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7日岳阳楼讯(通讯员 莫流洁 刘颖)近日,岳阳楼区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帮助七旬老人罗某追回拖欠20余年的购房款,令老人感激不已,专门送上一面锦旗以示感谢。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老人20余年购房款的追索历程,更折射出岳阳楼区法律援助中心“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应援速援”的坚定承诺。
今年以来,岳阳楼区法律援助中心锚定“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应援速援”目标,把“民之小事”作为“心之大者”。截至目前,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97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5万元,用专业与温情织就公平正义的守护网。
织密服务网络畅通便民“最后一公里”

值班律师接受群众法律咨询。
“我什么都不懂,多亏了你们上门帮忙,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家住冷水铺社区的李奶奶因外孙涉诉求助无门,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联系到了岳阳楼区法律援助中心。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中心迅速组织工作人员、援助律师和社区工作者主动上门,现场为其办妥全部申请手续。老人这句朴实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受援群众的心声。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法律服务,岳阳楼区法律援助中心着力构建“一公里法律援助服务圈”,形成区、街道(乡镇、管理处)、社区(村)三级联动服务网络:整合全区律师资源,推行“点援制”精准匹配群众需求;在20个街道(乡镇)司法所设立工作站,高效承接申请初审与转交;依托遍布157个社区(村)的300余名“法律明白人”,将政策宣传与申请引导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此外,针对高龄、重病、残疾等行动不便的群体,中心建立“预约上门、全程帮办”机制,确保法律服务全程畅通、暖心到位。
开辟绿色通道彰显服务“温度与速度”

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提供法律援助。
“我们缺乏法律知识,原以为维权会非常艰难,但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的工资终于有了盼头!”今年3月,农民工代表郑某在岳阳楼区法律援助中心办完手续后感慨道。他与9名工友被拖欠工资共计22万元,多次追讨未果,便尝试拨通法律援助热线。值班律师在电话中“火速”答疑,并同步为其预约线下“绿色通道”办理时间,实现“热线解答—预约受理—律师指派”无缝衔接。
次日,郑某带着工友们的委托材料来到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严格落实“一张清单、一次告知、一窗通办”的“三个一”服务标准,并同步启动“群体案件双岗制”——由两名工作人员并行录入信息,两名劳动争议专业律师同步介入,高效完成案件受理。
2023年至2025年间,岳阳楼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供热线咨询5000余人次,接待现场法律咨询7000余人次,对符合条件案件做到“应援尽援”。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中心持续畅通“绿色通道”,提供“上门办、网上办、就近办”的“三优”服务(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切实提升法律援助的可及性与获得感。
闭环管控质量筑牢案件质量“生命线”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接受群众咨询。
在“应援尽援”的基础上,岳阳楼区法律援助中心更致力于实现“应援优援”。该中心严格执行“全覆盖评查”制度,由专业评查小组每年对已结案卷进行逐一审查,从律师会见、阅卷、庭审表现到文书质量、归档时效及受援人满意度等各环节开展多维度考评,确保案件质量持续过硬,在全市案卷质量评估中合格率长期保持100%。
通过张贴“民生实事码上通”二维码、开展受援人回访等举措,中心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群众满意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从“能援”到“优援”,中心通过构建看得见、可追溯、评得细的“质量闭环”,努力将每一本案卷都打造成群众手中的“安心卷”、百姓口中的“暖心卷”。
8月28日,随着岳阳楼区综治中心正式启用,区法律援助中心作为常驻单位整体入驻,有效破解了过去群众寻求法律帮助“多头跑、进门难”的问题,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入驻以来,中心已接待群众咨询309人次,受理刑事案件20件、民事案件18件,综合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立于洞庭之滨,岳阳楼区法律援助中心承“先忧后乐”之古训,启“司法为民”之新章。这里,正以法治为如椽巨笔,以民生为万千卷帙,在新时代的宏阔背景下,潜心绘制一幅饱含温度与力量的壮美画卷。未来,这支法治先锋队将以更精准的“司法针灸”疏通群众淤堵,用更温暖的法治甘露浸润每寸土地,让公平正义的种子在岳阳楼区生根发芽,谱写出新时代的法治丰收长歌。
来源:岳阳楼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流洁 刘颖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