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4日岳阳讯(通讯员 晏可慧)巴陵胜境,法治潮涌,在岳阳市云溪区推进法治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一支由23名法院退休干部组成的银发劲旅熠熠生辉——他们就是岳阳市云溪区人民法院退休干部党支部。
这支平均年龄超60岁的老同志,如苍松翠柏,始终挺立在法治建设的第一线,他们奔走于基层的各个角落,让法治的精神在调解室、校园、社区与乡村之间蔚然成风,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银发赞歌。
“老将坐镇”解开群众心头结

“银发调解员”陈映波开展上门调解。
“多亏了您的调解,这笔钱才能这么快到位!我们十几个工友的辛苦钱总算有着落了。”农民工代表张师傅紧紧握住“银发调解员”陈映波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这起劳务合同纠纷,在陈映波连续三天的耐心调解下,成功化解在诉前,被告当场一次性履行了12万元。
陈映波退休前专攻民事案件二十余年,处理过上千起类似的纠纷。在详细了解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后,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案件按照正常程序进入诉讼,不仅需要耗费数月时间,还要承担高昂的诉讼成本,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最终导致“双输”的局面。
“既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要考虑企业的实际困难。”陈映波在回忆调解过程时说道。第一次调解时,双方情绪激动,原告方坚持要求立即支付欠薪及违约金,而被告公司则表示资金周转困难。
面对僵局,陈映波没有气馁,他分别与双方进行背对背沟通,从法律规定到企业经营实际,从工人权益到长远发展,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提出了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被告公司一次性支付12万元欠薪,原告方放弃部分违约金诉求。
“很多矛盾纠纷就像打结的绳子,不能硬拉,要找到解结的方法。”陈映波微笑着说,我们这些老同志经历过各种类型的案件,更懂得如何在诉前阶段就把矛盾化解掉,这样既减轻了法院的办案压力,也实实在在地帮助了群众。
法润童心 薪火相传育新人
“同学们,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像什么吗?就像一把大大的保护伞,为你们的健康成长遮风挡雨。”在一次普法活动上,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张洪泉的生动比喻立即引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几十双明亮的眼睛齐刷刷地注视着他,期待着接下来的课程。
这堂别开生面的普法课上,张洪泉用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孩子们讲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当他讲到网络保护时,特意准备了一个互动环节:“如果有陌生人在网上向你要个人信息,该怎么办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不仅要告诉孩子们法律是什么,更要让他们明白法律为什么重要。”张洪泉在课后表示。

退休法官陈平为干警子弟进行书法授课。
而在另一场专门为干警子弟举办的书法特色课程上,退休法官陈平展现出了另一番风采。只见他铺开宣纸,凝神聚气,挥毫写下“法安天下”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孩子们围在他身边,目不转睛地观看着每一个运笔的细节。
“法律就像书法一样,都有其规范和框架。”陈平耐心指导着孩子们运笔,“我们在规范的框架内,才能写出漂亮的字,同样,在法律保护下,你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他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书写“法”字,一边讲解这个字的结构特点,一边讲述中国法治的传统与文化。
干警子弟小水展示着自己书写的“法”字,兴奋地说:“今天的课让我明白,爸爸妈妈从事的司法工作是多么神圣。我以后也想当一名法官!”这样的反馈让陈平倍感欣慰。他知道,法治的种子已经在这些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银发”生辉 司法温情暖民心

银发志愿者姜秋萍下乡走访,为村民讲解法律知识。
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落,李晓霞等几名银发志愿者正用亲切的乡音为村民们讲解着法律知识,通过“走访收集需求、上门精准服务”的新模式,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家常话”,为乡村法治建设注入温暖“银色力量”。
与以往“大水漫灌”模式不同,此次志愿活动的核心在于“精准”。银发志愿者们首先通过走访村干部、与村民拉家常,精准捕捉到当前农村最迫切的法律需求。
“我们发现,现在农村关于土地征收、邻里矛盾、老年人赡养、网络诈骗等问题比较集中。”退休老法官李晓霞说道,“过去我们讲民法典、土地管理法,可能村民觉得离得远。但现在我们针对他们遇到的‘借款条怎么写才管用’、‘征地补偿款怎么算才合理’、‘补偿协议怎么签才能保障权益’等具体问题,准备相应的‘法律套餐’,效果就好得多。”
“法律人要主动走出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服务民生。”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残疾人,志愿者们更是提供“上门服务”。
据统计,“银发调解员”已成功调解案件4589件,调解成功率达64.8%;退休老党员积极加入法院“云英”法治宣讲团,发挥政法“五老”作用,接待群众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余场。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司法工作要有温度。”张洪泉说,“我们这些老同志最大的优势,就是几十年积累的审判经验和群众工作方法。现在通过志愿服务继续发挥作用,这是法治精神的传承,更是老党员的不变初心。”
夕阳西下,忙碌一天的法院渐渐安静,但这些银发身影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经验与智慧诠释着“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忠诚与担当。
来源:红网
作者:晏可慧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