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盛典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晓丹 田德政 平江报道
平江的风里,飘着山歌的余韵;平江的水中,含着戏曲的悠扬;平江的山里,存着尘封的红色记忆;平江的云里,藏着汨罗江的豪迈。
7月21日晚,由平江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主办的“守护文脉·点亮未来——平江县非遗传承守护者计划启航盛典”在平江县人民影剧院隆重举行。
平江民乐演奏。
平江是蓝墨水的上游,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据了解,平江县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36项。其中,国家级1项为九龙舞;省级8项,包括平江花灯戏、平江民歌、平江皮影戏等;市级5项,如古琴艺术(九嶷琴派)、天生术制作技艺等;县级22项,有长扣拳、平江道场、孔子义学堂等。
启动仪式在平江民乐的鼓乐齐鸣中拉开序幕。跳动的鼓点、清脆的锣声,动听的平江民乐融山歌野调之灵,奏响了湘东北大地的生命礼赞。
平江民歌表演。
而平江民歌、平江皮影戏、平江花灯戏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精彩表演,更让现场气氛一次次嗨到爆表。
平江民歌以方言为魂,生活为韵,既承载着湘东北的文化基因,也是当今文旅融合的鲜活案例。原生态歌手胡淼森用最质朴的嗓音,唱响平江的山水情怀,一曲《要当红军不怕杀》更展现出革命老区平江难以磨灭的红色基因。
平江皮影戏的后台操作。
平江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钟志远与他的师徒传承团队,则带来平江皮影戏剧目《东郭先生和狼》。一块白布、几根竹竿,光影交错间的古老演绎,尽显“光影活化石”的不朽魅力。
平江花灯戏市级传承人何重阳等带来《张三守家》的片段表演。平江花灯戏起源于宋元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其声腔体系、表演形式独树一帜。2006年平江花灯戏成功申报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平江花灯戏表演。
本次活动不仅致力于非遗传统的发掘与保护,更在公益小天使与市民间架起跨越古今的传承之桥。承办方之一的平江县萤火虫志愿者协会,深耕爱心助学、青少年教育、敬老助残、环保等公益领域十余年,其重点品牌项目“平江公益小天使”也参与其中。当公益小天使携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同台献艺,生动展现了一场文化接力,彰显出坚定的文化自信。
“守护文脉·点亮未来”,唯有代代相继,让传统与现代共鸣,方能携手点亮非遗的未来之光。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田德政
编辑:刘良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