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日岳阳讯(记者 张潇今)近日,在岳阳市岳阳楼区小龙城数字产业园劳动争议调解室内,主播邓女士欣喜地向调解员展示手机上的工资到账通知。这起因传媒公司拖欠6名主播4.5万元报酬引发的集体纠纷,通过“劳动仲裁+工会”联动机制,仅用48小时便实现现金全额支付。这一高效化解案例,正是岳阳楼区创新“劳动仲裁+”工作法的生动实践。
巡回仲裁庭进小龙城数字产业园。
今年7月,岳阳楼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荣获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授予的“2024年度工作突出调解仲裁机构”称号。岳阳楼区创新“三道加法”工作模式,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劳动争议化解体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探索出可复制的“岳阳楼经验”。
“坐堂办案+上门普法”,服务零距离。在岳阳楼区北环路社区活动室,刚结束一场庭审的仲裁员,转身就为旁听居民开起普法课。“小店也要依法用工”“餐馆员工社保不能少”……现场解答接地气。结合快递装卸工小方工伤获赔等鲜活案例,既提醒劳动者提高维权意识,也督促新业态企业参保防风险。仲裁员们走出仲裁庭,深入社区、企业,目前,岳阳楼区22家基层调解组织已柔性化解争议80余起。
“单一调解+多方联动”,织密防护网。仲裁院携手工会,培训赋能基层调解力量。如今在小龙城产业园调解室,仲裁员、工会干部、企业调解员联合“坐诊”,一年来成功化解快递欠薪、平台扣款等纠纷百余件,更推动60余家企业建立内部调解机制。“现在员工投诉内部就能消化,上交的矛盾少多了。”一位电商公司调解员感慨道。
“裁审分离+标准统一”,终结了“翻烧饼”之痛。针对以往裁审尺度不一导致当事人反复诉讼的痛点,仲裁院与法院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对加班费计算等12类高频争议统一裁判标准。去年某超市20名员工追讨加班费,得益于新机制,裁决后企业主动履约。通过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成功调解指派案件90余件,重复诉讼率降至10%以下。“再不用来回‘翻烧饼’了!”职工代表点赞。
仲裁员在高校毕业生名企行活动中普法宣讲。
岳阳楼区还首创“仲裁+就业”服务模式,建立劳动争议与就业服务衔接机制,为离职劳动者提供“维权-培训-就业”全链条服务。数据显示,近三年岳阳楼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提升至74.8%,涉劳资信访量年均下降15.8%,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将持续深化‘劳动仲裁+’模式创新,努力打造基层劳动关系治理的示范样板。”岳阳楼区人社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加强新业态领域权益保障,让更多劳动者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张潇今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