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平
晨光漫过冶湖的粼粼波光,钓友们的阵阵欢呼划破湖面。9月26日,2025中国路亚LCC巡回赛在岳阳临湘市江南镇冶湖正式开赛。作为经农业农村部(中国休闲垂钓协会)认证的国家级一类赛事,这场盛会不仅是国内唯一采用积分排名制的路亚自带艇赛事,更以首创的全数字化执裁模式惊艳亮相,标志着临湘在打造高端水上运动IP中迈出关键一步。
9月26日上午,“中国游钓之城·路亚运动地标”2025中国路亚俱乐部LCC巡回赛临湘站在岳阳市临湘市江南镇冶湖路亚基地赛事广场开幕。
“百招全不如一招鲜,一招鲜吃遍天。”当路亚钓竿划开晨雾,这句老话在临湘的土地上,正演变为县域经济的生动实践。面对争相追逐热门产业的浪潮,临湘并未陷入“什么火追什么”的同质化竞争,而是凭借区位禀赋与产业底蕴,认准钓具浮标产业深耕细作,着力推动“赛事运营、装备制造、休闲旅游、文化体验”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中国游钓第一城”亮丽名片。一条以“钓具+文旅”的差异化发展之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开阔。
临湘的“一招鲜”,根植于对自身优势的清醒判断。这里坐拥冶湖、黄盖湖等优质天然水域,更握有一张产业王牌——浮标年产超2亿支,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钓具年产值突破85亿元。当不少地区仍追逐新能源、大宗加工等热门赛道时,临湘专注挖掘“钓竿下的经济”:不贪大求全,而是将浮标制造这一单点优势,延伸为“制造+体验”的双链互动;不盲目铺摊子,而是把市场占有率转化为品牌话语权,坚定走向“中国游钓第一城”。这种“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的聚焦策略,使其成功摆脱样样有、样样平的发展困局。
赛事,成为临湘放大产业特色的关键支点。近年来,当地已举办“临湘浮标杯”等百余场垂钓赛事,单场赛事即可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飙升至95%,钓具销售额环比增长30%;年均更吸引超5万名钓友慕名到访,为地方产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这些赛事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浮标产品的体验场、游钓路线的推广窗、文旅资源的引流器——让钓友在竞技之余,亲睹浮标制作工艺,体验产业园实景,住民宿、品湖鲜,从而将临湘从“浮标制造大本营”升级为“游钓目的地”。
更难能可贵的是,临湘以“赛事+”思维推动产业链延伸。以二产钓具制造为基础、三产赛事为牵引,串联起旅游、民宿、餐饮、研学等多业态共振。冶湖钓场年接待超20万人次,还推出“垂钓+研学”课程;浮标产业园打开大门,变身工业旅游打卡点。一二三产围绕“钓”深度融合:钓具热销带动赛事人气,人气拉动消费,消费反哺品牌,形成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的正向循环。
此次国家级路亚赛的落地,既是对临湘特色路径的肯定,更是其向“体育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新起点。临湘志不在单次赛事,而是深谙“放长线,钓大鱼”的发展逻辑,致力于打造“体育IP激活产业创新”的样本——让赛事流量助推技术研发,借竞技热度挖掘“垂钓+生态”的绿色价值,使“一招鲜”从制造优势蜕变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从而加速“赛事流量”向“产业增量”转化。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临湘的探索为众多县域带来启示:发展未必追逐所有风口,而应找准自己的“唯一”。一些地方手握优质农产品却强推“大而全”,坐拥山水资源却重复建设“网红小镇”,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观临湘,锚定浮标制造、竹产业等本地核心特色产业,一门心思做精工艺、做细链条、做透市场、做活生态。从单一产品向百亿集群迈进,从产业优势跃升为地域品牌,恰恰诠释了“一招鲜”的深层智慧:不求多,但求精;不跟风,唯深耕。
当钓竿再次划破冶湖水面,临湘“钓”起的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鱼,更是县域经济“以特破题、以专取胜”的发展智慧。百招虽好,不如一招精深。唯有锚定特色、持续耕耘,才能让小产业撬动大市场,真正实现“一招鲜,吃遍天”。
来源:红网
作者:岳平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