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牢记嘱托使命 守护洞庭生态家园——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五周年之际
2023-04-28 10:10:17 字号:

牢记嘱托使命 守护洞庭生态家园——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五周年之际

微信图片_20230428111736.jpg

仲春4月,苇荡青葱、湖泽交错的东洞庭湖湿地送走了超过15万只越冬候鸟,又迎来了麋鹿“新生儿”高峰。一片15万平方公顷的湿地成为“生态走廊”,草木葳蕤,生机勃发,充分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这心旷神怡的景致,来自总书记指引航程;这怡然自乐的画面,归功于洞庭湖畔奋斗者不负嘱托。5年巨变,是东洞庭管理者交出的“守护好一江碧水”时代答卷。

转变——

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的经典案例

微信图片_20230428111740.jpg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一碧万顷。湖东边有湖南面积最大的湿地——东洞庭国际重要湿地。100多种淡水鱼类、1186种植物以此为家,天然存在的多样生态环境,是江豚、麋鹿、候鸟、们向往的家园。

然而这里也毗邻湖南唯一的国际港口城陵矶港,一度因发展的冲动而企业林立、养殖兴盛,砂石采挖亦是湖区人常见的“生财之道”。5年前,这里的鱼类数量曾锐减至30余种、越冬候鸟不到10万只,江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面临生存危机。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岳阳,在华龙码头临江眺望,嘱托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

不负厚望,洞庭湖守望者们身体力行。五年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为美丽生灵营造和谐家园。

精准调优湿地保护规划。2019年2月获国务院批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不具备保护价值的人为活动密集区域调出自然保护区,把江豚活动区域调整为核心区,达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目前,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全力做好保护区整合优化工作,拟通过整合优化,将不具备保护意义和保护价值的低的建制乡镇、村庄、人口集中居住区、基本农田等调出保护区范围。

强化湿地保护法治保障。在省市两级人大的关心支持下,2019年3月1日,《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正式实施,填补岳阳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的空白。联合市中院、君山区法院建立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设立了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包括坚决办结了“1.18何建强及其团伙成员非法投毒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率全省之先。

精细呵护湿地重点区域。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全省率先对东洞庭湖候鸟种群数量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核心区大、小西湖及壕沟实施封闭管理,通过科学调控水位、禁止人员进入、禁止捕捞活动等手段强化有效保护。

保护区内的大小西湖封闭管理模式被国家林草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入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的十大经典案例之一。

治理——

全力打好“三大战役”

微信图片_20230428111732.jpg

“这5年,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邹毅毕业后一直从事湿地保护,后来参与退渔还湿工作,他见证了身边居民从最初不理解、到后来因各种珍稀动物而自豪、再到自发共同努力维护的历程。

如何用短短5年,就让保护区里非法狩猎、侵占湿地、枪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彻底杜绝?如何让公众的湿地和鸟类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如何让生态保护社会影响力从鲜为人知到全国示范?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力打好“三场战役”,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之路。

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攻坚战”。保护区借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绿盾行动”等反馈指出突出生态问题之机,全面停止采砂、实施禁渔、拆除非法矮围,天然水域全面禁止投肥投饵养殖,关停拆除违法违规企业128个、废水直排养殖场60多家、水上餐饮20余家,清除养殖网箱1300多个。

打好有效保护管理“阵地战”。保护区按照“分片分区、责任到站”原则,建立了一线管理站加生态巡护员一体巡护机制,日常巡护严格实行GPS航迹考核,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核心区实行封闭管理,建立无人机监控、重点区域视频监控、水上快艇巡查、人员野外巡查等立体式监控方式,构建起“水、陆、空”立体化综合巡护体系,严防破坏湿地生态行为发生。

微信图片_20230428111743.jpg

打好公众宣教“主动战”。保护区持续加大搭建生态保护公众参与平台力度。成功举办十二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让“大美洞庭 观鸟胜地”已成为国际国内响亮的生态宣言和闪光的生态品牌。以生态教材《八百里洞庭我的家》为载体,在沿湖各中小学开设生态教育课程。把握“世界湿地日”“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等时间节点,充分发挥江豚、麋鹿、候鸟“洞庭三宝”资源优势,持续加强媒体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为构建人与动物和谐关系,过去5年,湖南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持续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安排资金400万元,支持保护区范围内县市区政府购买野生动物致害农作物保险,同时,对区内及邻近保护区的乡镇、县市区政府进行直接生态效益补偿,补偿资金超30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

“三场战役”的胜利,让保护区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周边村庄等达成共识,形成保护合力。

生机——

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

微信图片_20230428111728.jpg

那个5年前污水横流、寸草不生的华龙码头,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今新生的,是“一江碧水、两岸美景”的网红生态景点“江豚湾”。

5年来,湖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系统开展华龙码头和林阁老区域湿地恢复和宣教基地建设,修复受损湿地300多公顷、整治岸线8公里、修复湿地洲滩28处。系统治理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变,以往受损湿地逐渐恢复成水草丰茂、景色秀美的福地。

重焕生机的不止“江豚湾”。5年来,湖南省争取并实施了5 类中央投资项目,投资金额达2亿余元,通过高标准开展洞庭湖湖区候鸟栖息地恢复、退养还湖、水系连通等生态修复工程。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人工修复杨树清理迹地近400公顷、退耕还湿200多公顷、恢复沉水植被130多公顷、候鸟栖息地恢复重建和湿地修复面积1500多公顷,有效扩大了自然湿地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稳步恢复。

水流汩汩,生生不息。时至今日,长江干流君山段水质已优于Ⅱ类水质,多年罕见的江豚成群回归了,频频再现“江豚逐浪”之景。

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区高标准开展的洞庭湖“空天地”一体化视频监控,在全国湿地保护区中具有领先地位。镜头下,2022年有29.7万只水鸟安心越冬,257头麋鹿肆意奔跑,白鹤、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种从“稀客”变为“常客”。在去冬今春的监控中,首次监测到白肩雕、小灰山椒鸟和赤嘴潜鸭。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守望者”们深刻认识到,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品牌,“守护好一江碧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作者系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童铮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童铮

编辑:钟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