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欧阳林 岳阳报道
2300多年前,汨罗江畔,屈子行吟,以诗魂铸就华夏风骨;2500多年前,泗水之滨,孔子传道,以仁礼滋养文明根脉。北孔南屈,文化史上的“双子星”闪耀中国。
2025年5月23日,孔子第75代裔孙孔祥林与屈原后裔屈金星来到汨罗,共祭屈子,用泗水和汨水共同浇灌“中华诗歌圣树”,并围绕孔子与屈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展开诗意与哲思的碰撞。
孔祥林,儒家文化的当代使者,一生致力于儒学研究和传播;屈金星,楚骚精神的诗意传人,以诗赋为舟载楚辞之魂。“两位圣贤后裔的邂逅,不仅是一次血脉的相逢,更是一场精神的共振。今天,我将以一名‘汨罗江畔小学生’的身份,向孔先生和屈先生请教,与各位共品北孔南屈的智慧芬芳!”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吴广平受邀担任本次对话的主持人,他以幽默谦虚方式开场,将现场嘉宾带入一场南北文化的交响。
对话从“孔”与“屈”两个姓氏的文化溯源开始。孔祥林介绍,“孔”字本义“通达”,象征着儒家文化贯通古今的智慧;屈金星则解读“屈”字如汨罗江水,承载着楚文化的灵动与深邃。
“曲阜的杏坛与汨罗的骚坛,一北一南,孕育了中华文明的两条壮阔河流。”孔祥林描绘道,“周公制礼作乐,鲁国保存周礼,才造就了孔子这样的文化巨人。”屈金星则深情吟咏:“汨罗江是液态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脐带血!”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祥林分享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智慧,屈金星则以屈原“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教学理念进行呼应。
对话还深入探讨了两位先贤不同的“游历”精神。孔子乘车马“周游列国”,在现实中践行理想;屈原在《离骚》中“驾八龙之婉婉”,在想象中完成精神远征。
“先祖的周游是‘游艺’与‘游心’的统一。”孔祥林解释道,“在行走山水间体悟生命诗意,在现实观察中思考仁政理想。”屈金星则表示,“屈子的‘远游’是用想象丈量宇宙,寻找精神归依。”
对话尾声,两位先贤后裔为曲阜与汨罗的文旅融合献计献策,他们共同期盼,未来曲阜和汨罗能够联袂互动,深度拓展传统文化研学之旅,将两地建设成中国南北两大研学中心,以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这场对话,既是古圣先贤智慧的当代回响,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当天,孔祥林与屈金星还分别接过装有曲阜泗河水与汨罗江水的礼器,将这象征着南北文脉的母亲河水汇入青铜容器,共同浇灌屈子祠前见证无数文人骚客朝拜屈子的银杏树,象征着南北文脉的融合。
此次活动由湖南省汨罗市政协与山东省曲阜市政协联合主办。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曲阜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董洪波,汨罗市领导仇正勇、艾志军、向恩泽、张勇,汨罗市政协原主席彭千红,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吴广平及部分屈学专家、屈学爱好者等共同见证这一时刻。活动中,汨罗市人民政府聘请孔祥林为“荣誉市民”并授予聘书,两地政协主席互赠书籍。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林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