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建引领,聚力聚心。基层党建如何加强,“人”是重点,“做”是关键。
近日,红网岳阳站联合云溪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推出系列报道《党建三促的云溪实践》,聚焦云溪区党建促厂港地互融共进、促工业提速增效、促乡村振兴“三促”主题工作,讲述云溪区基层党建“党建+”的实践成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小雨 岳阳报道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更是干事创业的沃土。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为减轻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负担,更好地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云溪区路口镇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持续推进基层松绑减负,引导镇、村干部把减负腾出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用到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带动经济发展上,为乡村振兴积势蓄力。
近日,记者走进云溪区路口镇多地,实地探访基层减负背景下,党建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形成强大合力。
提质增效 减负成果切实转化为惠民实绩
云溪区路口镇枧冲村青山如屏,绿水如带。
在华夏大地普受高温炙烧的8月,走进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枧冲村,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细风窸窣,蝉吟蛙唱,一片祥和。
烈日下,枧冲村党支部委员苏丽正在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们的近期生产生活情况及实际困难,帮助村民纾困解难,并向他们宣传相关惠民政策。
枧冲村党支部委员苏丽在帮助村民填写困难救助申请表格。
“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之后,大会变少了,工作量变少了,每天有更多的时间下组入户走访,为村民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在村民家中,苏丽帮助村民填报完困难救助申请表格后告诉记者,入户走访拉近了干群距离,实打实的服务真正惠及了群众,干部们收获的笑脸和点赞愈来愈多。
枧冲村党支部书记丁观伟介绍,省、市、区级层面全面厘清了村级干部“应减之负”。省级层面取消村级组织不应承担或者没有能力承担的工作事项57项,市级共明确规定减负内容27项,区级厘清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明确村级组织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36项。
“减负”不减服务。为村级干部“松绑减负”产生的具体实效和成果,群众看得见、更摸得着。
“我们村社会救助方面实现了残疾人群、低保户、重病户、监测户、已脱贫户五类人群全覆盖。”丁观伟说,村上的党员干部会与区卫健局选派的工作人员定期前往这五类人群家中开展慰问救助工作,为他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村干部在帮助吴金连老人进行线上申请。
枧冲村乔家组老人吴金连今年已有84岁高龄,此前因意外摔伤后导致肢体三级残疾,行动不便,需要申购新的轮椅等辅具,党员干部经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后帮助老人进行线上申请。原本需要到医院和相关部门提交资料,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办理。
擎拳撑脚 赋予乡村振兴新动能
基层减负赋能的作用还在于让干部们得以从“文山会海”中转身投入乡村振兴的建设一线。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振兴。
枧冲村百亩猕猴桃产业基地。
枧冲村有流转土地100亩,经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村民代表等多方共同调研商榷后,于2021年2月将流转土地全力打造成百亩猕猴桃产业基地。在开展并完成猕猴桃基地标准化、高产化建设后,猕猴桃长势喜人。
驻村工作队干部在观察猕猴桃生长情况。
“今年,猕猴桃产业基地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8.5万元左右。”丁观伟说道。
路口镇黄皋村盘龙山油茶基地。
乘着基层减负的东风,路口镇另一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黄皋村的油茶产业,绿了山头,美了生态,也让当地百姓富得“流油”。2023年,黄皋村盘龙山油茶基地带动路口镇约850户农户就业,共创收1600万。
产业兴旺的背后,离不开党建引领。
“我们主要采取‘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推动规模种植、集约经营。”黄皋村党支部书记沈春明介绍,盘龙山基地有2191亩油茶,每年油茶籽的平均产量能达到489.46吨。
有了油茶化身“金果果”的成功经验,黄皋村开始研究新的“致富经”。
2016年,村委会牵头与返乡创业青年党员邱德信等人共同创办黄皋艾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2000多平方米加工基地,保底收购150多户农户种植的1200多亩艾叶,发展艾叶种植和深加工。
黄皋村艾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艾条。
2021年,黄皋村艾叶产业销售额达3600万元,同比增长38.46%。2022年,艾叶种植合作社入社农户220名,带动上百名村民就业。目前,艾条、艾绒、洗浴等10多个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在示范作用下,路口镇各村(社区)纷纷探索实践“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打造特色产业,让人民的腰包越来越鼓。2023年,路口镇财政总收入达到7414.14万元。
乡村振兴的美妙乐章持续在田间地头奏响回荡,一张张淳朴脸庞绽放出明媚笑颜,展望着更加幸福的明天。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
作者:向小雨
编辑:钟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