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9日岳阳讯(通讯员 刘炜 李琼)为切实提升社会公众反假货币意识与识假辨假能力,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9月以来,农发行岳阳市分行以“筑牢货币安全网 守好群众钱袋子”为主题,统筹辖内营业部及7家县域支行,紧扣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通过“阵地宣传+场景延伸+线上推广”三维发力,扎实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月活动,让反假知识“接地气、入人心”,累计覆盖群众超5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取得良好社会成效。
网点阵地:打造“沉浸式”宣传窗口
营业网点是反假货币宣传的“前沿阵地”。该行辖内所有机构均将网点打造成“反假知识传播站”,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方式,让客户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轻松学反假。
在岳阳分行营业部,网点LED屏7*24小时滚动播放“学习反假货币知识 维护自身财产安全”等宣传标语,大厅公共教育区整齐摆放反假货币折页、数字人民币手册,工作人员主动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讲解“看水印、摸凹凸、听声音”等实用识假技巧,结合“道具类假币”“互联网销售假币”等典型案例,提醒客户警惕新型假币陷阱。
汨罗市支行则创新设立“反假货币宣传角”,不仅摆放人民币防伪特征展板,还准备了真币与教学模拟假币供客户对比观察。柜面人员在客户办理现金业务时,会手把手教客户通过指尖触摸纸币花纹的凹凸感辨别真伪,累计服务客户超100人次,让“纸上知识”变成“实操技能”。
场景延伸:让反假知识走进群众生活
“大爷,您看这张纸币的水印,真币的水印清晰有层次,假币的要么模糊要么没有……”在平江县虹桥镇幕阜村的稻田边,平江县支行的“流动宣传队”正用方言向村民讲解假币识别方法。针对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老年人群体易受假币侵害的特点,该行摒弃专业术语,用“案例+实物”的形式拆解“小额假币混用”“假币调包”等常见套路,还分成小队走进菜园、农户家中,利用村民休息间隙开展“碎片化”宣传,累计覆盖村民300余人,让反假知识“走村入户”。
临湘市支行则将宣传阵地延伸至社区、商超、车站等人流密集区域。宣传人员携带宣传资料和教学模拟假币,在临湘市汽车站设立临时咨询台,向过往旅客、商户讲解假币处理流程——“一旦收到假币,千万不能再流通,要及时上交银行或公安机关,避免更多人受害。”同时,针对商户关心的“手机壳印人民币图案是否合规”等问题,工作人员现场解读《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引导商户自觉遵守规定,累计解答群众咨询150余次。
青少年是金融知识普及的重点群体。平江县支行走进城区小学,开展“反假课堂进校园”活动。针对低年级学生,工作人员通过动画短片、情景短剧,直观展示假币危害;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真假币找茬”游戏,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真币与模拟假币的区别,还现场演示如何用手机灯光查看纸币安全线。活动最后,学生们还领到了“反假知识手册”,成为家庭反假宣传的“小帮手”,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宣传效果。
线上赋能:拓宽反假知识传播半径
为突破地域限制,扩大宣传覆盖面,该行鼓励辖内机构积极拓展线上宣传渠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反假知识。
汨罗市支行在线上平台发布《人民币识假小技巧》《假币犯罪后果知多少》等图文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科普人民币检测手段、相关法律法规,搭配真币防伪特征实拍图,让网友直观学习识假要点,相关帖子浏览量超200次,不少网友留言“实用!收藏了”“终于学会怎么看假币了”。
岳阳县支行则充分利用员工朋友圈、客户服务群等私域流量,定期转发人民银行发布的反假货币权威文章、数字人民币使用指南。
针对9月15日至21日的全国网络防伪与反假知识问答活动,通过群推送、网点引导等方式,动员全行员工、客户、合作单位员工参与答题,累计动员答题人数超200人次,实现“以答促学、以学促防”,不断加深公众对反假知识的记忆与应用。
下一步,农发行岳阳市分行将以此次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建立反假货币宣传长效机制,把反假知识融入支持“三农”、服务乡村振兴的日常工作中,结合“秋收结算”等涉农节点开展季节性宣传,持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切实筑牢全民反假“防火墙”,为维护岳阳金融安全、守护群众“钱袋子”贡献农业政策性金融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刘炜 李琼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