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岳阳2月20日讯(记者 陈砂)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新春伊始,“中央一号文件”和春天一同如约而至,传递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春耕备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眼下,岳阳经开区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资储备、农机检修、农技推广等方面抓好落实,全方位多举措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稳定粮食生产,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不误农时不负春
好秧一半稻,苗好三分收。
天气渐暖,在岳阳经开区西塘镇岳彭村一片宽阔的土地上,一座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已经搭好,只等设备进棚、培育秧苗了。
记者走进其中一座育秧棚,棚内恒温恒湿装置、喷淋系统已配齐。“这些大棚,能给2000多亩水稻提供秧苗。”岳彭村党总支书记毛鹏自豪地说,“我们基地有催芽密室、育秧流水线设备等,是目前全市最大、设施最全的智能高效育秧基地,预计3月初可正式投入使用。”
完成水稻育秧任务后,育秧大棚就空出来了。毛鹏算起了“时间账”和“经济账”,一年下来大棚还有数月的空闲,可用来种植各类瓜果蔬菜,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隆隆隆!”2月10日上午,在西塘镇省级种粮大户任术伍流转的1800亩早稻种植土地上,挖掘机正在田埂上作业。
“春耕正式开始前要垒好田埂,这样能够保水保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产量。”任术伍说,合作社26台农机同时作业,一周便可全部完成垒田埂任务,为今年的春耕生产打下基础。
抓好春耕备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
当前正值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全区年度粮食生产播种面积6.6万亩、产量2.4万吨目标任务,岳阳经开区统筹安排1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粮食生产,确保全区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高标准农田建设忙
2月16日,西塘镇相友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工人们正忙着加紧修建排灌渠,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正在修建的是一个宽3.3米、长700多米的排灌渠,预计3月竣工。”相友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管理员刘修祥说,沟渠建好后将解决全村1200多亩农田的排洪灌溉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民生工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今年要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目前,岳阳经开区除西塘镇相友村、平地村、金黄村等地外,当前康王乡白湖新村、黄峁山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如火如荼。
“去年,全区9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岳阳经开区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9700亩,预计投入资金1552万元,分为9个项目实施,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有力措施,倒排工期,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预计春耕生产前可全面完工。
“科技范儿”助农备春耕
连片种植的1800余亩油菜已经起身拔节,郁郁葱葱。田埂上一台农用无人机徐徐起飞,穿梭田间进行植保作业。
这些天,岳阳经开区康王乡惠农服务中心主任任述友可是一刻也没闲着。刚看完育秧田块的翻耕,就来到油菜地里进行植保作业。只见他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精准施肥,不一会儿功夫,就完成了好几个田块的植保工作。
良机助力,让“会种地”成为“慧种地”。
在康王乡惠农服务中心,从种到收的农机一应俱全,有旋耕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各种大型机械48台。任述友介绍说,通过现代化科技,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让村民种粮越来越轻松,抵抗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
抓好科技兴农“牛鼻子”。当前,岳阳经开区农业部门积极组织春耕生产培训活动,发挥农技员力量,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还组织农机站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机户,指导农机检修、保养和调试工作,为春耕备耕做足准备。
来源:红网岳阳站
作者:陈砂
编辑:钟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