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为家乡立传 ——评长篇报告文学《碧水润君山》
2023-04-25 21:29:34 字号:

为家乡立传 ——评长篇报告文学《碧水润君山》

微信图片_20230425203907.png

红网时刻岳阳4月25日讯(通讯员 李望生)近读官学荣的长篇报告文学《碧水润君山》(湘潭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版),我眼前总会闪现出一位初长成的健美少女形象。“邻家有女初长成”。邻家与我隔湖相望,邻家女与我隔水而居,我看着她长大,看着她长成。邻家女临水而居,身穿用荷叶编成的衣裳,吃着用湖鲜做成的饮食,望着碧蓝的天空做梦,唱着蕴含水汽的歌谣,光着脚在冒油的湖滩上跳舞。一个转身,邻家女长成了一位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大姑娘。姑娘临水梳妆,天井山是她的侧影,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岛是她秀美的脸庞,而被长江与洞庭湖环绕滋润的沃土才是她丰腴婀娜的身体。她轻启朱唇在向世界诉说自己的成长经历,而官学荣无疑成为了她最忠实的记录者。

百度告诉我,君山区位于岳阳市西部,南环洞庭,北依长江,总面积623平方千米,2003年总人口23万人。君山区于1996年3月16日由君山农场、钱粮湖农场、建新农场、许市镇、广兴洲镇等组建而成……官学荣显然不满这个介绍,他认为:君山的历史源远流长,君山的文化底蕴深厚,远不是简单的介绍可以概括。于是,他开始重新审视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他开始重新研究当地的文化,他开始重新认识身边的人和事,他迈开脚步重新丈量这片他再熟悉不过的土地,他用近十六万字的篇幅,完成了他这次的研究。《碧水润君山》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不如说是一部君山区的发展史。

我认为,官学荣是有资格来书写这样一本史书(虽然是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出现)的。官学荣是个土生土长的君山人,他出生于这片热土,除了那几年的外出求学,他再也没有长时间的离开过君山,他在这片土地上当过农民,当过教师,当过校长,当过乡镇党委书记,当过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可以说,君山就是他“一生的事业”,更何况他还有手中的那支从没放下的笔呢!

我认为官学荣是有责任来完成这项事业的。这个责任不仅来自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他个人的经历,更来自一个真正有社会担当的作家的义务。官学荣一生喜好文学,特别是退休后,更是一头扎进文学创作之中,可以说是成绩颇丰。他现在不仅是省作家协会的会员,更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会员。说他是一位作家并不过分,可是,当一位真正的作家,那是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义务承担力的!

我们常说,写好一部报告文学作品,题材选择是关键,殊不知,题材选择其实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考察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考察着作者对事物的分析能力;考察着作者对人物的把控能力;考察着作者对书写对象的综合检测能力;考察着作者的学识、胆识和笔力;同时,也在考察着作者对他笔下出现的土地、万物的热情与关注。换句话说,一个作家,只有对他笔下的土地、事物爱得深切了,才会笔下生花,只有能顺利通过诸多能力测试的人,才能准确的选择到好的题材。无疑,官学荣做到了,因为他捧出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碧水润君山》,在我看来,是可以算作一部较为优秀的作品的。

君山无疑是块丰沃而且充满希望的土地。这里的土地有多肥沃,这里的文化就有多深厚。官学荣认为,要为君山立传,就必须跳出君山看君山。他首先把他的目光定在长江源头,是的,君山平畴不就是长江的馈赠吗?这种溯源,显然是官学荣以一个报告文学作家身份俯瞰家乡的第一眼。这一眼撑开了他的胸襟,笔墨自然就有了气魄。于是,君山的历史,在官学荣的笔下形成了一个过程(就如看着长江从我们身边流过),这个过程艰辛曲折,却又壮阔辉煌:这其中有围垸,有耕耘;有洪灾,有旱灾;有民众的壮伟,也有政治的演进;还有人与天斗的不屈(精神),也有人与自然和谐的妥协(科学)……

