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岳阳市岳阳楼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文化惠民、养老服务、城市更新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书写了一份温暖而厚重的民生答卷。红网岳阳站联合岳阳楼区委宣传部推出《幸福N重奏》系列报道,将深入一线,记录一个个鲜活的民生故事,感受发展脉搏中的民生温度。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潇今 岳阳报道
“快来村里活动中心,今天有演出!”9月25日上午8时30分,在岳阳市岳阳楼区康王乡长石桥村,61岁的村民易喜早早约上三五好友来到活动现场,一边等候一边用手机记录精彩瞬间。当天,2025年岳阳楼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这里举行。
《碧水新生》节目表演现场。
9点刚过,康王乡长石桥村村民服务中心前已人头攒动。歌舞表演《奔跑青春》、洞庭渔歌《洞庭船》、舞蹈《让胜利红旗高高飘扬》等节目轮番上演,赢得阵阵掌声。“我们采用‘理论+文艺’的形式,实现理论传播的‘落地’与‘出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谈及此次节目的编排,岳阳楼区文化馆馆长吴媚平说,我们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斗心声。
“《英雄赞歌》这个节目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村民彭岳凯是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观看节目后,他感慨良多,“表演者们身着红军军装,深情演绎,勾起了大家对老一辈艰苦奋斗岁月的回忆。”
活动现场,岳阳市新华书店还捐赠了上千册图书,内容涵盖农业技术、政治理论等多个领域,为村民送上“精神食粮”。新华书店工作人员丁泽平介绍:“这次我们特意挑选了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书籍,希望真正帮助大家提升技能、拓宽视野。”
村民熊胜祥前来咨询新品种水稻。
眼下正值水稻收获季节,农技展台前围满了村民。71岁的熊胜祥凑近身子,与岳阳楼区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李再强聊得火热,从抗病性到亩产增量,专家讲得细致,熊爹听得入神。听到新品种“盛优玉丝苗”每亩能多收200斤,老人眼里闪着光,心里那本账立刻清晰起来。“专家把致富的钥匙都送到咱手上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丰收的喜悦还在心头萦绕,而对未来的保障也已未雨绸缪。随着秋冬季节来临,禽类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一旁展台不仅准备了消毒剂,还发放了动植物防疫知识手册,帮助村民增强防控意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医疗区域中医、全科、慢性病管理医生为村民义诊。
医疗服务区的人流一波接着一波。61岁的刘秋艳去年刚做完甲状腺手术,近日伤口有些不适,义诊医生在仔细询问后,免费提供了药品和细致的健康指导。“这些宣传册对我们不常用手机的老年人太友好了!”刘秋艳满意地说。据康王乡卫生院副院长李巧梅介绍,仅一上午,由中医、全科、慢性病管理医生组成的义诊团队就接待了超百位村民。
不仅如此,服务更延伸至不远处的卫生院内,生化、心电图、B超等免费检查项目一应俱全。与此同时,红十字志愿者利用模拟人现场演示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急救技能,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守护。
近年来,岳阳楼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始终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作为服务基层、服务民生、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五位一体惠民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流动。
组织专业文艺团体深入郭镇乡、康王乡等偏远地区开展非遗展演、民俗巡游等活动,累计惠及群众7.74万人次;组建流动医疗队,为偏远村寨提供免费体检和慢性病管理服务,年服务量超8000人次;同时实施就业帮扶,举办专场招聘会42场,提供就业岗位12611个,促成就业意向2900余个……通过系统性资源整合,岳阳楼区“三下乡”活动已从最初的单项服务升级为集文化浸润、科技赋能、健康护航、产业扶持于一体的综合性民生工程,2024年群众满意度达98.6%,成为岳阳楼区最具影响力的惠民品牌。
时近中午,康王乡长石桥村上空炊烟袅袅,与活动现场的热情氛围交融在一起。书画展台前,易喜从书法老师手中接过墨迹未干的团扇,扇面上“平安喜乐”四个墨字缓缓晕开。她轻轻扇动扇子,笑着和朋友说:“这下好了,技术学到了,身体检查了,心里也踏实了。”一把团扇,扇出阵阵清风,也扇动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期盼。
来源:红网
作者:张潇今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