“销”为路。
为让田间地头的新鲜滋味,稳稳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湘阴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省内省外联动的立体销售网络,让一批带着湖湘烟火气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岳阳、香飘全国。
线上,通过运营微信小程序、“湘阴好物”APP及社区团购平台,并配套建设湘阴仓、长沙仓两大分拣物流中心,织密物流配送体系;线下,精准对接长沙高端消费群体,围绕高品质社区与商圈布局品牌形象店,同时推动产品进驻盒马、永辉等知名商超,以及华天酒店、徐记海鲜等餐饮渠道,实现从产地到终端的无缝衔接。
一个“好”字,朴实无华又直抵人心。如今,越来越多的“湘阴好物”从线下走到线上,从地方走向世界。
樟树港辣椒年产1.2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7.6亿元;鹤龙湖蟹虾养殖规模达3.57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1亿元;三塘藠头总产量达3.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一件件“好物”强势出圈的背后,彰显的是湘阴独特的风土人情,更涌动着求新求变、向上生长的蓬勃活力。

湘阴县域全景图。
“‘湘阴好物’,源于原生态的馈赠,成于高品质的守护,志于大市场的共赢。”湘阴县委书记刘世奇表示,将持续打响品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收益惠及广大群众,打造产业发展新标杆、乡村振兴强引擎。
从湘江尾闾的浩荡气象,到湖湘文脉的浸润滋养再到现代科技的智慧赋能,湘阴这片土地正以最鲜活的姿态,诉说着“江湖之上,湘味之源”的千年传奇。
而这底蕴与活力,也让洞庭沃野间的丰收故事,正因此越讲越精彩。
来源:红网
作者:陈砂 彭柳 李倩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