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这个形容艰苦创业的现代成语,最早是对楚国建国历程的描写。周王封地时只给了楚先王熊绎五十里地,他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裳四处开辟山林。在历代楚人的不懈努力下,这个子爵小国最终成为“南卷沅湘,北绕颍泗,西包西蜀,东裹郯邳”雄踞五千里的超级大国。
每一个区域性精神气质的形成,都有其具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的深刻烙印。论及湖湘本土精神气质的早期建构,避不开的便是荆楚文化和屈原影响。纵观历史,洞庭湖南虽为一片稻壮鱼肥的膏腴之地,却很少被视作逸豫逍遥的康乐之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湘人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有一种忧患意识。
战国初期,湖南地区正式纳入楚国的管辖范围,并设立了行政区。著名湖湘学者、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佳明授课时说,湖南人是楚人,屈原是楚人,屈原就是我们的乡亲。屈原,这位旷古无两、超轶绝尘的著名“乡亲”,奠定了湖湘文化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精神骨架。
战国后期的“C位”,是秦、楚两个超级大国。其中秦国作为后起之秀,竞争力最为强劲。六国“合纵”,推举楚怀王作为合纵长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秦国则以“连横”应对,与各国独立结盟。弱国无外交,余下各国为了保全自身,时而合纵、时而连横,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朝秦暮楚”。
同时,一大批纵横家、谋略家崛起,游走在各国之间追名逐利。他们不讲忠诚与背叛,只论以聪明才智换取个人利益。有执掌六国相印的政治掮客苏秦、信仰“舌在事成”的大说客张仪等代表人物。
屈原与他们是硬币的两面。生于楚,长于楚,一生便忠于楚。风华正茂时,他凭借渊博的知识、经世的方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故都迟暮时,他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流放沅湘十余年,屈原留下了大量的诗,甚至把生命也留在这里。沅江边的渔父曾劝他,那沧浪之水啊,要是干净,你就拿来洗帽缨子;要是不干净,你就拿来洗脚。要懂得“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执着于净化整片水域而自讨苦吃。
屈原一方面情感上钟爱他的国与君,另一方面理智上要坚持心中的真理,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他以死证明,纵使世间百般污浊,唯有自己的灵魂依旧可以做到白璧无瑕。
贾谊、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秦观,千百代学士文人到了湖南,没有一个不朝拜屈原、歌颂屈原、纪念屈原。周敦颐、王船山、魏源、曾国藩,湘人尤是热衷注释、品读、出版屈原作品,阐发屈原精神。在国家遭遇危机、面临改革困境之时,人们越是怀念爱国忠贞、能力卓越、才华横溢的屈原以及他的求索精神。
日月高悬,千载一瞬。屈原的崇高理念与刚烈气质合为一体,隔着世世代代的光阴与通人达士遥遥相望,成了中国古代最具湖南标识的文学母题之一,在湖湘大地的悠然徘徊,绵延出独具一格的历史文脉,为后世湘人的开拓进取、砥砺倔强,灌注源源不绝的动力。
参考资料
郑佳明:屈原与湖湘文化
朱汉民:屈原与湖湘士人人格建构
陈先枢:论湖南人的精神
朱汉民:“湖湘”文化地理标识的源起与成型
朱汉民: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基因
陈振会:屈原的求索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出品人:贺永祥
总策划:肖世锋
策 划:陈海波
监 制:陈 彦、刘明珠
文 案:陈加宁、陈星晓
剪 辑:李静怡、高国栋
美 术:佘履安
配 音:张 盟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 陈加宁 陈 星晓 李静怡 高国栋 佘履安 张盟
编辑:张俊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