官学荣以一个学者的口吻告诉我们:“1998年是洞庭湖命运的一个分水岭”。其实,1998年又何止是洞庭湖命运的分水岭?这一年的特大洪灾不仅警醒了最高决策层,而且给整个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们亮出了红牌!“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这是共和国水利史上一次最慷慨最值得的付出,也是一项堪称伟大的德政。”我相信官学荣得出这个结论是有充分的理由,而且有其科学根据的。因为,他不仅是这项德政的受益者,而且是这项德政的践行者。

“1997年5月,我被安排到许市镇(君山区的一个中心乡镇)担任党委书记。”这是官学荣的自述。他以他一个土生土长的君山人、一个傍水靠山乡镇党委书记、一个自觉背负沉重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身份坦言:“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靠山吃山,傍水吃水的生存理念,造成了对绿水青山的过度开发与严重污染。”

生态的演变,说到底是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与延护的观念的演变。自然供养了人们,人们对自然应当给予精心的延护。这种延护是一项工程,这项工程绵长而难抑。在这里说“难抑”,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必须克服自身对自然无穷索取的欲望,取其可取,扩其实力,养其精神,这可能才是所谓的生态保护。在官学荣的笔下,围垸的艰辛与还湖的痛苦并不矛盾,前者在填饱肚子是第一要务的与天斗其乐无穷(精神),后者是在物质丰富后的遵循自然(科学),让作者欢喜的是精神的过程,让作者忧虑的是人类的生存!生态保护好了,生态(自然)自然会反馈人们以收获,作者在这里是俯瞰这个过程后的觉醒或者说是觉悟?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边的君山华龙码头,首倡“守护好一江碧水”;2020年12月26日,长江保护法得以通过;“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成为了全长江流域的共识。十年禁渔,渔民上岸,六门闸风干鱼不仅成为了一个誉满全国的品牌,而且成为了旅游打卡地;三年整治,长江大堤不仅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安全屏障,而且成为了享誉湘北的马拉松赛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君山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现代发展理念成为了君山人真实而生动的实践。”在这里我愿抄下一段官学荣的描述:“经过整治后的长江,让人耳目一新。走在长江大堤上,尽收眼底的是大江奔涌,鸥鸟栖息,江豚微笑,麋鹿奔跑;垸内,旷远无垠的田野,蔬菜、稻谷、河湖生机勃勃,水泥道路和硬化了的沟渠纵横交错,白墙红瓦的楼房鳞次栉比,它们共同组成了新农村精美的时代画卷。”

乡村振兴决不是一句口号,那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个行动的过程,承载了基层干群的艰辛与付出。官学荣给了我们这样一组数据:“自2018年以来,全镇(广兴洲镇)拆除长江垸内垸外砖厂3个,并全部进行了复绿。拆除长江岸线砂石码头4个、矮围3个,整顿客运码头一个,修复打造长江岸线高标准湿地一万多亩。同时对大堤压脚平台和全镇垸内2732栋25万平方米的空心房、偏杂屋、违建房、危险房和1680米围墙进行了拆除。改造修缮房屋2246栋25万平方米;绿化植树5万株,培护路肩112公里,路面‘白改黑’18公里;绿化镇村主干道63公里;清理大小沟渠185公里、渔塘193口;改厕682个。”这样的数据在《碧水润君山》中信手可摘。我相信,这一组组的数据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科学”,可在官学荣的笔下却充满了“色彩”。

君山的现在是令人振奋的,可我从官学荣的笔下看得出,君山人并没有忘记或丢弃伟大的抗洪精神,那种不屈的精神永远是君山人的体质内核!而以这种精神去保护好一江碧水,还人类一个自然的生态文明,则是君山人给当代人和后代人的一个科学表态了。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李望生

编辑:钟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